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的大学英语自主课堂
2013-01-01乔慧徐文彧
摘 要: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深入,大学英语自主课堂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逐渐彰显出传统课堂无法与之比拟的优越性。在自主学习理论和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育原则的指导下,探讨构建能促进学生进行高效学习的大学英语自主课堂,从而更好地发挥出这种教学模式的优越性。
关键词:高效学习 大学英语 自主课堂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b)-0184-02
早在2007年,国家教育部发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就曾在教学目标中提出要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是在教学模式中提出,“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之一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在这一要求下,我国各大院校一直都在试图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探索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近年来,好多高校创建了富有特色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可谓“百花齐放”。辽东学院于2007年创建了“3+1+X”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其中3是指每周3学时的课堂教学,1是指每周1学时的视听说网络课程,X是指每周学生至少2小时的网络自主学习。该模式实施以来卓有成效,但也渐渐暴露出学习效率低下的学生无法达到自主学习要求的问题。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使用过程中必然要经历一个趋于完善的过程,在自主课堂模式下如何促进学生高效地进行大学英语学习是目前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建立自主学习课堂的理论依据
1.1 自主学习的概念
Gardner和Miller在他们的著作《外语自主学习—— 理论与实践》中强调,“自主学习主要从分析学生的需要出发,学习者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和利用学习中心的资源,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制订学习计划和签订学习合同,并进行自我监控和评估学习效果,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我国学者单志艳把自主学习定义为“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自己正在进行的学习活动进行主动、积极、自觉的计划和监控、评价、调整的过程。”
1.2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育原则
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非指导性教育原则意在与以“指导性”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教育原则相反,建立在“自我学说”理论基础上,是一种用于促成个体“自我实现”的教学策略。
为保证课堂教学中的“非指导性”,罗杰斯还提出了一些基本原则和要求,如:“让学生单独的或与其他学生共同形成他们的学习计划;提供一种促进学生学习的良好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由学生自己做出。”其中最为根本的一项原则是:“要给学生安全感”。这就要求身为促进者的教师能提供一种师生间充满相互信任、关心和理解的良好课堂氛围。非指导性的教育原则要求教师用较多的“不明示性、间接性、非命令性语言”代替传统课堂中的“直接性、命令性和指示性语言”,通过自我评价使学生能更加主动、有效地进行持久学习。
2 影响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效率的因素分析
以辽东学院12级的某个化工专业本科班为例,入学时学校做过统一的英语高考成绩统计,这个班的平均分为94.23分,及格率为59%。在入学两个月后,进行了一次涵盖听力和读写教程内容的期中考试,满分为100分,这个班的平均分为44.1分,及格率为6%。从期中成绩可以看出这个班级的学生在入学两个月以来并未能很好地适应“3+1+X”教学模式下的自主学习要求,英语学习效率较低,分析原因如下。
2.1 外在因素分析
从例子中学生的高考成绩来看,这个班学生入学前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再从期中考试答题情况来看,学生在听力试题上普遍失分很多,大学之前的英语听说训练缺失,与大学英语课堂中高强度的听说训练无法很好衔接,这些都是不容忽视的客观因素。此外,英语自主学习教室在晚自习和周末由于管理上的问题,经常不能按时开放,也会影响到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效率。
2.2 内在因素分析
通过对这个班高考成绩和期中考试成绩都不理想的学生进行观察并访谈,发现影响这些学生自主学习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学业自我效能感不强。“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所谓学业自我效能感就是指和学习有关的自我效能感,它是一种对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效率有着重要影响的内在因素,既会影响到学习者对学习目标的设定、学习过程中付出努力的程度,还会影响到学习者对学习策略的选择。
3 大学英语自主课堂的构建
通过以上对影响学生自主学习效率的主要因素分析,改善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是构建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的大学英语自主课堂的重要前提。此外,根据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育原则,正确发挥教师在自主课堂中的作用则是构建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的大学英语自主课堂的关键。
3.1 设置可行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的设定是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首要任务,对学习者的自主学习结果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因此设置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学习目标是构建大学英语自主课堂的首要任务。任课教师可定期向学生传达学期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以及每次课的课堂教学目标,对于自主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要适时地建议、监督和提醒,而且学习目标应根据学生自身学习特点和各阶段的学习状态而调整,以保证学生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
3.2 使用必要的学习策略
培养学生学会使用语言学习策略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反之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也会对改善学生的学业自主效能感以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很大帮助。概括来讲,主要的语言学习策略包括:认知学习策略、元认知学习策略、交际策略、社交策略和情感策略。其中,认知学习策略有助于学生具体学习任务的完成,具体体现为:推断、查词典和资料,组成小组等方式;元认知学习策略则可用于学习者的计划、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估;交际策略和社交策略虽对语言学习没有直接关系,但会对学习者参与会话、提出问题以及与他人合作有着重要影响;情感策略则会有助减少学习者在学习过程的挫折感和焦虑。
3.3 正确发挥教师在自主课堂中的作用
3.3.1 正确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大学英语的自主课堂虽然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但教师在自主课堂中的引导作用依然不容忽视。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各个阶段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制定可行的学习计划,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教师还应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不断了解和掌握各种语言学习策略,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3.2 正确发挥教师的介入作用
教师的介入在大学英语自主课堂中必不可少。所谓教师介入是指教师帮助学生在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并获得学习的进步,把学生逐渐培养成能主动学习、独立解决问题并能控制自我学习的自主学习者。教师的介入作用还体现在教师对受挫学生的激励以及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带来的焦虑。
3.3.3 正确发挥教师的评价作用
与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不同,教师评价在自主课堂中不再具有权威性和绝对性,教师的评价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何正确配合学生完成自我评价。教师在协助学生做出自我评价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把握好评价的尺度,既不能挫伤学生自我评价的积极性,又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水平,多使用非指令性语言,配合学生完成客观、实际的自我评价。
4 结论
目前,构建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课堂已渐成一种教学模式改革的趋势,但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相对薄弱的自主学习能力妨碍了学生在这种自主课堂模式下的高效学习。改善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正确发挥教师在大学英语自主课堂中的作用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很大帮助,但完善的大学英语自主课堂应是学习者、教师以及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协调一致的结果,诸如如何有效对学生进行课后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情况的监督和检查依然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Gardner,D&L,Miller.Establishing Self-access——From Theory to Practice[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3]高鹏,张学忠.大学英语课堂中学习者学习自主性的培养[J].外语界,2005,(1):33-39.
[4]江庆心.论教师介入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J].外语界,2006(2):10-15.
[5]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