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根“三农”经济 改革助力发展

2012-12-31王大威

银行家 2012年12期

伴随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推进,各地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作为植根“三农”、本土化特质最为明显的农村金融机构,进行股份制改革,以利于理清产权结构,更好地服务“三农”经济,已成为各界的共识。作为监管部门的中国银监会,更是在2010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权改造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符合农村商业银行准入条件的农村信用联社和农村合作银行,应直接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的指导思路,为农信社的改革指明了方向。作为毗邻港澳的珠海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珠海农信联社”),其在经历6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当地网点最多、支农力度最大的金融机构后,农村商业银行的改革无疑成为其进一步服务“三农”、支持本地经济发展的推手。为了解珠海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进行农商行改革的情况以及宝贵经验,本刊特对联社理事长杨承荣先生进行了专访。

珠海农信联社的发展概况

珠海农信联社的发展历程,最早可追溯至1952年11月15日前山南溪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成立,这是珠海第一家金融机构。1952年至1996年间,珠海市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体制几经变革,先后由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公社、中国农业银行代管。自1952年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政策成立以来,接受中国人民银行管理;1958年起,下放人民公社管理,取消了农村信用社的独立存在身份;1979年11月1日起,中国农业银行珠海支行成立,农村信用社归农业银行代管。

1996年12月31日正式与中国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实行独立经营;1999年8月11日,原珠海经济特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斗门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合并成立原珠海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2000年起,原珠海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在辖内开展机构重组。但这一轮改革确实没有实质性的成效,珠海农信社的经营管理依然困难重重。

2005年,为明晰产权关系,在清退所有原有股金的基础上,以发起人方式向社会公开增资扩股4.09亿元(共有8000多名自然人或法人投资者),建立了股份合作的产权模式。2006年12月9日,珠海农信联社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珠海农信社正式告别二级法人,实现了市一级统一法人。2009年6月2日,珠海农信联社实现票据兑付,收到央行划拨的15.45亿元央行专项票据资金,资金实力大大增强。

截至2012年9月末,珠海农信联社内设12部1室5中心,下辖12个信用社和84个分社,含联社本部合计97个营业机构,从业人员1137人;资产规模246亿元;各项存款余额189.2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34.93亿元;资本充足率23.26%,核心资本充足率20.16%;中小微企业客户和“三农”客户数量居珠海全市最多,涉农贷款余额为珠海全市最大;经营利润逐年大幅提升,2012年的经营利润预计超过6亿元,自2007年以来已连续五年被评为珠海市纳税贡献百强企业。经过60年来的发展,珠海农信联社已发展成为珠海市历史最悠久、营业网点最多、服务面最广、服务最基层的本土银行。这都保证了其向农商行改革步伐的持续推进。

植根“三农”市场,打造农村金融品牌

珠海农信用联社在积极推动农商行整体改革的同时,其在坚持服务“三农”、支持本地经济定位的基础上,也在积极寻求业务产品的创新,努力打造带有自身特色的农村金融品牌。

在扎根“三农”市场方面,珠海农信用联社始终秉承“服务三农中小微,深耕细织大作为”的企业定位,以“专业化、标准化、精细化和快捷化”为目标,积极推动“三农”服务发展。专门成立了“三农贷款专营中心”,承担涉农贷款产品研发、风险管理、利率定价等职能,并在香洲、井岸、斗门、白蕉、乾务、金湾、珠海港等信用社设立了7个“三农贷款分中心”,建立专业化高素质的农贷员工队伍,持续增大支农贷款投放,竭力为“三农”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在自身的产品经营方面,珠海农信联社还打造了专门为小微企业服务的“金摇篮”和专门为“三农”服务的“金太阳”两个具有自身特色的产品品牌。“金摇篮”以“贷”给小微企业雪中炭为理念,针对小微企业贷款需求“短、频、急”和担保条件不足的特点和问题,开发了商标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存货质押、出口信保等创新型免抵押融资产品,支持了大批小微企业。欧比特、世纪鼎利、可利电气等曾经的小微企业在珠海农信联社的支持下,已发展成为上市企业。“金太阳”以“贷”来生态农业新希望为理念,针对“三农”企业靠天吃饭和目前保险机制严重缺失的特点和问题,推出了海域通、承包通、诚信通、农联保等一系列特色产品,基本涵盖了“三农”领域的融资需求。

作为本土金融机构,珠海农信联社还针对珠海本地农业的特点,倾力支持珠海本地特色种养殖业、高新科技农业和生态旅游农业发展。在多年的信贷支持下,世海饲料、乡意浓、之山水产、绿阳菌业等一批产品科技含量高、有独特竞争优势的农业龙头企业得以发展壮大,白蕉海鲈、桂山鲍鱼、平沙罗非鱼、乡意浓有机米、无土栽培蔬菜等一批地方农业品牌应运而生。“十里莲江”等生态农业旅游项目更是在珠海农信联社信贷资金的支持下,快速启动,初现成效,既美化了新农村生态环境、又解决了当地农民就业、也带动了村镇经济的发展。

珠海农信联社作为最植根于当地发展的金融机构,其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覆盖率和便利性方面更是值得称道。其在珠海全市共布设了97个营业网点、204台ATM机,是珠海市网点最多、服务最基层、辐射面最广的银行机构。其网点覆盖了其他银行都退避三舍的偏远村镇,并在桂山、万山岛布设网点,有效填补农村金融空白点。同时,珠海农信联社还在农村地区布放了700余台POS机、转账机并大力推广手机银行卡等电子结算工具,推动在海岛开展刷卡一条街活动,提高了农村金融便利性。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珠海农信联社承接了农村地区1.4万户农保养老金和2.4万户农保津贴,9万户居民和未成年人医保的代收代发以及30万户电费代收等工作量大、占用资源多但惠及千家万户的金融业务。珠海农信联社还与市妇联、团市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等部门合作,推出“巾帼创业贷款”、“农村青年创业贷款”、“下岗失业小额贷款”等扶贫创业产品,有效支持了弱势群体创业致富。面对历年的台风等自然灾害,珠海农信联社始终坚持从维护“三农”稳定的大局出发,为受灾农户开辟贷款“绿色通道”,大力支持农户救灾复产。

农商行的改革发展之路

在坚持自身定位,业务稳健高速发展的保障下,珠海农信联社的农商行改革之路也在持续推进。

2009年,广东省政府决定进一步深化农信社改革后,珠海农信联社积极参与其中。并于2010年3月31日和2011年1月13日,分别获得广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和广东省政府的批复。随后,2011年1月27日,珠海市政府成立珠海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珠海农商银行”)筹建工作小组,全面启动了珠海农商银行的组建工作。2011年12月5日启动了农信社名义下的增资扩股工作,至2012年3月5日按期圆满成功完成增资扩股,股本总额由6.75亿元增加到18亿元,为珠海农信联社的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2012年8月3日至8月24日,开展征集珠海农商银行发起人工作。珠海农商银行根据股本金来源和归属设置自然人股和法人股。共征集8306户投资者作为珠海农商银行发起人,股本总额为18亿元,企业法人股比例高于股本总额的50%。特别是吸引了广东粤电集团、广东温氏集团、珠海华发集团等实力雄厚的投资者成为珠海农商银行的股东,进一步优化了产权结构。

2012年10月10日,中国银监会正式批准筹建珠海农商银行。2012年10月28日,珠海农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创立大会暨股东大会第一次会议圆满召开,标志着珠海农商银行正式创立。

2012年12月中旬,珠海农商银行将正式对外挂牌开业。珠海农信联社在改制为珠海农商银行后,不仅在产权上由股份合作制农信社升级为股份制商业银行,而且业务范围也将进一步扩大,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将得到大幅提升。改制后的珠海农商银行在继续坚持“立足珠海、扎根社区、服务三农中小微、深耕细织大作为”市场定位的前提下,其各项业务将实现提速发展,而其作为广东省继广州农村商业银行、东莞农村商业银行后的第三家地市级联社改制为农商行的金融机构,其改革的宝贵经验和示范作用,更是值得国内大批积极寻求农商行改革的农信机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