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免费师范生培养视域下的专业导引研究

2012-12-31宋捷

科技资讯 2012年34期

摘 要:专业导引是指导免费师范生步入大学后完成角色转变、提高专业能力和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极为有效的一种办法,本文以陕西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的培养为例,提出免费师范生的专业导引应以师德教育、学科专业教育、教学技能的提升为重点,以课堂教学、讲座、沙龙和双导师制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拓展了免费师范生专业培养教育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免费师范生 培养 专业导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a)-0174-02

2007年5月,为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为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培养大批优秀的教师,国家出台了《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在6所部属师范大学开展培养中小学教师的免费师范生教育。作为6所部属师范大学之一,陕西师范大学对免费师范生实施“2+2”人才培养模式,即入学后前两年按一级学科为基础的大类进行通识培养,学生主要学习通识课程模块、学科基础课程模块;后两年进行专业培养,学生主要学习专业课程模块、教师教育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实践教学模块。学生入学一年后实行一次专业分流,可在学科之间和学科内部重新选择专业(特殊专业除外),转入与转出比例均控制在20%以内。[1]

1 免费师范生的培养特色

免费师范生寄托着国家和社会的厚望,学校要通过教育和培养,使学生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热爱教育事业,具有长期从教的职业理想,为将来成为优秀教师甚至教育专家打下牢固的基础。成为“优秀教师”“基础教育高级专门人才”“教育家”是免费师范生的培养目标,在这些目标的指引下,各部属师范高校在继承传统师范生培养的经验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精心制订教育培养方案。

“2+2”人才培养模式在对免费师范生的培养中通过课程设置的调整突出教师教育课程,加强教师技能培训,延长学生在中小学实习时间,并配备来自基础教育一线的优秀教师作为学生校外导师,引导学生了解、熟悉教育理论研究和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最新进展。

2 专业导引课程对于免费师范生培养的重要意义

“2+2”人才培养模式在学科基础课程模块中增加专业导引课程,对行将学习的专业课程进行铺垫式的引导、概览式的介绍。这一课程的引入对加强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减少学生专业学习的不适应很有帮助,对于免费师范生,更有着帮助其了解所学专业、调动学习主动性、热爱教师职业、培养职业热情等重要意义。

2.1 指导学生转变角色,适应本科阶段的学习

在与学生的座谈交流中,常常有学生反映进入大学后很多教师上课“不完全按照课本内容,有时打乱书本顺序讲解;教师讲自备课件的时间多于讲教材的时间;不知道如何学习和复习”等等问题。这显然是学生用中学学习的模式方法来套大学学习的典型表现。通过专业导引课程,介绍专业特点,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法,从中、小学阶段的依赖型、被动型学习向自住型、开放型、合作型、探索型学习转变。

2.2 帮助学生坚定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信心

调查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免费可以减轻家里负担才报考免费师范生的,还有一些是认为就业难、免费师范生有工作保障才报考,真正喜欢做教师的所占比例并不大,这违背了国家制定这项政策的初衷。在入学伊始,帮助免费师范生热爱教师职业、调动免费师范生学习的积极性至关重要。在专业导引课程中加强对师范专业培养方向的介绍,加强师德教育,帮助学生坚定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信心,并将信心转化为行动,热爱教育事业、培养职业热情。

3 师范专业导引课程的教学重点

3.1 师德教育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的基本道德规范,是教师对职业行为的自觉追求。教师职业具有突出的示范性、公共性和教育性,相对于多数职业应有更高、更严的职业道德要求。在师范专业的专业导引中,应引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作为一名教师的基本道德要求: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3.2 学科专业概况

相对于非师范专业,学生认为自己更了解师范类专业,因为中小学一直在学习。但是以一个专业中最基础的学科来等同于这个专业显然是错误的。甚至有很多学生因为认识的局限性及就业的导向对所学专业产生误解,带着先入为主的情绪严重影响了专业学习。因此,通过专业导引课程介绍学生真正认识自己本科阶段所选择的专业是十分必要的。通过专业导引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概况、发展现状、研究方向以及本校对这个专业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学好本专业的方法与技巧等,减少学生因为对所学专业缺乏了解所造成的盲目性,尽早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和学习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3.3 引导学生重视提升教学技能

教师的教学技能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在对免费师范生的培养中,教学技能的培养也被提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通过专业导引课程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提升自身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语言能力、教育教学交往能力、组织和调控课堂的能力、教育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等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尽早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提前做好准备,打下坚实的基础。

4 师范专业导引的教学形式

4.1 课堂教学

专业导引课程属于学科基础课程模块,一般占据18个学时,学院多聘请最优质的师资参与教学和指导,是专业导引的核心环节。专业导引课程属于一门新兴课程,在教学的探索中学院尝试一门课聘请多个知名教授,通过每人2~4个学时的教学,分别向学生讲解师德在师范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概括介绍专业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引导学生重视实践环节,练好教学基本功。这样的形式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激发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对所学专业和教师职业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为学生本科阶段的学习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4.2 讲座和沙龙

讲座既可以邀请在专业领域研究有所成的教授、专业向学生介绍专业领域的前沿和热点问题,也可以邀请在基础教育领域取得显著成绩的特级教师讲述一线教学中的实例,为免费师范生提供学习的榜样,开展教师职业信念与理想教育。和讲座相比,沙龙具有互动性强、气氛轻松的特点。以专业或班级为小组,每期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可以邀请一名或多名教师或专家,围绕主题开展自如深刻的对话,各抒己见,这样的形式便于思想交流、智慧碰撞、观点交锋。在教师和专家的指导下,最终形成对讨论主题的阶段性的看法或认同,是众人观点和智慧的整合,学生自己讨论得出的观点和结论也更加深入人心。

4.3 “双导师制”的课外教学

“2+2”人才培养模式在对免费师范生培养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双导师制”,即每个学生配备两个导师,一个是校内本科生导师,一个是校外免费师范生基础教育导师。校内本科生导师帮助学生制定修读计划,指导学生选课,安排学习进程,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遵循以个别指导为主、个别指导与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工作原则,就学生的共性问题召集学生集中处理,个别问题给予个性化的指导;校外免费师范生基础教育导师是教育实习基地学校推荐的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中学教师。通过这一形式建立基地学校教师和我校学生更加密切的新型合作关系,形成四年不断线的见习、实习机制,是引导免费师范本科生了解基础教育改革动态,提高免费师范本科生的从教能力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宋捷,陈钿,拜根兴.“2+2”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专业导引探索—— 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7:149-152.

[2]陈凡,吴跃文.部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培养特色分析及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08,1: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