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改扩建公路交通事故特点分析
2012-12-31余晓江余健
摘 要:近年来云南省公路建设飞快发展,但是全省低等级公路仍占很大比例。因此,目前开展了很多低等级公路的改扩建项目。本文根据云南省文天、文都、珠西、昆禄改扩建公路的交通事故数据,分析了改扩建公路交通事故时间、事故路段、事故类型和事故车辆的分布特点,旨在有效认识低等级改扩建公路的安全改善效果,并且为进一步加强相关保障措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改扩建公路 事故时间 事故路段 事故类型 事故车辆
中图分类号:U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a)-0211-02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公路建设正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云南省抓住国家大力推进国道主干线建设改造的契机,大力完善本省的公路网。地处西南边疆的云南省,特殊的地理条件限制了铁路和水运的建设发展,在云南省公路、铁路、水运、民航等四种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中,公路具有重要的地位,全省90%以上的运输量都由公路承担,是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1]。
图1为云南省1999年至2009年公路通车总里程增长曲线。可以看出,云南省公路建设稳步发展,并且在2000年和2005年出现两次大规模建设,公路通车里程迅速增长。并且高速、一级和二级公路百分比都有增长,而三级、四级公路百分比逐年降低,说明云南省公路运输条件逐步改善。截至2011年底,云南省公路总里程达21.45万km,新建59条政府还贷二级公路基本建成,新增二级公路5277 km,全省二级公路从2008年底的4859 km增至10136 km,极大地改善了路网结构,但云南省二级以上公路仅占全省公路总里程的4%,处全国倒数第三位,已列入规划的1.2万 km二级干线公里建设项目仅完成40.5%,尚有38个县未通二级公路。所以公路等级低、通行能力差一直是云南经济发展的瓶颈,云南省低等级公路的改扩建工程仍任重道远。
1 云南省改扩建公路交通事故特点
交通事故是道路交通活动中突发的偶然事件,带有明显的随机性[2]。然而,与其它随机事件一样,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具有一定的统计分布特征。研究道路交通事故的事故路段、事故形态、事故车型以及事故时间等方面的分布,对于认识道路交通事故的基本规律,制定和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项目收集了云南省文天、文都、珠西、昆禄改扩建公路近年来发生的交通事故资料,从宏观统计的角度,对改扩建公路交通事故发生的规律进行了深入分析,其中包括:事故路段、事故形态、事故车型及事故时间,以期为制定改扩建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对策提供依据。
1.1 交通事故时间分布
交通事故的发生与交通活动、交通环境都有着密切的关系[3],改扩建公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也不例外。图2为云南省改扩建公路交通事故分月统计,可以看出一月到三月是一年中交通事故高发的月份。其原因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春节,这几个月是人们一年中外出活动较多的月份,一月份左右,春节前夕是外务工人员的返乡高潮,而春节后的三月份则是务工人员返回工作岗位的时间段,这都导致了客运流量的大幅攀升,公路上的交通量较大。另一个原因是云南省的雨季开始期一般在5月下旬前后,降雨使得路面湿滑摩擦系数降低,能见度下降,行车条件恶化,导致交通事故发生数量增多。
图3是云南省改扩建公路24小时事故统计。从事故发生的时段来看,交通事故突变点出现在12时到14时、18时到20时和6时到8时。其原因是:12时到14时是午饭后的午休时间,驾驶员在此时段内极易疲劳,尤其是炎热的夏季,此时间段事故发生率更高;18时到20时属于黄昏时分,光线暗,驾驶员视野模糊不清,行车时对距离的判断能力降低,因此易导致误判而进行超车,引发交通事故;6时到8时属于清晨时分,此时段则是驾驶员最为疲劳的时段,长时间的驾车得不到休息,驾驶员反应变得迟钝,对道路上发生的突然情况不能做出及时正确的判断,更有甚者,在驾车过程中打瞌睡,引发了交通事故。
1.2 交通事故路段分布
云南省尽管对低等级公路开展了广泛的改扩建工程,但由于受地形影响明显,仍存在一系列设计问题。通过对云南省改扩建公路事故资料的统计分析,改扩建公路的事故多发路段主要以高路堤、单个急弯、连续急弯以及接入口这四种路段为主,其事故比例如图4所示。
在改扩建公路中,接入口的无序接入、不规范接入、视距不良问题也往往成为改扩建公路的事故多发点。有接入口的路段极易引发交通事故,占到事故多发路段比例的45%,尤其是那些平曲线设置接入口,视距不良的路段。其次,高路堤路段和单个急弯也占有一定比重,分别为37%和13%,这主要是由于改扩建公路地形险要,高路堤路段较多,尤其是那些防护设施不完善的沿崖高路堤路段。此外,改扩建公路单个急弯路段通常是小半径曲线或存在视距不良,道路线形变化以及视距的影响不符合驾驶员的驾驶预期,从而易引发事故[4]。相反,连续急弯所占的比例仅占5%,这与大部分驾驶员身处连续急弯不利线形路段的谨慎驾驶行为有关,亦即越感觉危险的地方往往驾驶越小心,反而不易出现事故。
1.3 交通事故形态分布
交通事故形态的研究是道路交通事故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交通是故形态的分析可以了解交通事故的原因及其发生的机理,也有助于交通事故的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形态主要有碰撞、碾压、刮擦、翻车和坠车等。如图5所示。
碰撞事故是云南省改扩建公路交通事故形态中最严重的一类[5],这主要是由于改扩建公路依山而建,急弯路段经常受山体、植被等遮挡,严重影响驾驶员的行车视距。其次,在长下坡底部,尤其是连接小半径的急弯处,如果车辆制动性能不好,车辆通常会因长下坡造成制动疲软发生刹车失灵现象,从而造成碰撞事故。
碾压事故也是改扩建公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形态之一,这主要是因为改扩建公路经过的集镇较多,这些路段接入口设置大都不规范,而公路升级改建后,行车速度提高,这对横穿公路的当地居民构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由此可见,事故形态的分布与山区公路的道路环境特征是紧密相连的。
1.4 交通事故车型分布
在出行需求与运力供给出现矛盾的情况下,各种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运输工具自然孕育而生。由于改扩建公路为山区公路,沿线穿越农村和城镇,公路上车辆种类繁多,且不同车辆类型的安全性能差异较大,安全性能差的车辆极易引发交通事故且人员伤亡程度较重,是诱发山区改扩建公路重特大交通事故的根源之一。根据图6中的统计分析结果,货车是山区改扩建公路上最容易发生事故的车型,摩托车和农用车也占有较大的数量,这三种交通方式总共占到事故总数的81%。客车发生事故相对较少,仅占到19%,但客车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极有可能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
2 结语
低等级公路在云南省公路网中占有很大比例,由于其交通基础设施不健全,道路线形复杂,行车环境差,导致道路通行能力差,服务水平低,并且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因此,低等级公路是云南省发展的瓶颈,必须对其进行改扩建。但是道路改扩建后仍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基于云南省文天、文都、珠西、昆禄改扩建公路的交通事故数据,分析低等级改扩建公路的交通事故特点,分别研究了事故时间、事故路段、事故类型以及事故车辆的分布特点。明确低等级改扩建公路的事故特点,对于有针对提出改善措施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用于公路改扩建效果评价。
参考文献
[1]云南省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2]任福田.交通工程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3]郭忠印,方守恩.道路安全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9.
[4]唐国利.山区公路道路条件与事故作用机理及事故对策研究道路[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1.
[5]巴布诺夫,著.道路条件和交通安全[M].景天然,译.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