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三跳的IEEE802.16j网络中布设基站和中继站

2012-12-31刘盛铭刘力天

装备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布站站址中继

刘盛铭, 刘力天

(1.装备学院 研究生管理大队,北京101416; 2.装备学院 信息装备系,北京101416)

IEEE802.16j标准是移动多跳中继(mobile multi-hop relay,MMR)的系统规范,通过在基站信号弱的地区布建成本相对低的中继站(relay station,RS)作为网络拓展,主要用于扩大网络覆盖范围、提高系统吞吐量和容量等方面,其网络亦被 称 为MMR网 络[1]。该 组 网 方 式 不 同 于IEEE802.16—2004定义的网状网(mesh)方式(已被IEEE802.16—2009摒弃),它支持移动性且向后兼容点对多点方式(point to multi-point,PMP)。RS的引入使得传统WiMAX基站(base station,BS)—用户站(subscriber station,SS)的网络结构发生了变化,虽然中继技术并不是新概念,但在网络中如何布设BS和RS值得思考和研究。本文将IEEE802.16j网络布站问题(BS and RS placement problem,BRPP)转化为0-1型整数规划(integer programming,IP)问题,建立了3跳结构的网络规划模型,并对布站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1 相关研究

IEEE802.16j网络使用一级或多级RS通过无线方式在基站和用户之间进行信号转发,选择站点布设位置是设计和规划IEEE802.16j网络的重要内容。网络规划作为网络建设的关键环节,不仅需要考虑成本因素,而且要确保网络能够提供最佳的覆盖区域信号质量和业务质量。IEEE802.16j系统覆盖范围广,BS和RS的站址选择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网络的覆盖效果。根据构建模型的不同,对IEEE802.16j网络站点布设的研究可以分为以下2类。

一类是单个BS小区如何选择RS的位置。文献[2]考虑了根据信号强度和输出量选择中继的方法,结合2种时隙分配方案计算整个系统的输出量,从而得到RS的最佳布设位置;文献[3]使用透明和非透明2种模式的RS(T_RS,NT_RS)布建网络,将布站问题转化为0-1型IP问题,不仅证明了此类问题属NP-Hard问题,还通过设计算法求解RS的数量和布设点位;文献[4]使用NT_RS,网络的跳数不再限于2跳,选择布站的同时还考虑了链路的容量,将RS的布设问题转化为混合IP问题。

另一类是BS和RS具有多个候选位置时如何进行布站即BRPP。此类研究以文献[5]922-925为典型。该论文将布站问题转化为0-1型IP问题,其输入是BS、RS的候选位置和代表用户流量要求的测试点(test point,TP),网络跳数不超过2跳,通过设置一系列约束条件得到网络成本和SS全部发射功率最小时的BS和RS位置。该论文作者后续还通过使用分簇方法以及考虑系统容量的限制条件,进一步深化了对布站问题的研究[6-7]。文献[8]在文献[5]923-924的基础上,提出了另一种网络设计的优化模型,跳数同样是2跳,但网络 中 增 加 了 信 号 测 试 点(signal test point,STP),并利用优化软件求解BS和RS的位置。

中继跳数是指基站与用户之间通信所需的最大链路级数[9]。对于IEEE802.16j多跳网络,一般建议跳数不超过3[10]。对于SS通信传输是否需要借助RS,文献[11]26-31认为,当BS-SS链路适合16-QAM3/4等传输速率更高的调制方式时,SS无需使用RS。文献[12]的仿真结果也表明,在16-QAM3/4等传输速率更高的小区地域内,布设T_RS不会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对BRPP的研究,很少有论文考虑SS是否需要中继的条件和构建3跳结构的网络,如图1所示。本文在研究BRPP时,使用NT_RS并结合文献[11]31关于中继使用的条件,建立了IEEE802.16j网络3跳结构的规划模型,求解时利用软件进行计算并确定BS和RS最终布设的点位。

图1 3跳结构的IEEE802.16j网络BRPP描述

2 规划模型

2.1 建立模型

在图1所示的网络中,对本文使用的符号定义如下:

1)集合。ABS={1,2,…,b}、ARS1={1,2,…,r1}、ARS2={1,2,…,r2}、ATP={1,2,…,t}分别表示BS的候选站址、第1层RS即RS1的候选站址、第2层RS即RS2的候选站址、代表用户流量要求的测试点TP。

2)决策变量。当BS、RS1和RS2布设在候选站址i处时,决策变量Bi、R1i和R2i的值为1,否则为0;当第i个TP分配给第j个BS、RS1和RS2时,决策变量xij、yij和zij的值为1,否则为0;当第i个RS1分配给第j个BS时,决策变量r1ij的值为1,否则为0;当第i个RS2分配给第j个RS1时,决策变量r2ij的值为1,否则为0。这些决策变量都是0-1型变量。

建立目标函数以使网络的成本最小,网络规划的数学模型可表示为

约束条件如下:

式(1)表示网络成本,以成本最小化即站点布设数量最少为优化目标;式(2)限制TP只分配给1个站点;式(3)~式(5)确保TP不会分配给1个不存在的站点;式(6)确保1个RS1只分配给1个BS;式(7)限制分配给BS的站点数量,因为RS1过多会导致系统信令开销增大;式(8)确保1个RS2只分配给1个RS1;式(9)限制分配给RS1的RS2不超过2个;式(10)确保RS1不会分配给1个不存在的BS;式(11)确保RS2不会分配给1个不存在的RS1;式(12)限定分配给BS的TP的接收功率;式(13)限定分配给RS1的TP的接收功率;式(14)确保分配给RS1的TP在RS2通信范围之外;式(15)限定分配给RS2的TP的接收功率;式(16)和式(17)对RS1在BS小区内的接收功率进行限制;式(18)限制RS2在BS通信范围之外;式(19)限制RS2在RS1通信范围之内。

2.2 设定参数

无线信道作为无线通信的媒介,是影响通信质量的关键因素。对于任何一个无线网络规划问题,选择信号传播模型非常重要。本文使用IEEE802.16工作组推荐的经过修改了的SUI模型[13]6-8。相关的系统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系统参数

IEEE802.16—2009规定在基于10-6误码率条件下,RSS的计算方法[15]如下:

式中:RSN是不同调制编码方案(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所对应的接收机信噪 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要求;R是指采用了R次重复编码技术,这里取1;Fs是采样频率,单位是Hz;Nused是使用的子载波数量,取值840,对应于10 MHz的带宽;NFFT是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维数,取值1 024;ImpLoss是接收机余量,对抗由非理想接收机产生的各种误差和产生的噪声,参考IEEE802.16—2009,取ImpLoss=5dB;NF是接收机噪声,参考IEEE802.16—2009,取8dB。

又根据

式中:n为采样因子;BW为系统带宽;floor为向下取整运算,并依照IEEE802.16—2009中不同调制编码方案所对应的RSN,可计算相应的RSS,如表2所示。

表2 接收机RSN对应的RSS

其次,根据IEEE802.16j对RS之间传输信令所规定使用的调制方式[16],RS1与RS2间传输链路SNR不能低于5.0dB,又因为RS2开设在BS覆盖范围之外,考虑SS使用中继的条件,所以令PTP-BS=PRS1-1=-77.363 dBm,PTP-RS1=PTP-RS2=PRS1-2=PRS2-1=PRS2-2=-86.363dBm,则小区内无线传输链路适合16-QAM 3/4等高阶调制方式的SS直接与BS通信,否则使用RS中继信号,而且限制RS1布设在BS小区中的16QAM 3/4以外、QPSK 1/2以内的区域内。

最后,在10km×10km的规划地域内,令b=20,r1=r2=60,t=200,即BS、RS1、RS2站点可供布设的候选位置分别是20、60、60个,TP点的个数是200个。各点坐标随机产生,构建的布站场景如图2所示。

图2 布站场景

3 结果分析

CPLEX Studio IDE是一个运用优化技术补充支持重要资源的软件平台。本文不考虑具体的优化算法,在CPLEX Studio IDE中建立规划模型、输入相关数据、执行优化计算、获得数值结果。运行计算的CPU型号是Pentium(R)Dual-Core 2.5GHz,内存是2GB,为了便于分析,时间都设置为500s。因为在具体运行时,由于计算的复杂性,CPU运行24h后依然没有得出最优的数值结果,但从500s后,数值结果不再发生大的波动。

对于3跳网络的站点布设模型,在10km×10km地域内,分别考虑只使用BS,使用BS和RS1,使用BS、RS1和RS2进行布设的情况,站点分布的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网络站点布建结果(线段表示通信链路)

从图3可以看出,只使用BS布建WiMAX网络,10km×10km的地域内每个BS候选站点都布设上BS,还不能满足全部TP的流量要求;使用BS和RS1布建的2跳网络,所有TP流量要求都得到了满足,但站点布设的情况并不理想;使用BS、RS1和RS2布建的3跳网络,BS的数量比2跳网络的显著减少,BS和RS的站点布局趋于合理。表3比较了以上3种情况的布站结果。在该表中,3跳网络的建设成本得到了合理控制和显著降低,而且全部TP流量要求都得到了满足。

表3 布站结果

4 总 结

本文对IEEE802.16j网络的BRPP进行了研究,考虑SS使用RS的条件,提出了2层RS、3跳网络的布站模型,将布站问题转化为0-1型IP问题,并利用软件进行优化求解,其结果对实际的网络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可以进一步研究其他的布站方法,考虑小区之间的干扰、网络成本预算限制、服务质量保证等等因素。

[1]华强电子网.基于WiMAX的多跳技术的应用[EB/OL].(2011-09-07)[2012-02-25].http://www.hqew.com/tech/sheji/525759.html.

[2]WANG Lichun,SU Wenshan,HUANG Janehwa,et al.Optimal relay location in multi-hop cellular systems[C]//XIAO Chengshan.2008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Networking Conference.Las Vegas,Nevada:IEEE,2008:1306-1310.

[3]LU H,LIAO W,LIN Y F.Relay station placement strategy in IEEE802.16j WiMAX networks[J].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2011,59(1):151-158.

[4]ABICHAR Z,KAMAL E A,CHANG M J.Planning of relay station locations in IEEE802.16(WiMAX)networks[C]//SWEENEY A H.2010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ing Conference(WCNC 2010).Sydney,Australia:IEEE,2010:1-6.

[5]YU Y,MURPHY S,MURPHY L.Planning base station and relay station locations in IEEE802.16j multi-hop relay networks[C]//KAPLAN A.2008 Consumer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Conference.Las Vegas,Nevada:IEEE,2008:922-926.

[6]YU Y,MURPHY S,MURPHY L.A clustering approach to planning base station and relay station locations in IEEE802.16j multi-hop relay networks[C]//ZHANG Lin.2008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Beijing:IEEE,2008:2586-2591.

[7]YU Y,MURPHY S,MURPHY L.Planning base station and relay station locations for IEEE802.16j network with capacity constraints[EB/OL].(2010-01-09)[2012-02-25].http://ieeexplore.ieee.org/xpl/freeabs_all.jsp?tp=arnumber=5421766.

[8]PROMMAK C,WECHTAISON C.WiMAX network design for cost minimization and access data rate guarantee using multi-hop relay sta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s,2010,4(2):39-46.

[9]郭欣,马文超,郭子华,等.多跳中继无线网络资源复用的建模及算法设计[J].软件学报,2009,20(2):425-436.

[10]WEI Zou.Capacity analysis for multi-hop WiMAX relay[EB/OL].(2007-03-12)[2012-02-25].http://express.lib.uts.edu.au/dspace/handle/2100/145.

[11]江钰雯.WiMAX网路之中继站布建演算法[D].中国台北:真理大学,2009:26-31.

[12]GENC V.Performance analysis of transparent mode IEEE802.16j relay-based WiMAX systems[D].Dublin: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2010:92.

[13]SENARATH G,TONG Wen,ZHU Peiying,et al.Multihop relay system evaluation methodology(channel model and performance metric)[EB/OL].(2006-09-05)[2012-02-25].http://ieee802.org/16/relay/docs/80216j-06_013r3.pdf.

[14]VELEZ J F,NAZIR K M,AGHVAMI H A,et al.Cost/revenue tradeoff in the optimization of fixed WiMAX deployment with relays[J].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2011,60(1):298-312.

[15]IEEE.IEEE802.16—2009(Revision of IEEE802.16—2004)IEEE standard for 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part 16:air interface for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systems[S].New York:IEEE,2009:619,692.

[16]IEEE.IEEE802.16j—2009(Amendment of IEEE802.16—2009)IEEE standard for 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part16:air interface for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systems-amendment 1:multihop relay specification[S].New York:IEEE,2009:201.

猜你喜欢

布站站址中继
2G/3G退网时间预测和站址影响分析
基于改进型差分进化的MLAT系统布站方法研究
靶场光电经纬仪最优布站方法研究
面向5G的缓存辅助多天线中继策略
北斗地基导航增强系统布站设计
瓜洲站站址方案的价值量化比选
中继测控链路动态分析与计算方法研究
Nakagami-m衰落下AF部分中继选择系统性能研究
调整压气站站址的计算方法
一种新型多协作中继选择协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