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特色高中情境教学之探索——以无锡市湖滨中学为例

2012-12-31

文教资料 2012年22期
关键词:涂鸦漫画美术

袁 颖

(无锡市湖滨中学,江苏 无锡 214031)

历史具有过去性,生动的历史场景和活生生的历史人物与学生之间总有着难以逾越的距离感。情境教学法是教师力图拉近两者距离的有效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历史情境的再现,使学生有效地获得历史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1]。美术特色学校的学生和普通学校的高中生相比有所不同,有其特殊性。由于学习专业的需要,学生的历史总课时数仅占普通高中生的二分之一。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普遍较差,学习习惯存在一定问题,对学习或多或少都存有畏惧感,学习兴趣普遍不够浓厚,历史思辨能力相对较欠缺。但从另一角度看美术特色学校的学生情感普遍较为细腻丰富,有一定的绘画和艺术基础,想象力丰富,图像概念较好,形象思维能力较突出。在进行美术特色教育的过程中,罗森塔尔的理论使我们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个个可以雕塑,人人都能成才。只要我们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适应了美术生的潜能特征、个性品质、心理差异,他们就会产生自主能动的行动效应。为此我校经过多年的探索形成了独特的情境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借助情境教学手段,将抽象的历史知识具体化,帮助和引导学生与历史进行对话,感受历史,汲取智慧,让学生学会用历史的眼光观察思考问题,从而形成一定的历史观和历史思维能力。以下我以我校历史教学的实例来对美术特色学校特殊的情境教学进行探讨。

一、走进课堂,情境中焕发新彩

课堂教学是情境教学的主体,要让枯燥的历史变得生动有趣焕发新彩,对于美术特色生而言,我们的使用原则是不在多,贵在精,务求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发挥特色。

【案例一】导音入情

音乐是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想象的一门艺术。音乐作品是作曲家心灵的倾诉,情感的流淌。好的音乐作品不仅具体鲜明的时代气息,而且能使听者产生精神上的共鸣。所以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音乐,是创设历史教学情境、渲染气氛的重要手段。把音乐语言与历史基础知识巧妙融合,教学中就可以调动美术特色生的细腻丰富感官,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中国近代史的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红歌”。在讲解抗日战争时,可以引入《义勇军进行曲》、《歌八百壮士》《松花江上》等,慷慨激昂的歌曲能让学生很快进入那战火纷飞、硝烟弥漫、中华民族之存亡系于旦夕之间的历史情境之中。不仅增强学生对原有的历史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而且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其他一些脍炙人口的《长征组歌》《地道战》《南泥湾》《到敌人后方去》《东方红》等“红歌”也可适时使用。

【案例二】图说动情

语言文字是一种理性的表达,缺乏直观性、形象性,对于理性思维能力相对较欠缺的美术生而言在理解上会有较大困难。而借助影像图画则可以把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

我校开展的历史漫画教学成效颇丰。如在讲授中国“大跃进”运动时,我们常会运用教材上摘录的一幅经典漫画——“夸张的宣传画”:有两个人骑在一头体型超级硕大的肥猪身上,画上还写着“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的字样。教师每每引导学生观察这幅漫画,学生大都能在哈哈大笑的同时粗浅了解“大跃进”运动的最大特征就在于“大”。若做进一步分析还能得出,“大跃进”运动在实质上反映了当时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的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相背离的事实,即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最终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严重混乱,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的“大跃进”运动的教训就是经济发展指标要与客观规律相适应。其实除了可以采用这幅经典漫画之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刻舟称瓜”(见图1)或采用2008年高考上海卷第14题上的漫画(见图2),让学生体会这些都是当时“大跃进”运动时期特定的历史产物,在深入分析讨论后得出此运动主要是由于当时指导思想上的“左”倾所导致的。

图1:《刻舟称瓜》

图2:“大跃进”运动时期的报刊

当然除漫画教学外,我们还在教学中运用了《大国崛起》《故宫》《复兴之路》等影音资料。这些历史影像图画,无形中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再现了历史的原貌,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变教师抽象的语言表述为形象的展示,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的知识也能产生参与的意向,迅速立体地感知历史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提升掌握度和理解度。

【案例三】寓题悟情

新课程标准规定,高中历史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认知发展,关注知识与技能,更应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何将情感教育的要求渗透进历史教学中,对于感情丰富但历史情感迁移和知识迁移能力欠缺的美术生而言尤为困难。我校的经验就是将情感教育渗透进日常的历史情境问题教学中去开展并延伸,通过设置一些符合学生实际能力水平的问题,从简到难层层推进,将学生从被动思考变为主动思考,从而得出历史规律性的认识,获取历史感悟,并以此理解现实,指导学生生活和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如有教师在教授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时,引用鲁迅在《中国利弊》一文中的评价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如此辉煌而至近代却相继成为侵略中国的武器或工具?在学生充分思考后教师加以归纳和整理,并指导学生重点掌握解题的规律,学会用基本的唯物史观来解决历史问题,之后引导学生既要克服阿Q式的民族自慰情结,又不能因近现代的落后而妄自菲薄,而是在进行深入考察落后原因的基础上,更多地思考民族振兴的方法和途径,这才是爱国主义精神的真正体现。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敢于各抒己见,不拘于传统与教材的观点,还要善于因势利导,并不急于给学生一个“标准”或“唯一”的答案,而是让学生继续查阅资料,用具体的史实和理论来支撑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集中他们的学习注意力,使学生在不断发现、探究、生成和解决问题的同时,在思考的交流碰撞中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并教会学生要透过这些现象看到历史发展的本质,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最终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以真正升华。

二、走出课堂,体验中探求真知

新课程改革要求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的问题。教科书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室也不是唯一学习知识的地方,情境教学不能仅仅依靠45分钟的课堂教学来解决。我校教师也结合美术生的特点广泛利用校内外的一切资源教学,把课堂向外延伸,让学生走出课堂结合多方面的力量进行崭新的情境体验来探求真知。

【案例一】历史人物涂鸦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涌现出一大批重要历史人物。他们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并以其各自的个性和活动,从不同侧面有力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了解这些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探究他们与时代的相互关系,科学地评价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公民必备的人文素质之一。”[2]而美术特色学校学生此类知识较为缺乏。

课本涂鸦,由来已久,我校作为美术特色学校此种风气尤为厉害。随手翻阅学生的历史教科书,课本涂鸦比比皆是。如关汉卿意气风发地骑着摩托车,韩非子运起内力挡住箭雨如林,辛弃疾也用双手打出“V”字手势……这些奇思妙想的课本涂鸦作品不由让人感慨万千。课本涂鸦,从娱乐心情的角度看是游戏,从艺术灵感的角度看是创造,从节约资源的角度看是浪费,从严肃治学的角度看是胡闹。虽然涂鸦本身无功无过,但是毕竟会影响阅读和学习。且很多课本涂鸦往往都是一边听课一边绘制,从侧面反映了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至于为了完成涂鸦作品而撕毁、折叠书页,就更是对课本的一种不尊重、不爱护的行为。与其无效防堵,不如有效疏导,将历史人物知识与学生涂鸦需要相结合。

为了让学生尽可能多角度、多渠道地获取历史教材内外有关历史人物的知识信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加强学生对历史的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辩证地认识历史人物。同时,为了提倡更为健康环保高效的学习,学会尊重爱护教材,合理利用教材,我们在全体高一、高二学生中发放《我心中的涂鸦文化》和《让我们的历史课本更加绿色》的宣传倡议书;采纳学生的合理建议,在校园和各班教室设计专门区域的涂鸦墙、办涂鸦板报和涂鸦小报等,提倡合理环保循环使用教材;组织历史涂鸦大赛,让学生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才艺,用手中的画笔,用现代眼光或者是历史眼光来再现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人物。允许用全新观念阐释历史人物,只要不带有任何侮辱性质,有损历史人物形象即可,画法、理念、工具不限。赛后由学生和专业教师共同组成的评委会统一评奖。赛后对优秀作品、板报、小报等进行公开展示和颁奖,收集学生活动感想张贴在学校宣传栏中。

这一活动反响强烈,学生普遍反映该活动新颖别致,想他们所想,让他们拥有了一个公开合理合法展示自我的平台,在了解历史人物的同时也增强了教材的绿色环保意识。

【案例二】手绘历史漫画活动

漫画是史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聂幼犁教授就曾明确指出:“漫画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史料……是中学历史课程需要解决的重难点之一。”[3]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漫画往往以幽默夸张的笔法描绘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并赋之以深刻的寓意,揭示历史现象或事件的本质特征。随着历史新课程的深入,历史漫画不仅进入了教材,还进入了历史学科评价体系之中,无论是在江苏学测、高考乃至全国性的高考试卷中都相应地出现了历史漫画类试题,且比重不断加大。

为了扎实推进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并结合我校美术教育特色,发挥美术生特长,我校在2010级高二学生中开展“手绘历史漫画大赛”。历史漫画选题范围极其宽泛,可以是历史人物、历史故事、课本内容、重大事件、宣传口号等,作品表现手法不限(单幅、四格、连环漫画及其他创新漫画形式皆可)。赛后由学生自主推选出10人评判小组,对所有上交作品进行初步筛选。筛选出的作品制作成展板进行为期一周的公开展示,由全校学生对展示作品进行公开投票,最终选出一、二、三等奖各若干名,并给予表彰。

图3:国破山何在

图4:闭关锁国

该活动受到师生的广泛好评,上述图3和图4就是其中的获奖代表作品,从中可以看出学生手绘漫画主题明确,构图新颖,有一定的思想深度。通过该活动,在发挥学以致用历史功效的同时,学生也充分发挥了自身的想象力和推理能力,从而爱学、乐学历史。

通过上述活动,学生不仅能发挥其美术的特长,增强自信,而且将课堂内容通过创设特殊情境的方式搬出课堂,将原本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个性化、通俗化、情境化、时尚化,在提高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在活动中得到相应的渗透和提升,从而使历史教学避免生硬的说教和灌输,真正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

[1]聂幼犁主编.历史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第148页.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第23-24页.

[3]聂幼犁.两道历史漫画选择题的启示.历史教学,2008(21).

猜你喜欢

涂鸦漫画美术
创意涂鸦
创意美术
创意涂鸦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MINI漫画
知识漫画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
涂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