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五地两区” 建设山西“东大门”
2012-12-31
记者观察 2012年11期
在全省上下加快转型跨越发展、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关键时刻,为充分展示各县(市、区)在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取得的新成就,本刊记者对中共和顺县委书记孙永胜进行了专访。
立足新起点 谱写新篇章
和顺县地处山西省境东陲,太行山中段。全县总面积2250平方公里,为晋中版图最大的一个县。辖5镇5乡,294个行政村,总人口14.1万。谈到“十二五”时期和顺的发展愿景时,县委书记孙永胜信心满怀地说,和顺拥有丰富的资源、良好的生态、巨大的潜力和难得的机遇。去年,新一届县委、县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和晋中市委、市政府建设全省“四化”率先发展区的战略部署,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过集体研究,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和顺县的发展思路:树立“和民心、顺民意”的理念,打造“五地两区”、实现“三个跨越”、建设“山西东大门”,实现“百亿和顺”的目标。“五地两区”涵盖了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既是和顺实现转型跨越的战略目标,也是富民强县的总体方向。“百亿和顺”是省委袁纯清书记去年7月份在和顺调研时,给和顺提出的新目标。和顺人民就是要通过5年的奋斗,力争到“十二五”末,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经济结构更加合理,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一个和谐和美的新和顺将崛起于三晋大地。现在,整个和顺思发展、议发展、谋发展的氛围正在形成,经济发展的环境比过去有了明显的改善。今年以来,在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下,全县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特别是财政收入从2010年底的7个亿增长到2011年底的9个亿,预计到今年年底完成12个亿,增幅一直保持在晋中市第二位。
走好转型路 实现新跨越
在全省上下掀起转型跨越发展的新高潮之时,和顺县作为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全国重点产煤县,是如何在转型跨越大潮中砥砺前行的?县委书记孙永胜告诉记者,和顺的发展可以讲是因煤而兴,也因煤而困,多年来产业结构单一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按照省委、省政府转型发展的要求,他们坚持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思路,做好大文章,走好转型路。一是工业转型。坚持改造传统产业与发展新兴产业并举,加大煤矿技政建设力度,去年完成煤炭产量750万吨,“十二五”末要达到2000万吨。同时,引进了投资136.6亿元的煤层气新型工业化综合利用示范区项目,开工建设了煤化工、洗煤、煤矸石砖厂、瓦斯发电等一大批煤炭产业链延伸项目。阳煤集团百万吨尿素一期18·30项目、银圣化工硅钢镁项目竣工投产。阳煤集团晋东煤机维修制造项目、佰裕东粮食加工等一批非煤项目扎实推进。二是农业转型,围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新发展设施蔬菜6000亩,大力实施“十企百区千户”现代养牛业工程,形成了“园区养殖+出口销售+屠宰加工+双孢菇种植+品牌市场”的产业链条。“和顺肉牛”被国家质检总局认证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县用于“一村一品”建设资金达到5000余万元,重点打造万亩小杂粮产业基地和核桃经济林基地,新增核桃种植5000亩。三是文化转型。按照省委书记袁纯清提出的“大作品表现、大集团运作、大景点支撑、大服务引领、大会展集聚”的“五大战略”,发挥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把资源变成资本、变成项目,拉动旅游产业大发展,推动文化与旅游、科技等的深度融合,打造了云龙山森林公园、太行龙口天险、懿济圣母雕塑广场、倒流奇泉、八路军石拐会议纪念馆、走马槽等景点景区;成功举办了首届乡村国际艺术节暨第五届牛郎织女文化旅游节和第六属牛郎织女文化旅游节,进一步把和顺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构筑了转型跨越发展的强大产业支撑。
引来金凤凰 开创新局面
招商引资、借船出海是加快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和顺作为一个山区县,是如何做好招商引资这篇文章的?孙永胜如是说,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上好项目的重要载体,实施了国企、央企引进计划,就是每年引进一个国企、央企、全国500强、世界500强,项目总投资在100亿元以上。县财政拿出300万元作为招商引资基金列入财政预算,激励全县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到招商引资活动中。去年农博会,签约单体项目136亿元。今年,第六届牛郎织女文化旅游节期间签约了13个项目,投资额300亿元,其中与华电煤业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大型煤炭-煤化工循环经济园区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该项目总投资265亿元。下一步,还要分别与京煤集团、新东方铝业、保利集团、中冶集团、中铁集团对接,保证每年至少在和顺县上一个投资达百亿元以上的项目。
建设宜居城 展现新面貌
在全省上下全力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和顺县的城市建设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孙永胜向记者介绍说,城市建设搞好了,可以改善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去年,他们修编完善了县城建设总体规划,完成了西大街翻修续建和清漳河河道治理,新建了永和南公园。县城沿街单位、门店拆墙透绿工程共拆除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今年,着力推进大县城建设,实施了新区开发、旧城改造、园林绿化、保障性住房、基础设施等城市建设重点工程20余项,概算总投资30亿元。全面启动城中村改造工程,涉及改造范围15个区域,被征收户1680户、房屋27万平方米,总投资10亿元。他们突出“让利于民”的宗旨,做到规划、拆迁和建设“三同步”,实现了“零上访、零违纪、零投诉”的和谐搬迁目标。投资1.53亿元的文昌森林公园,动工建设。他们相信,只要坚持以高远眼光、高位标准的理念,大气魄谋划,大手笔建设,和顺建设宜居利居的大县城指日可待。
实事惠民生 回应新期待
推进跨越式发展,就是从发展的角度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孙永胜说:让人民更幸福、社会更和谐是转型跨越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和顺是经济欠发达县份,财力并不宽裕,但近年来,他们始终坚持把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做到“四个倾斜”,即向困难群众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基层倾斜、向社会事业倾斜。从去年到现在,全县投入民生的资金达9亿多元,占到全县财政收入的50%以上。每年县政府完成向人民承诺的10件实事。在全县开展了“五名”兴教活动,2011年、2012年,县财政分别拿出33万元、35万元对“功勋教师”、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名学生给予重奖,深受群众好评,被称为和顺教育的“诺贝尔”。总投资4640万元,实施了薄弱学校综合改造工程。倾力实施新的“五个全覆盖”,实现了两年任务一年完。城乡低保覆盖面逐步扩大。投资4.04亿元,新建保障住房2500套,新建、改建卫生所89个,新建中医院即将投入使用。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85%。建成敬老院9个。投资345万元建设了社会管理网格化指挥中心,构筑了公共安全网、社会服务网、居民自治网“三网合一”的责任体系。他们相信,随着民生工程的深入实施,老百姓得到的实惠一定会越来越多,老百姓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越过越红火。
作风大提升 树立新形象
转型跨越,干部是决定因素。加快转型跨越需要一支作风过硬、敢于争先的干部队伍。孙永胜说:作为一名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不断强化公仆意识、服务意识,真正为老百姓办实事。和顺能否进入科学发展快车道,是对全县各级干部的能力和作风的重大考验。去年以来,县委特别重视抓干部队伍和干部作风建设,分步实施了“干部能力五年提升”规划,先后开展了干部作风转变年、干部作风提升年活动,让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城市建设、移民搬迁等急难险重工作中领任务、受锻炼。并选派年轻干部到信访部门挂职,使广大干部的能力普遍得到提升,作风基本实现转变。去年以来,开展了三次“百个单位千名干部”大规模征求意见活动,共收集到意见建议5233条。建立了科级领导干部工作日志制度,开展“晒”日志活动,让干部相互评议,群众监督评议,展现干部的工作状态和精神风貌。开展了500名科级干部下基层帮农促增收活动,派驻115名科级干部到农村担任第一书记。在全县43个县直职能部门和执法执纪部门中开展了“公开身份、公开号码、公开职责”的“三公开”服务活动,直接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110多件。
党建作引领 再创新辉煌
今年是中央确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小康社会,迫切要求用新思维、新举措来审视和谋划基层党建。在认真调查研究、总结基层实践经验基础上,和顺提出了“六个引领”,即党建引领经济发展、党建引领项目建设、党建引领民生改善、党建引领社会事业、党建引领和谐稳定、党建引领队伍先进。在组织建设上,开展了“县委书记与百村书记座谈”和企业调研活动,倾听农村干部和企业职工的心声,了解基层的真实现状,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创新推行了“两保一奖三考核”“三定双评四议三公开”等机制。组织开展以“八个一”为主题的干部下乡住村活动,孙永胜书记带头先后10余次分赴所包村李阳镇下石勒村和义兴镇联坪村开展下乡住村工作。在干部任用上,坚持“重品德、重实绩、重公认”的用人导向,在全省首家推行全委会票决制度,在县乡换届和县直单位人事调整中实现了“零举报、零上访、零违纪”,满意度测评达100%,保证了风清气正。在党风廉政建设上,制定出台了《中共和顺县委关于对新任科级领导干部实行廉政承诺实施办法》,实行廉政公开承诺制度。精心打造了八路军“石拐会议”纪念馆、东大街“廉政文化一条街”、“农家廉政文化大院”等廉政教育基地。总之,他们通过“六个引领”以党建工作率先转型为跨越发展提供凝聚力、原动力,不断提高全县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山河如画,战鼓铿锵。我们祝愿和顺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在转型跨越的征程中奋力争先,勇于创新,不断取得新成就,在太行山上创造出时代的新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