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PDCA理论的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教育模型的构建

2012-12-31安宁波

文教资料 2012年29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入党党员

刘 影 安宁波 赵 光 周 正

(1南方医科大学,广东 广州 510515;2华南农业大学,广东 广州 510642)

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教育工作中一个重要的方面,但当前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现况表明基层党务工作者在实践中面临着不断出现的新问题。高校迫切需要建立大学生党员发展的长效机制以摆脱当前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的困境。本研究通过借鉴和改良经典过程管理中的PDCA循环法,将其应用于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建立基于PDCA理论的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模型,对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实效性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一、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现况

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学生党建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大学生党员队伍庞大

自1990年中央召开全国第一次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以来,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人数不断增加,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态势。据统计,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全国在校大学生党员总数为251.2万人,学生党员占在校学生总数的13%。高校党的建设在全国党建中的地位日益凸显[1,2]。

(二)入党标准模糊

在大学生党员发展的实际工作中,各高校普遍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明确要求,如申请入党学期及上一学期考试不得挂科,总成绩位列班级前30%等,重视发展对象的班级工作和社会表现。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政治思想和道德水平没有具体的量化标准,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在培养考察中,往往容易忽视学生的政治觉悟、思想品德等方面的考察。因此,被发展的学生党员往往无法充分体现党员的先进性和先锋模范性。

(三)入党动机呈现多样性

据调查,当前高校中四种较为常见的大学生入党动机分别为:为了献身共产主义事业,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能获得些名誉或个人利益上的好处;周围要求入党的人比较多,自己不要求不好;感恩于党和政府的关怀等[3]。可见,当前学生群体中大部分同学都能够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但入党动机也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四)入党后再教育力度弱化

在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普遍存在着“重入党前发展,轻入党后再教育”的现象。“在发展前,对发展对象进行重重考察和层层教育,参加党校培训、讨论、写心得等,但发展后就认为任务完成了,忽略了党员的再教育工作,导致了部分党员‘入党之前拼命干,入党之后松一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随之不再成为其追求的目标。一些思想上深层次的问题也就暴露出来,思想上麻痹,行动上松散,学习成绩直线下滑,甚至出现一些违法违纪现象,大大破坏了党在学生中的形象”[4,5]。

(五)基层党务工作力量不足

以我校为例,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骨干力量主要由辅导员构成。由于辅导员并非专职党务干部,还担负着学生日常行政事务管理、心理辅导等其他工作,无论从理论水平、工作阅历,还是从个人精力等方面都未必能达到应有的高度和水平,从而使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不深入,在质量上无法突破,难以适应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需求。

二、基于PDCA理论的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模型的提出

(一)PDCA循环概述

PDCA循环最早由休哈特提出,后续由戴明予以发展,因此在管理学领域又称之为“戴明环”。PDCA是指: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djust)行动。按照PDCA循环,即从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到提高质量的循环过程,周而复始地运转,推动自身管理的持续改进。其中,在每一个大环中也有一个小的pdca循环进行持续改进[6]。PDCA循环的核心理念就是“不断改善”,大学生党建工作也需要不断改善。戴明通过总结客观规律提出的PDCA循环模式符合人类的认识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科学的认识论。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活动的全过程,就是PDCA的循环过程。(见图1)

图1 PDCA循环示意图

(二)PDCA循环对提升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管理水平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除了具有上述特点外,还具有学生党员流动性较大(毕业离校)等特点。党建工作需要建立一个能够不断改善的动态模型去引导具体的各项工作,才能够得到不断优化、传承和发展。而渐进改进的PDCA循环模式恰好能够为积极稳妥地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质量开辟新的途径。

构建基于PDCA理论的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模型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一是能够克服经验主义,避免新时期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因循守旧,脱离时代性;二是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避免大学生党员工作永远停留在“一次性”的内容上;三是能够充分总结各阶段工作的经验和不足,使党员发展工作得以不断改进并提高,从根本上保证了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管理效能。

(三)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原则

将PDCA循环应用到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全过程,自始至终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观念来指导这个行动,以免在工作中迷失方向。即要求在各阶段工作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下工作原则:一是制度建设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即从外在保证和内在思想两方面保证发展的学生党员质量;二是党员发展工作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把发展党员的过程作为培养人才的过程,坚持党育人才;三是刚性要求和个性需求相结合,对党员开展目标管理,既要体现刚性要求内容,又要体现个性需求,激发党员的创造性,等等。

三、基于PDCA理论的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实施策略

(一)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目标的设定(Plan)

此阶段以目标管理思想为指导。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工作目标对于增强党员发展过程管理的实效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Harold Koontz)和SWOT矩阵创始人海因茨·韦里克(Heinz Weihrich)从抽象到具体的计划层次体系[7],确定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长、中、短期目标,从而推动组织中各个层次配套性目标的建立,形成合理的目标框架体系。

整个目标框架体系的设定必须严格遵循《中国共产党章程》,遵守《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符合中央和省市委有关发展党员工作的指示精神等。同时,要结合大学(学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

(二)制定制度并指导实施党员发展工作(Do)

上一阶段的目标管理法未对具体怎么做做出详尽说明,这一阶段是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最为关键的环节。根据设定的目标,制定详尽的工作制度并得以贯彻和付诸实施,才不至空谈。具体的工作环节主要有:制订发展党员工作具体计划,培养积极分子,确定发展对象,接收预备党员,上级党委审批,预备党员转正等。

在实际操作阶段,也要进行PDCA小循环的流程改进。可以制定或创新具体的工作制度,如:推优过程实行“答辩制”[8,9],两级预审制度,票决制度,党内表决制度,督查制度等。

(三)大学生党员发展过程的考评与监控(Check)

考评与监控是为了保障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按既定要求进行,以达到预期目标而实施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实施。首先,要对大学生党员发展的具体方法进行检查,看在实际的发展工作中所使用的方法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按照既定目标要求进行。第二,要对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对比现阶段的完成情况与既定目标的差距,找出需要继续实施的任务,以顺利实现工作目标。第三,要主动发现工作中的问题。C阶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环节,主要任务就是发现和寻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在下一阶段进行反馈和解决。最后,要在本阶段形成和完善科学合理的监督管理体系,把考评和监控渗透到每一环节中。

(四)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提高(Action)

此为大学生党员发展管理工作较为薄弱的环节,但本阶段正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更是依据考评结果分析管理能力和指明改进方向的最佳时机。诊断与提高(A)的核心目的即为提升党员发展工作的管理能力。这一阶段主要有两个任务,一是对党员发展工作中好的方法的处理。如在考评和监控中发现某些工作制度落实得较好,该工作方法较为得当,该做法值得推广和借鉴,那么我们可以把它进一步优化,直至上升为标准,以便沿用。二是对考评和监控阶段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分析原因:如因工作方法不得当,则需认真改进,力争解决问题;如方法得当,所有过程皆按程序进行,但问题仍然存在,此时,我们必须重新审核P阶段制定的目标,及时进行调整,使其更加贴合实际情况。

四、基于PDCA理论的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模型的构建

基于PDCA理论的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过程是一个循环过程,是按照一个过程来划分的,即包括计划与目标的设定(Plan)、指导与实施(Do)、评估与监控(Check)和提高(Action)四个环节。在实践中,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将党员发展工作作为一个系统、循环应用得较少,大多数注重的是PDCA循环中的“P”和“C”环节,并未真正重视“D”和“A”环节。通过上述策略分析,为了促进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牢固树立形成党员发展长效机制的意识,改进日常工作方式,提升工作实效,构建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创新性管理体系,特构建模型如下:

图2 基于PDCA理论的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教育模型

五、总结

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合理、高效的运行和管理机制对于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作用。本研究将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管理改进作为研究的首要目的,并以此构建出不断提升的动态系统模型,对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但从党员发展的实践工作来看,并不存在一个固定的模型。就党员发展工作本身而言,党建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本文的模型只是提供了一种思路,从总体看,大学生党员质量的不断提高还有赖于整体工作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

[1]李曜明,高靓.踏上高校合力育人新起点[N].中国教育报,2012-07-05001.

[2]王昭,张俊.改革开放30多年来大学生党员发展规律初探[J].高等农业教育,2011(5):23-26.

[3]张洋.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确保学生党员发展质量[J].考试周刊,2012(32):143-145.

[4]孙红.当前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几点思考[J].知识经济,2012(11):153-153.

[5]李峰.高校党员发展工作的实践与探讨[J].管理观察,2012(18).

[6]苏伟伦.戴明管理思想核心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7]刘友金,张天平,刘一玲.管理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122.

[8]肖红新,徐秀红.建立保证学生党员发展质量长效机制的探索——实行“入党公开答辩”的实践与创新[J].中国林业教育,2008,26(1):33-35.

[9]徐鹏.高校共青团组织“推优”过程中实行答辩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8(19):187-188.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入党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憨娃入党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入党志(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