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转型中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服务价值

2013-01-01任超

科技资讯 2013年2期

摘 要:文章介绍了信息共享空间的概念、模式和功能,以及国内外发展现状。这种新型模式将图书馆的空间、资源、技术、服务融合为一体,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优势,为读者提供优质且周到的服务。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服务创新 信息共享空间

中图分类号:G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b)-0254-01

美国图书馆学家谢拉(Jesse Hauk Shera,1903-1982)曾说过:“图书馆是这样的一个社会机关,它用书面记录的形式积累知识,并通过馆员将知识传递给团体和个人,进行书面交流。因此,图书馆是社会中文化交流体系的一个重要机机关。”[1]

近代图书馆的工作经历着手工化到现代化,以及现代网络数字化三个阶段。作为传统文化机构的图书馆面临着数字化时代的挑战,在全球绝大多数城市的图书馆都不同程度的出现访问量不断减少的趋势,如何才能够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图书馆呢?这就需要找到更好的途径。

新息技术的数字信息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信息传播的速度呈爆炸性增长、图书馆大规模数字化。在信息网络化数字化的大时代背景下建立完善信息资源整合体系是图书馆工作的基础,图书馆应从传统被动的信息提供者向主动多元化的信息推荐者转变,应提供新型多媒体数字互动终端参考服务,图书馆之间应坚持开展馆际合作,建立图书馆网站,为读者提供人文性服务,个性化的服务。

1 信息共享空间的概念

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简称Ic)就图书情报学科而言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一般来说,信息共享空间是以读者为中心,经过特别设计的主题型的一站式开放服务空间。国内在2005年时,由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正式提出“信息共享空间”这一准确的名称[2],目前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图书馆都已经开始了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3]。

信息共享空间是一个动态的服务模式,公认的基本观点是;IC是一个综合使用方便的互联网、功能完善的计算机软硬件设施和内容丰富的集传统印刷型、数字化和多媒体等各种信息资源,在技能熟练的图书馆理员、计算机专家、多媒体工作者以及各类用户提供一个学习、讨论和研究等活动的交流空间。

信息共享空间是使用和检索信息技术的场所,是促进和创造合作机会的场所,是学术交流和交叉学科研究的场所。

2 国内外IC建设概况

1992年在美国爱荷华大学图书馆提出了“信息拱廊(Information Arcade)”,随后发展成为信息共享空间,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各种形式的信息共享空间在国外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得以蓬勃的发展,成为目前北美、欧洲等许多国家学术图书馆的主要服务模式。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2004年7月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表明,其他成员馆中开展该服务的已达30%。[4]

美国德克萨斯教会大学(TCU)图书馆的信息共享空间强调大学系科之间的合作,为师生提供整合行的服务。最典型的信息共享空间是由一些在咨询台工作的人员、负责电话应答的人员和解答各类问题的人员组成的。德克萨斯教会大学的信息共享空间是由图书馆员和电脑中心人员共同承担,并有双方的管理人员共同监督管理的。

2.1 信息共享空间的特征

罗伯特·希尔总结归纳了信息共享空间所具备的四个基本特征:(1)无所不在(ubiquity),即每一台机器都有相同的界面和检索电子资源的软件;(2)适应性(utility),旨在适应各种用户的需求;(3)伸缩性(flexi-bility),指适应变化的环境和技术的发展;(4)群体性(community),即提供共同合作的群体活动空间。[5]信息共享空间的最大优势在于为用户提供了高性能的计算机硬件、软件、多媒体等设备以及一站式网络信息资源,,并由图书馆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提供的咨询服务,为用户提供合作学习和研究的群体活动空间。

3 构建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服务功能

信息共享空间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为目标,为图书馆用户的学习和研究提供相对自由开放式的场所,配备现代化技术设备、丰富的学习资源,将图书馆空间、资源、服务融合为一体的新型的服务模式。

3.1 信息资源的服务

主要包括传统的流通服务和数字资源服务,这主要是指各种国内外数据库资源。其他的还有一些如学科门户、学术博客等导航服务。

3.2 信息技术的服务

主要包括计算机硬件环境、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等多媒体设备,还有网络接人服务,包括无线的和有线的接入方式,以及软件服务,比如各种文字图像处理软件、多媒体播放软件、电子资源阅读软件等。

3.3 信息咨询的服务

信息共享空间人员构成除了图书馆的咨询人员向用户提供指向性咨询服务,以及专家和学科馆员参加的专业性服务、IT软硬件使用中的设备维护与技术支持,以及技术人员向用户提供计算机及其周边软硬件使用中的技术咨询服务,这些服务一般通过信息服务台、咨询工作站来实现,同时工作人员也流动接受咨询,咨询人员还提供检索知识的培训、科研能力与论文写作方面的培训、学术讲座和报告等服务。

3.4 共享空间的学习交流服务

所谓空间的共享是指为支持课程学习、实验、交流和创造的供单人或多人团体协而开放小型空间,具有展示和聚会功能的服务区、多媒体影音室、电子阅览室、一站式的咨询服务台等服务区,如个人学习区、团体学习区、协作学习室、电子教室等。

3.5 服务时间的延长服务

国外很多高校图书馆做到了7×24小时的服务,如密歇根大学、亚利桑那大学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也把开放时问延长到了凌晨1:00,在考试期间也是24小时开放。

3.6 其他休闲功能服务

信息共享空间是本着以人性化服务为宗旨,致力打造一个舒适轻松的场所,让用户可以在疲惫时能休憩片刻。

综上所述,信息共享空间就是以信息服务台为中心,向用户介绍了信息共享空间的具体布局、设施、各类信息资源以及服务项目,给予用户最合理的建议和指导,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共享式学习环境的的需求,并且把高校图书馆融入教学与科研的整个过程,以促进读者学习、交流、协作和研究,使图书馆成为了一个共同学习的共享信息空间。

参考文献

[1]吴慰慈.图书馆学概论(演讲稿).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EB/OL].[2012-03-16].http://www.im.pku.edu.cn/jpk/courseware/chapter3.ppt#390,1,图书馆学概论.

[2]吴建中.开放存取环境下的信息共享空间[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5(3):7-10.

[3]郝群,朱莉,成俊颖.信息共享空间国内外研究进展及相关实践[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3):82-87.

[4]任树怀.信息共享空间研究进展、体系构架与实践模式[J].数字图书馆论坛,2009(2):1-12.

[5]Robea A.Sea1.The Information Commons:New Pathways to Digital Resources and Know ledge Management[A].Reprintfor the 3rd China,U.S.Conference on Libraries Shanghai,March,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