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2013-01-01王福珍
摘 要:本文以一定民族音乐理论为依据,论述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的密切关系,阐述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在高校的传承,并从当代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的现状出发,介绍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需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民族音乐文化 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b)-0220-01
在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民族音乐文化一直像一条历史的长河,在滔滔不绝地流淌着。民族音乐是一个民族情感的血脉,它一方面真切记录了民族的痛苦、快乐,另一方面寄托了一种文化的情思。作为我国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延续发展的精神动力之一。民族音乐的传承,正在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
1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音乐教育的相关性
1.1 民族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的关系
音乐文化是一种“民族现象”,民族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存在的基础之一。
音乐教育指有组织、有目的的教育行为,通常指学校教育。音乐文化自诞生之日起,就与音乐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首先,音乐文化造就了音乐教育,民族音乐文化,包括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其存在和发展,都必须经历一个“传承”的过程。这种音乐文化传承的需要正是音乐教育的社会意义和存在价值。音乐文化决定了音乐教育的文化品性和发展进程。但另一方面,音乐教育也能为音乐文化的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它具有保存、精炼和整合音乐文化的作用。
可见,在音乐文化的传承过程中,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二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1.2 民族音乐文化对学生的作用
1.2.1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艺术能表现和激发人的感情,我国民族音乐所产生的自然、地理和文化背景都与我们学生生长的背景一脉相承,所以它更能被接受,更能潜移默化地将良好的道德思想融入人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民族音乐文化在树立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在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是栋梁之才,因此,学校应注意对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
1.2.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我们今天所学到的欣赏到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经过了几千年历史的洗礼,已经变成了永不退色的艺术精品。它们在形式和内容上都集中体现了受一定民族、地域和时代影响下的多姿多彩的风格之美。学生通过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可以领略到我国的悠久民族文化传统,丰富并扩展其审美感受范围,提高鉴赏能力。
2 如何在高校中传承我国民族音乐文化
2.1 灵活运用多种授课形式
我国民族音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高校在开设这门音乐选修课时,首先要注意授课形式的选择。常见的授课形式有个别课、小组课、集体课、鉴赏课、讲座课、观摩课等,高校在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中要注意灵活运用多种授课形式,如在鉴赏课的基础上,可穿插着一些讲座课和观摩课,以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
2.2 加强民族音乐文化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
民族音乐文化在高校的传承中,遇到的最大障碍便是师资问题,这与我国高等音乐教育的教育体制有关。因此,高校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应该加强民族音乐文化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重视培养具有较高民族音乐文化素养的综合性音乐人才,鼓励他们积极投身到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教育中来。
当然,各地高校,还要承担起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重任,在加强民族音乐文化研究的同时,还要给音乐教师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提高其能力。
2.3 营造良好的视听环境
营造良好的视听环境,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充分利用学校的宣传栏和广播站。宣传栏可以设置民族音乐专栏,搜集一些民族音乐方面的素材,如民族乐器图片的展示和著名名族表演艺术家的剧照,通过对这些图片的展示,使学生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广播站则可以每天播放一些优秀的民族歌曲、民族乐曲等,或者进行民族音乐专题知识的讲解。
(2)邀请民族表演艺术家来校表演或作专题报告,这不仅能让学生欣赏到精彩的表演,还能丰富他们的知识,激发其学习热情。
(3)定期进行与民族音乐艺术相关的采风活动和民俗活动。高校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还需要鼓励学生走出校园,面向社会,深入民族音乐社团,身临其境地体验存活在人民群众中的优秀民族音乐文化。将学校民族音乐教育通过课堂教学与课文采风及民俗音乐活动结合起来,有利于推动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在高校的普及和持续发展。
3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需应注意的问题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3.1 注意中国民族音乐理论体系的建立
我国民族音乐文化有其固有的音乐观念、形态特征和表现形式,其在美学、史学、形态学等方面也都形成了自己固有的体系。但由于长期以来,受重西轻中、重技轻论现象的影响,至今还未建立起中国民族音乐的理论体系。随着当今世界音乐教育的多元化发展,为了传承我国民族音乐文化,我们一定要建立一套与西方音乐体系同样,具有独立性、完整性且不可取代的中国民族音乐理论体系。
3.2 要注意中西方音乐教学位置的摆正
中国民族音乐在传承中,要注意摆正中西方音乐教学的位置。如果把西方音乐当成主流,势必会带来中国民族音乐的衰退甚至消亡。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应该以我为主,外来为辅。在学校音乐教育中,要把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放在首要位置,树立中国民族音乐在青少年心中的主体地位,认识到传承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
3.3 要注意民乐音乐教材的建设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要注意对民族音乐教材的建设。以往,我国的民族音乐教材都是在教师自编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的,缺乏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中国民族音乐教材的建设,首先要注意选编旋律优美动听,具有浓郁民族风格且内容健康向上的作品。其次,要重视起民族音乐理论成果在各专业、各学科中向教材体系的转化。再次,要注意教材内容的文献性。最后,民族音乐教材的引入,更应该注重音像资料的建设。
4 结语
将民族音乐文化作为学校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是一件非常令人欣喜的事情。高校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中,要灵活运用多种授课形式、加强民族音乐文化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营造良好的视听环境。此外,还要注意中国民族音乐理论体系的建立、注意中西方音乐教学位置的摆正以及民乐音乐教材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邓光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杜亚雄,王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
[3]徐桂琴.论高校音乐教育中的民族音乐教育[J].电影评介,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