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河地区2012年玉米生育期农业气候评价
2012-12-31黄淑琴苍艳武靳卫东孔德胤
摘 要:今年玉米单产增加,全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比去年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热量适中,灌浆期温度较高,初霜冻出现在9月28日,灌浆期充分;降水较多,解决了部分作物需水,缓解了供水紧张的矛盾;日照足,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多,灌浆成熟期温差大对增产有利。
关键词:玉米 全生育期 农业气候评价
中图分类号:S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a)-0140-01
玉米适应性强,产量较高,有饲料之王的美称,又是重要的轻工业原料,是临河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由于农区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玉米需求量大幅度增加,播种面积不断攀升,今年播种面积为50266.7公顷,单产达到10185 kg/公顷(679 kg/亩,比去年增加6 kg/亩)。
今年玉米全生育期129天,分别比常年和去年少14天和1天。总积温为2808.6 ℃,比常年多56.8 ℃,去年同期少27.2 ℃;总降水量为179.8 mm,分别比常年和去年同期多68.2 mm和150.7 mm;总日照时数为1346.3 h,比常年多65.4 h,比去年同期少25.1 h。气温高、降水多、日照足,对玉米生长利弊兼有。下面我们根据发育期内温度、降水、日照等因素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1 温度影响
玉米为喜温作物,今年玉米在主要发育期内温度呈现两高两低的特点,三叶期前温度较高,利于种子发芽和出全苗。玉米在三叶~拔节期比常年和去年偏低0.2 ℃和1.4 ℃,此时温度低,不利于玉米快速生长;拔节~吐丝期,温度为22.2 ℃,比常年和去年偏低0.5 ℃和1.6 ℃,此时适宜温度为22 ℃~24 ℃,在此范围内,既有利于生长,又有利于幼穗分化,温度适度低利于大穗的形成。吐丝以后温度回升较快,植株新陈代谢旺盛,发育速度快,为后期灌浆争取更多的时间,尤其是吐丝至成熟期,温度高,加上9月28日出现初霜冻,灌浆更加充分,子粒更加饱满,百粒重达到36.7 g,比前年多2.8 g(如图1)。
2 降水影响
水是玉米植株体许多建成物质和代谢物质的组成成分,又是植株体许多生化反应中的反应物;同时,根系吸收土壤中的各种矿物元素和细胞、组织和器官之间矿物质和有机质的交换和运转,也离不开水分,水是其中重要溶剂。玉米是禾本科作物,一生中又处于较高温度时期,所以它是一种需水较多的作物。河套地区虽有得天独厚的灌溉条件,但是它属于一首制灌域,而浇水受时间和地域限制,难以在短期内为大面积作物补充水分,因此,降水较多,不仅利于充分补充玉米生理生态需水,还利于抑制喜旱害虫的发生发展。不利方面,加重喜湿害虫(玉米螟)的发生发展,6月26~28暴雨,对刚浇过水的地快造成严重影响(如图2)。
3 日照影响
绿色植物通过太阳辐射进行光合作用,生物学产量的90%~95%来源于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质。由图3可以看出,今年除播种到三叶日照时数比常年略少外,其余发育期均高于常年。日照时数充足,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相应增加,有利于产量和品质提高。
4 气温日较差的影响
今年玉米吐丝到成熟期,气温日较差12.6 ℃,比常年多0.3 ℃,比干旱少雨的2011年低1.8 ℃,此时是决定产量的关键时段,温差大,白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质多,夜晚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少,对产量和品质提高都十分有利。
综上所述,今年玉米生育期气象条件利大于弊,北部地区乡镇玉米在拔节到抽雄期刚浇过水地块曾遭受洪涝灾害,受日照足、温差大、霜冻迟等有利因素的影响,我站观测的玉米百粒重高达36.7 g。
参考文献
[1]龚绍先.粮食作物与气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8,9.
[2]武维华.植物生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