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褐斑病被害叶对蚕种质量的影响
2013-01-03王泽林陈继久
王泽林,陈继久
(1.四川省南充蚕种场,四川南充637000;2.四川省蚕丝学校,四川南充637000)
桑褐斑病(Septoglocum mori)俗称焦斑病,烂叶病,属半知菌亚门(Douteromycotina),腔孢纲(Coelo⁃mycetes),黑盘孢目(Melanconiales),黑盘孢科(Melan⁃coniaceae),黏隔孢属(Septogloeum)的真菌(fungus),是桑树主要叶部病害之一,一般在嫩叶上发生较多。患病叶片上散布许多不规则形的病斑,最初为淡褐色、水渍状的小斑点,边缘暗褐色,中部淡褐,周围叶色稍变黄,随病情发展,病斑逐渐扩大,形成近圆形的茶褐色或暗褐色病斑,斑上环生白色或微红色后变黑褐色的粉质块即分生孢子盘(acervulus)。发病严重时病斑相连,枯萎黄落,多湿时病斑吸水膨胀,腐败穿孔,干燥时中部裂开,严重影响桑叶产质量,同时给蚕桑生产带来严重损失。为此我们于2012年春季展开了该病叶片对家蚕(Bombyx mori)饲养的影响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验材料
供试验桑品种为嘉陵20号。中干拳式树形,栽植密度600株/667 m2,生长势中等病叶区桑园1998年栽植,正常叶区桑园1996年栽植。
供试验桑园为本场桑园。供试验桑褐斑病被害叶病情指数34.67%。
供试验蚕品种为洞·庭,南充蚕种场提供。
桑褐斑病被害叶病情指数=∑(级别×该级调查样本数)/总调查样本数×最高级别
1.2 试验方法
按文献报道的方法设计试验区,即A区:1~3龄被害叶、4~5龄正常叶;B区:1~3龄正常叶、4~5龄被害叶;C区:1~4龄被害叶、5龄正常叶;D区:1~4龄正常叶、5龄被害叶;E区:全龄被害叶;CK区:全龄正常叶等6个处理。
养蚕试验设3个重复区,共18个试验小区,随机区组排列。1~3龄每小区饲育500头,4龄起每小区定300头蚕饲养,常规方法收蚁,每区收蚁0.5 g,收蚁时间为2011年4月21日,小区用桑100株。在其它桑园管理措施一致的前提下,自收蚁之日起到上蔟均在养蚕制种环境、给桑条件、采摘叶位、数量、成熟度一致的情况下,各试验小区对号给桑饲育,同一时间分别调查其4龄结茧率、虫蛹统一生命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产卵量、良卵率和实用孵化率。调查数据统一用Dunaun,s新复极差测验法进行分析比较,百分率均作sin-1转换。
2 结果与分析
2.1 桑褐斑病被害叶对幼虫生命力及茧质的影响
通过表1可知:4龄结茧率和虫蛹统一生命率,CK区与B、D区无明显差异,但与C、E区差异显著,说明饲料的优劣对幼虫生命力的影响较大;茧质方面,CK区与A、C区无明显差异,但与B、E区差异显著,说明饲料质量明显左右着蚕茧产质量。
2.2 桑褐斑病被害叶对家蚕卵质的影响
通过表2可知:产卵量,CK区与A、D区无明显差异,但与B、C、E区差异显著;良卵率,CK区与A、D区无明显差异,但与B、C、E区差异显著;实用孵化率,CK区与A、D区无明显差异,但与B、C、E区差异显著。综上所述,饲料质量决定着家蚕的卵质成绩。
3 小结与讨论
3.1 桑褐斑病被害叶对家蚕幼虫生命力和茧质的影响
通过桑褐斑病被害叶不同龄期养蚕可知,对幼虫生命力和茧质有较大影响。试验结果可看出全龄使用该病被害叶与全龄使用正常叶相比,4龄结茧率、虫蛹统一生命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分别下降4.88、6.95、35.04、42.58、16.93个百分点。
3.2 桑褐斑病被害叶对蚕种质量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该病被害叶养蚕对蚕种质量的影响较大。全龄使用正常叶与全龄使用桑褐斑病被害叶相比,其产卵量、良卵率和实用孵化率分别提高16.55、12.07和8.08个百分点,种茧育尽可能不使用病叶,因此要加大桑褐斑病的预测预报及防治工作力度,以确保蚕种质量。
表1 桑褐斑病被害叶对幼虫生命力及茧质的影响Table 1 The influence of mulberry leaves infected by brown spot disease on larval vital energies and cocoon qu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