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TN双归保护的应用

2013-01-01吴静

科技资讯 2013年2期

摘 要:为提高网络生存性及可靠性,PTN承载移动回程网中,RNC 需要更高可靠性的接入,双归属保护因此而被引入移动回程网应用场景中。

关键词:PTN 移动回程网 双归保护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b)-0038-01

1 双归保护应用场景

在PTN承载移动回程网的应用场景下,组网层次一般为三层,分别是接入、汇聚与核心层,也有的地区根据城市及地域规模是两层结构,只有接入与汇聚层。如图1所示是两层结构的一种基站接入业务的常见保护方式,基站自接入层设备A引入,到核心汇聚点配置工作/保护路径实现PTN网络端到端的保护,在PTN核心汇聚节点与RNC之间,根据接口方式通过LAG(Link Aggregation Group)或线性MSP实现保护。

在传统组网中,PTN落地设备和RNC之间单链路方案存在明显的单点故障隐患,一旦链路故障或者PTN落地节点失效,将会造成该PTN节点汇聚到RNC的所有基站业务无法接入网络。所以,为提高网络生存性及可靠性,组网中需要为RNC提供更高可靠性的接入,双归属保护因此而被引入移动回程网应用场景中。

2 双归保护原理

双归属(dual homing)是基站设备通过PTN网络后,经两个业务接入点到达RNC 节点。

双归属保护(以下简称双归保护)是在双归属网络拓扑基础上采用相关技术来实现各基站业务到RNC的接入点保护,当主接入节点或链路出现故障时,业务会经由备用接入点或链路到达RNC。

如图1所示,PTN汇聚环通过主备双节点与RNC主备两个GE/C.STM-1端口相连,其中B为工作节点,与之相连的RNC端口为故障端口,平时业务按红色实线经NodeB-A-B-RNC路径,当B节点故障或B点与RNC之间链路故障时,双归保护启动,业务按红色虚线经由NodeB-A-C-RNC路径传递,在A点及RNC侧均发生倒换,接收来自C点的业务。

由此可以看出:(1)需要在PTN网络中完成同源不同宿的保护;(2)双归保护不单单只是PTN设备实现,RNC同样需要参与,所以需要根据二者所支持的保护功能合理选择启用的保护方式,协同达到双归保护的效果。

3 双归保护的应用

方案前提:PTN落地节点与RNC之间通过GE链路连接。RNC支持LACP协议。

方案架构:PTN网络内配置PW1∶1保护,自F点到A、B点分别配置LSP1∶1保护组(可根据运营商对网络的要求选择只针对工作PW配置LSP保护组),之后分别配置F至A为工作PW,F~B为保护PW,并分别与LSP保护组绑定;在RNC侧PTN节点A、B间配置MC-LAG保护,RNC启用LACP协议,并按非负荷分担方式配置,RNC与A节点间为主用链路。至此,PW保护与MC-LAG保护协同工作,共同实现此种应用场景下的双归属保护。配置如图2所示。

正常工作流程。

按方案一配置,正常工作时,业务路径为NodeB—F点—PTN内部节点G、D等—PTN落地节点A—RNC。F点只向A点方向转发业务,也只从该方向接收业务;RNC 只与A点收发业务。

出现故障时的处理流程。

当PTN网络内部节点或链路故障(不包括A、B节点)时,启动LSP保护,业务路径变更为NodeB—F点—PTN内部节点E、C、B 等—PTN落地节点A—RNC;而RNC侧的MC-LAG不动作,RNC感知不到也无需感知PTN网络内部故障,仍与A点收发业务。

当PTN落地节点A或其与RNC之间链路故障时,F点PW层检到故障并启动PW 保护,业务路径变更为NodeB—F点—PTN 内部节点E、C等—PTN落地节点B,在RNC 侧MC-LAG也启动保护,业务从RNC到B点之间收发。此时完整业务路径为NodeB—F点—PTN内部节点E、C等—PTN落地节点B—RNC。需注意的一点是,在配置了MC-LAG保护后,A、B节点向PW内插入CSF的触发条件将不止是检到链路linkdown这一简单物理层故障,而是根据LACP协议确认的链路失效。

参考资料

[1]黄晓庆,唐剑峰,徐荣.PTN-IP化分组传送[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10.

[2]龚倩,邓春胜,王强,等.PTN规划建设与运维实战[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12.

[3]余文辉,车伟扬.PTN与SDH的技术比较及发展趋势分析[J].光通信技术,2011(12).

[4]中兴通讯PTN培训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