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分析仪器使用与维护》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

2012-12-31曹国庆

科技资讯 2012年34期

摘 要:本文主要从《分析仪器使用与维护》课程项目化教学的课程设计、进度安排及考核方案等方面介绍了项目化教学在该课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 改革 课程设计 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a)-0218-01

《分析仪器使用与维护》是分析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该课程与《仪器分析》课程相配合,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能熟练使用常用的分析仪器并对这些仪器进行日常维护和故障判断,从而能保证仪器的正常运行和分析数据的准确性。课程性质决定了该课程不但要有一定的《仪器分析》课程的理论知识,而更侧重于分析仪器结构、仪器的实际操作、部件及整机的维护、根据现象判断故障原因。因此,也可以说该课程是培养企业分析岗位的仪器操作能手。课程设计就必须围绕这个中心进行。

1 课程内容设计

1.1 课程情景设计

该课程设计为二个情景。首先是紫金化工有限公司成立分析检验中心,采购了一批分析仪器,需要仪器生产方技术人员上门安装这些仪器并正常工作;其次是j2gJZ0zpJLvRRlShCc4Cgw==这些仪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技术人员上门为这些仪器进行一次维护,同时部分仪器使用中还发生了一些故障,需要检查原因。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而这些学生即是仪器厂方的技术人员(技术服务方),老师则是充当了分析检验中心人员(被服务方)。

1.2 课程实施项目

由于分析仪器因利用的物理化学手段不同,其设计原理也不同,就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分析仪器,本课程改变了教材编排顺序和内容设置,将仪器类型分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和液相色谱仪四类。整个课程分成仪器安装与调试、部件与整机维护、故障排除三大模块项目。

1.3 项目设置背景

(1)以上四类仪器在化工、食品、生物、制药等企业普遍使用,但岗位分析检验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是只会按部就班的使用,对仪器结构、设计原理不清楚,如果遇到仪器故障更是不会解决,需要依赖技术人员解决,充其量只能说是个操作熟手。而高职分析检验专业不仅要培养具备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培养出分析仪器方面的熟手和能手。

(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光路结构比较简单,选择722型分光光度计进行结构拆装和波长校正,从而让学生对光学类分析仪器如红外、紫外、原子吸收等仪器都有一个结构上的熟悉。722型分光光度计也是分析许多微量金属离子和有色化合物常用的仪器,因此把分光光度计作为项目一的第一个子项目进行教学。

(3)有机产品远远超过无机产品,化工产品的检验几乎离不开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仪,而这二类仪器又是经常需要更换部件的仪器,分析方法的条件也要根据柱子的类型、流动相及样品的不同进行调整,因此也是分析检验过程中最易出现奇怪现象的仪器。需要检验人员能熟练地正确更换部件、优化色谱条件、根据色谱峰的现象判断故障原因。因此在色谱仪方面就需要更多地设计仪器维护、故障判断和排除的内容。

2 进度设计

要课程采取每周4课时的教学进度安排方式,教学项目共12周,进度如表1所示。

3 考核方案设计

为考核学生能力,应把考核重点放在平时项目完成上,包括出勤、纪律、小组发言讨论、查阅资料、项目训练内容等,占80%,见表2(摘录部分);理论考核占20%。

4 结语

与传统教学相比,项目化教学打破了传统的知识体系,以生产实际岗位需求为导向设计教学任务,以工作过程为核心,培养了学生将书本知识直接用于实践的能力,体现了高职教学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特点。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姜大元.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黄一石.分析仪器操作技术与维护[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