高压氧治疗患者心理调查及应对措施
2013-01-04左卫华陈桂凤
左卫华 陈桂凤
(江苏省扬州友好医院 225000)
1 一般资料
本院从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高压氧治疗患者821名,发现患者对高压氧治疗有心理问题67例,其中52例经及时心理疏导,能够顺利配合治疗,15例经积极心理疏导无效,而放弃治疗。67例患者中,19例担心高压氧治疗对身体有不良影响;31例从新闻媒体获得高压氧舱可发生意外事故的信息或自身想象,认为高压氧治疗很危险;8例儿童患者,分别为7岁和11岁,由于与父母分开而感到孤独;9例患者担心在舱内发病抢救措施不得力,为52-71岁的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均为女性。
2 高压氧治疗心理问题表现
患者常表现为精神紧张,面色潮红或苍白,脉搏加快,血压升高,寻找各种理由拒绝入舱或入舱后极力要求出舱。儿童表现为焦虑、表情痛苦、与家属依依不舍。有些患者入舱后感觉闭闷、气短、心慌等症状。
3 应对措施
3.1加强心理疏导,及时查找原因。主动与患者交流,鼓励患者说出对高压氧治疗的认识和恐惧、紧张的心理感受,从而了解患者心理问题,确定应对措施。
3.2加强高压氧治疗知识的宣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治疗过程,介绍治疗前中后的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对担心发生意外事故者,告诉他们意外事故主要是火灾,火灾的发生是由于有“火种”带入舱内,只要杜绝“火种”入舱,是不易发生火灾的。这样不但让患者了解事故的原因,而且还能积极配合入舱前的安检。对担心舱内发病抢救不及时的患者,说明高压氧治疗过程中,如有不适,医护人员可进舱;心理负担过重者,必要时可安排医护人员陪舱,以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消除顾虑。
3.3对于儿童,注意观察表情和举动。酌情安排家属陪舱(年幼者,不论何种情况,必须安排家属陪舱),以消除患儿孤独感。
患者入舱后感到闭闷、气短者,可启动风机和空调,调节舱内温度,促进空气循环,还可播放影像和音乐,分散患者注意力,使患者精神放松,缓解症状,同时应注意防止原发病的发作和高压氧治疗并发症的发生。
3.4入舱前应检查患者血压变化,血压大于21.33/13.33kPa(成人)时,不宜入舱治疗。入舱后密切观察病情和患者感受,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必要时可减压出舱。
使用多人舱时,尽量避免新患者同舱治疗,防止互相情绪影响。新老患者混合进舱治疗,鼓励老患者叙述亲身体验,以增加新患者的信心,减轻心理负担。
4 心理问题处理结果
经过分析心理问题的各类影响因素,结合处理效果,统计情况见表1。
表1 心理问题处理情况分类表
5 处理失败原因分析
从表1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对担心舱内发病抢救措施不得力的患者,处理效果不理想。资料中显示,这类患者为心血管病,均处于更年期或更年期后期。失败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患者长期疾病缠身,导致应对能力下降;(2)患者处于更年期或更年期后期,性激素减退或消失,影响患者精神和情绪;(3)心血管疾病患者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易诱发脑血管意外和心肌梗死等,医护人员有所顾虑;(4)高压氧治疗的特殊性,医护人员较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