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2010年丹东地区气温特征分析
2012-12-31孙岩贾晨林刚郑崇伟
摘 要: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采用功率谱分析、一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对丹东地区气温的长期变化趋势、变化周期等进行深入研究,希望可以为研究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贡献。结果表明:(1)1951-2009年,丹东地区的气温以0.0258℃·a-1的速度显著性逐年线性递增。1951-1959年期间,气温震荡剧烈,也递增显著;1959-1983年期间,该地区的气温变化趋势较为平缓,年平均气温在8.5 ℃上下波动,而后迅速递减,直至1985年为一相对波谷;1985-1989年,递增趋势比较显著,而后表现出缓慢的变化趋势,直至现在。(2)对比不同季节的变化趋势发现,丹东的地面气温以春季和冬季两季的递增趋势较为强劲,递增趋势远强于年平均气温的递增趋势,其次是秋季,夏季则无显著性变化趋势。(3)近60年期间,丹东地区的气温存在显著的2.5年、3.08年、3.64~5.71年的变化周期以及40年以上的长周期震荡。
关键词:气温 功率谱 线性回归方法 变化趋势 变化周期
中图分类号:P4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a)-0213-02
全球气候变暖是指地球-大气系统平均温度较长时期的升高现象,以得到人类的共识。全球变暖会引发海平面上升、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等,进而导致资源危机、环境危机,甚至引发人类的冲突,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严重威胁。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1-2]:1906-2005年,全球变暖现象明显,趋势为0.074 ℃/10 a;有研究表明[3]近50年期间辽宁朝阳的气温递增趋势显著,为0.8~1.9℃·a-1;张翠艳[4]的研究发现近50年期间锦州地区的气温也呈显著性逐年现行递增,趋势为0.028 ℃·a-1。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功率谱分析等方法,对丹东地区气温的长期变化趋势、变化周期等进行深入研究,希望可以为研究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贡献。
1 气温特征分析
1.1 逐年变化趋势
将丹东地区的气温从1951-2010年取逐年平均,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近60年期间丹东地区气温的逐年线性变化趋势,见图1。近60年期间,丹东地区的气温变化趋势的相关系数为0.65,通过了95%的信度检验,线性趋势回归系数为0.0258,即近60年丹东地区的气温以0.0258 ℃·a-1的速度显著性逐年线性递增。
1951-1959年期间,气温震荡剧烈,也递增显著;1959-1983年期间,该地区的气温变化趋势较为平缓,年平均气温在8.5 ℃上下波动,而后迅速递减,直至1985年为一相对波谷;1985-1989年,递增趋势比较显著,而后表现出缓慢的变化趋势,直至现在。
1.2 逐季变化趋势
本文还将丹东地区的地面气温从1951-2010年取逐春季、逐夏季、逐秋季、逐冬季平均,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近60年期间该地区不同季节地面气温的变化趋势,见图2。
春季,相关系数为0.44,通过了95%的信度检验,线性递增趋势显著,回归系数为0.0292,即近60年丹东逐春季的气温以0.0292 ℃·a-1的速度显著性线性递增;夏季,相关系数为0.15,没有通过了95%的信度检验,变化趋势不显著,即近60年丹东逐夏季的气温无显著性变化趋势;秋季,相关系数为0.28,通过了95%的信度检验,线性递增趋势显著,回归系数为0.02,即近60年丹东逐秋季的气温以0.02 ℃·a-1的速度显著性线性递增;冬季,相关系数为0.38,通过了95%的信度检验,线性递增趋势显著,回归系数为0.0452,即近60年丹东逐冬季的气温以0.0452 ℃·a-1的速度显著性线性递增。
对比不同季节的变化趋势发现,丹东的地面气温以春季和冬季两季的递增趋势较为强劲,递增趋势远强于年平均气温的递增趋势,其次是秋季,夏季则无显著性变化趋势,详见表1。
1.3 变化周期
将丹东气温从1951-2010年取逐年平均,利用功率谱分析该地区气温的变化周期,当谱密度大于红噪音检验标准谱的时候,说明存在该显著性周期。由图1可见,近60年期间,丹东地区的气温存在显著的2.5年、3.08年、3.64~5.71年的变化周期以及40年以上的长周期震荡。
2 结论
(1)1951-2009年,丹东地区的气温以0.0258 ℃·a-1的速度显著性逐年线性递增。1951-1959年期间,气温震荡剧烈,也递增显著;1959-1983年期间,该地区的气温变化趋势较为平缓,年平均气温在8.5 ℃上下波动,而后迅速递减,直至1985年为一相对波谷;1985-1989年,递增趋势比较显著,而后表现出缓慢的变化趋势,直至现在。
(2)对比不同季节的变化趋势发现,丹东的地面气温以春季和冬季两季的递增趋势较为强劲,递增趋势远强于年平均气温的递增趋势,其次是秋季,夏季则无显著性变化趋势。
(3)近60年期间,丹东地区的气温存在显著的2.5年、3.08年、3.64~5.71年的变化周期以及40年以上的长周期震荡。
参考文献
[1]IPCC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2007. Climate Change 2007: Synthesis report.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ZHENG Chong-Wei, ZHUANG Hui,LI Xi, et al. Wind Energy and Wave Energy Resources Assessment in the East China Sea and South China Sea [J].SCI CHINA TECH SCI,2012,55(1):163-173.
[3]梁群,张国林.近50年辽宁朝阳地区气温与降水趋势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694-13696.
[4]张翠艳.近50年来锦州地区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及农业生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9):12835-12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