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距离看美国(二)

2012-12-31高续增

银行家 2012年12期

邂逅“共产主义小镇”

来美国不久,意外地发现了一个不为一般外国游客知道的项目,那就是被称为“共产主义小镇”的文化遗产保留地(当地人称之为Old Economy Village)。我们因为有一个整天的访问时间,因而得以对它进行了较为充分的了解。介绍我去美国讲学的朋友的家就在离这里不远的地方,去她家正好路过此地,汽车才误打误撞地开进了这个古朴的小镇。几乎所有来美国的外国游客可能都对这样处在一个偏僻地区的文化保留地予以忽略,人们都会选择去大峡谷或赌城那些广为人们熟知的地方游玩。我们在这里旅游时,碰到的多半也都是一些美国的老年人在此怀旧。

这里所以被中国游客忽略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意识形态,如果国内仍然处在政治气氛很浓的历史期间如文革时期,这样的项目可能还有一些生拉硬扯的教育意义,而现在,那些肯于出钱到美国旅游的人则很少对这里有多少游兴了。没有了这样的财源,中国的旅行社也就不愿意花费金钱和精力去宣扬它了。

四十多年前在历史课上学到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所建立的所谓“乌托邦”,原来在北美大陆上并非孤例,他们是一些有信仰的人,坚信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是神圣的第一教条,因此应当相互尊重,并用一套建立在平等观念上的行为规范组成了专门进行社区行政管理的机构,这就形成了美国人一贯的政府理念——公仆精神。这与中国人几千年来一直信奉的“人有贵贱,尊卑有序”(后面再议)基础理念就决然不同了。这两种不同的理念本都无所厚非,只要把它们应当发扬的长处制度化,并用制度有效地约束它们的短处,都能建立起相对和谐有效的社会管理组织来。

在近二三百年的实践中,来自欧洲的殖民者(此处所说的“殖民者”没有中国人惯常所理解的贬义,所有主动移民北美的拓荒者都应当被称为“殖民者”),在北美利用宗教文化中的平等观念所建立的资本主义制度,确实是人类的一种前所未有的先进的文明体系,受惠于它,人类大大地拓展了生存空间和知识视野,延长了手臂,大大地提升了物质生活的质量,直到现今,它仍然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它的发展底蕴,就是“平等精神—民主原则”和在其基础之上的(公仆)政府理念。

学习美国历史的人们所熟知的“五月花公约”,一般被人们认为是形成美国现代社会管理雏形的原始政治模型的圭臬,但是,像类似这个“共产主义小镇”这样从欧洲“闯关东”式样的个体,估计还不止一个两个,可见形成现今美国政治模式的历史,也绝对不是一个偶然现象,只不过是因为历史学家们忽略了文化观念形态在写就人类文明史方面具有的普遍作用,不恰当地把“论”更多地建立在一个个孤立的历史事件之上了。

二三百以来美国人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政治制度也不是无懈可击的,正如在上一篇《近距离看美国(一)》中所说,它也有着难以化解的内在缺陷,我思考,这些缺陷的克服必须要进行伤筋动骨甚至脱胎换骨的“大手术”,即要对现今的民主原则进行根本的修订。而从实际操作的层面上看,尤其是在我更加了解了美国人对民主的过度“痴迷”以后,更加感到那样做对他们来讲几乎是不可能的。

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是由于他们的政府是彻底的服务型的,以中国人对政府的期望来看,它的功能是不健全的。它不具备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政府观念所理解的“教化”功能,因此,把社会管理的最终裁决权交给生硬呆板的“条文法律”的做法难以把人性中深层次的“恶”(诸如懒惰,偷窃欲等)清除出去,而且制度中还以保护隐私的名义用法律手段把“恶”的本源包裹起来。美国一部分家庭和家族(就不具体说是哪些族群了)从大人那起就不务正业,游手好闲,懒惰成性,他们的孩子在那样的环境里生长,也在父辈的言传身教影响下,越来越没有出息,他们已经习惯于这样的生活方式。而且从统计数字来看,这样的族群的人数比例还在不断地攀升(吃着社会的“救济”,却不断地生育,七个八个地生),那些勤劳务实的阶层(中产阶级)却迫于社会责任和自身荣誉感等内在压力,不断地减少生育的数量,长此下去,此消彼长,社会将会何往就一目了然了。

那个“共产主义小镇”中就没有上述现象。他们的行政管理者施行的是廉洁高效的管理制度,人们勤奋地劳动,平等相处,男女之间的性活动被严格限制在一个限度内,人们都在集体宿舍中生活,没有私有财产,也没有小家庭。现在我们在这里看到的只是当年生活的重现,是一批志愿者每天像上班一样地“表演”,他们不取报酬,无偿地享用劳动成果,下班后各自有自己的家眷享受天伦之乐。

“共产主义小镇”的管理费用足可以自给自足,此外还有附近的富裕人家的慷慨捐助。在参观期间,我们也出于好奇心参加了他们的劳动,制作食品,拧制麻绳,生产工艺品等等。参观者往往也会不计价格地把自己的劳动果实“买”走,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捐赠。我发现他们有剪纸作坊,在参加他们的劳动时,我特意地问了问他们,我能不能剪一幅东方风格的作品,他们欣然同意,当我把作品完成以后,他们一片惊呼“wonderful”,我知道这是他们出于好客而作出的夸张反响,但是我那幅作品也确实与他们的风格迥然相异,自信其水平也不至于低到给中国手艺人丢面子的程度。

文化遗产应当这样保护

在与志愿者们的交谈中得知,这个“共产主义小镇”是当地政府在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士建议下建立的,为的是“保留传统文化”,中国人常常讥笑美国人的文明开化史太过短促,比起中国人动轭“千年古迹”来,二三百年的东西还值得保护么?他们不是这么看,只要是祖先苦心制作的文化作品一律都在保护之列。而且,与中国人不同的是,一个文化遗产的确定和经营,你绝对挑剔不出有人会从中捞到“好处”。中国人那些好大喜功的官员往往出手格外大方,几亿十几亿甚至几十亿的“投资”很容易地就转化为某个官员的政绩,弄得不好,政绩还没有矗立起来,两三成的资金就已经进了贪官的私囊。我不是一贯爱以小人之心揣度他人的人,不过那前仆后继入狱的贪官流就是支持我上述议论的有力的佐证。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心理十分地平和,对待每一个游客那种发自内心的笑容,宁静的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古朴的处世方式,田园屋舍、劳动场所处处都洁净得令人窒息,让来到这里的人们歆羡不已。这里没有鸡吵鹅斗,没有大声喧哗,偶尔传来的教堂钟声和运载游客周游于不同作坊之间的马车上的铃铛声,更给这幅活动的艺术作品增加了立体感和多维感,仿佛让人回到了悠远的历史,又仿佛让人进入了神秘的天国。

人们在这里安谧地生活,也不是因为人们天生就有共同的生活目标,他们也需要有机制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思想问题”,这个功能由教会来完成。我们有机会到教会参加了他们的精神生活。看到我们来自大洋彼岸,接待我们的牧师更增加了谈兴,他把从1808年以来的历史详详细细地介绍给我们,话语里充满了自信和热情。他还详细地询问我们有没有问题,在回答了我们关于管理和财务方面的疑问以后,让我再问最后一个问题,我说,如果我把这里介绍给更多的中国人以后,你们会不会担心“过多的中国游客会打乱这里的生活和工作的节奏”,那位牧师故意做出了惊喜状:“那是我们要特别感谢你为我们做的事情。”

参观的进程中,突然在我的脑海里闪出这样一个念头:“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人应当怎样活着?”——是没有数字上限的金钱?还是艰难攀爬的官阶?如果大家都把那些闪着刺眼光芒的财富看淡,这样的宁静生活不正是这个古往今来的问题的最终答案吗?西晋的竹林七贤,清末的八大山人所向往的世外桃源生活,不就是想摆脱浑浊的世事纠缠,逃脱扼杀人性和艺术的一片净土吗?但是,在现实生活与那个理想境界之间,那座桥梁又该怎样来建?......痴心的我,几乎忘记了身边的现实,这可能也是建立这座庄园的人的最终用意吧,望有心人都能花费点时间认真思考之。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人应当怎样活着?”如果一个哲学家或思想家或艺术家或政治家不以这个问题作为困扰他的终极情节的话,那就应当不客气地在他的头衔前面加上一个前缀——“伪”。

愿那些困顿于庸碌和嘈杂的人们,都能创造机会到那个能够净化人心灵的净土走一遭,那可是一个比拉斯维加斯更应当被中国游人们光顾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