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淡高校新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2-12-31肖亮

科技资讯 2012年34期

摘 要:每个高等教育工作者都必须面对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一个重大课题,而高校新生阶段,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阶段。本文着眼高校新生阶段,从创新思维的社会需求、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训练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大学新生 创新思维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a)-0241-01

在新形势下高校培养大学生尤其是新生创新能力的强弱,成为高等教育成败评价的标准之一,影响青年人才培养的质量,也是关系到一个国家、民族发展的未来。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高低的关键在于高校对新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 创新能力是高校新生教育成长的客观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从制造向创造的转变,我国高等教育也面临着随之而来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知识经济是依靠智力资源来创造财富,通过对知识的创新以及广泛传播知识进行发展的经济。知识经济的灵魂就是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就是人才。不管是对技术还是知识进行创新,不管是经济还是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要依靠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因此,大量培养人才,提高人才的素质以及创新意识成为这个时代最迫切的需求,这个因素也成为决定国家富强以及在国际竞争中地位的决定因素。

人才的诞生取决于教育,那么高等学校就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应试教育培养的学生记忆好、擅长考试,只会模仿,所以应试教育并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综合素质高且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所以,教育的深刻变革是怎样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这也是关系全局的一项系统工程,在人成长的每个阶段都需要始终从培养素质创新着眼,贯彻素质教育。而高校新生阶段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关键阶段,也是形成创新能力的有利契机,是变被动学为主动学、要我学为我要学的恰当时机。

2 创新思维是培养高校新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内容

通过观察人类古今中外的创新活动就会发现,没有创新思维,就没有创新活动。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和灵魂,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1 新生阶段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契机

高中学生在大学入学后,思维模式是在逐步的转变,思维模式在大一新生阶段的可塑性最强,这一阶段也是创新思维培养形成的最佳和有利时期。大学新生阶段创新思维的内涵是去发现社会中的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并使新事物能够和谐的存在于社会中的多种思维能力。它涉及到大学生的多种能力,如认识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等。新生阶段感受到创新兴趣,才能逐步形成创新思维能力。

2.2 创新精神是创新思维的前提

创新精神是创新主体在对创新有一定认识基础上,产生的创新态度和追求。创新精神是一种精神状态,和智力因素没有关系。个体产生创新精神的重要前提就是创新精神。创新精神会受到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后天的锻炼和培养。例如:好奇心、求知欲、激情、兴趣、爱好、意志、思维独立性等。这些因素在促成创新精神产生时的作用各不相同,但它们在拓展想象空间、训练思维的广阔性方面也需要“逆向思维”创新思维。同时,培养学生在不同思维模式中进行转换,强化高校新生多种创新思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以利于共同促进和发扬创新精神。

2.3 知识和经验是创新思维的基础

创新,是对前人工作的一种超越,创新思维过程实际上是对已有信息进行再加工的过程。知识和经验是创新思维产生的基础,同时也决定创新思维的水平和质量,知识和经验越丰富,观察问题越敏锐,越容易开辟创新思维活动的新领域,知识经验的层次越高,创新思维的水平和层次也越高。所以,科学组织新生基础性学习和训练是产生创新精神、培养创新思维的基础和前提,高校新生阶段更有利于打好基础,培养和形成创新思维。

3 创新环境是培养高校新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决定国际竞争力、提升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当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造就有利于人才辈出的良好创新环境,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主动性、创造性,是建设创新型社会的重要举措。

3.1 创新氛围是创新环境的首要

大学新生刚从中学踏入大学,大学校园的氛围环境对大一新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对创新精神产生、创新思维形成的影响至关重要。形成氛围的关键是让学生有创新任务,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投入到创新性的思考、研究和学习当中,把创新当作自己大学生活的一部分,形成以创新为荣的风尚。首先是让学生把创新当作他们的任务和作业,把创新当作一种正式的必需的任务来看待。预留时间让学生做创新性思考把创新和思考当作学习任务之一。其次是针对学生存在的对创新和科研的畏惧心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创新入门知识,采取鼓励、引导、领路和开阔眼界的方法来激励创新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再次是积极举办各种创新性的活动,以广泛培养创新兴趣。

3.2 教学创新是创新环境的核心

考是学的指挥棒,主要是着眼考和教两个方面创新。一方面是坚持多种考试形式相结合、考试形式多样化。可以在考前将题目大致内容告诉学生去思考,并且规定考试答案两个学生之间不能雷同,由于创新的随机性,可让学生对题目有一定的选择性,这样,也会产生答案的多样性,学习的创新性自然就产生。另一方面,在教学上,可以采取网络、多媒体先进教学手段,也可以采用实地教学、实物教学等直观教学方式,教学时可采取抛砖引玉的方式,或启发式、自发式进行,这样有助于有效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特点,对过程的了解可以看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对学生评分的时候更加合理。

3.3 激励机制是创新环境的关键

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首先,在教学评价上,要建立一整套综合评价体系,将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都纳入评价体系中,进行综合全面的考核和评价。其次,在激励机制上,一方面要对师资队伍及骨干力量以利益激励,让他们的创新成果得到社会承认和相应回报。同时,建立专项奖励基金,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成效特别突出的教师实行专项奖励,并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的创新活动提供资金便利。另一方面,通过奖学金、创新基金、奖励学分、创新素质拓展学分等多种措施激励学生开展创新活动,并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经费支持以及导师专业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