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武术教学方法探讨
2012-12-31苏华伟
苏华伟
(盐城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2)
引言
幼儿武术教育是幼儿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幼儿期开始进行武术方面的熏陶和教育,可以为幼儿感受中国传统的文化提供一条切实、直观的途径,同时使幼儿产生对传统文化的亲近感,在成长的过程中强健体魄,而且塑造出健康高尚的人格魅力,培养幼儿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目前,国内有关幼儿武术教学的研究较少,但有关于少儿体育教学、武术训练和生理心理方面的研究还是很多的,如:胡剑秋“少儿武术训练的理念和方法”中提出了要适应少儿生理与心理的特点训练[1]。但在幼儿群体中开展幼儿武术教育方面的研究甚少,那么有没有必要在幼儿园开展武术,开展幼儿武术教育在教学中需要什么样的方法?笔者对盐城师范学院幼儿园大班40名幼儿进行10周武术教学尝试,旨在为更好地将幼儿武术教育的普及提供理论依据,确保武术项目从娃娃抓起。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盐城师范学院幼儿园学生40人,其中实验组20人(采用新型教法),对照组20人(采用传统的教法)。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收集有关幼儿教育教学的论文20篇,相关专业书籍4本,作为参考依据。
1.2.2 实验法
所有参与实验组的学生(幼儿),每周2次课,每次课30分钟。10周以后将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技术测评对比。
1.2.3 问卷调查法
对盐城师范学院幼儿园40名学生家长发放问卷(调查问卷见附件)共计40份(实验组20份,对照组20份),回收40份,有效率100%。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幼儿园开设武术课情况调查
本文对幼儿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了解对武术课的开设情况,结果显示(见表1):学生们在身体状况上均有提高,97.5%的家长愿意继续支持自己的孩子学习武术,有92.5%的幼儿家长认为在幼儿园开展武术是有必要的,90%的学生自我表现欲望明显增强,结果表明,在幼儿园开展武术是可行的,受到了幼儿园学生的喜爱和家长的支持。
表1 辽宁省军区幼儿园学生家长问卷情况统计表 n=40
2.2 实验组与对照组教学方法尝试
2.2.1 实验组武术教学方法尝试
在实验组通过儿语化语言来模仿武术动作(古诗结合动作)产生动作模型,再用音乐与武术动作结合,以信号加以强化,使之在自我展示中表现欲望更加强烈,通过往复循环而达到一种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学模式见图1。
2.2.1.1 幼儿武术教学的形象化与趣味化
针对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的特点,在选择教法时形象化讲解、趣味化教学。武术中的术语较复杂,幼儿不容易理解和接受,将术语和动作名称形象化、趣味化体现在教学中。如“提膝穿掌”,可以形象化为“金鸡独立”,既形象化了动作,又使幼儿很快理解动作的内涵,并且非常愿意学习、掌握相应的技巧。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兴奋强于抑制,集中注意的时间较短,幼儿身体的耐力不够,不宜在较长时间内进行同样的活动;而且,由于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幼儿对于武术的专业术语的理解较困难,结合具体的形象化的语言和形式,容易被幼儿接受和了解。因此,尽量用形象化的语言将动作做出概括,给幼儿以具体的形象,便于理解、记忆、再现。
图1 信号强化
2.2.1.2 幼儿武术教学的儿语化与直观化
在教学中以儿语化讲解,如讲弓步时,口诀可为“前腿弓,后腿绷,挺胸立腰,像张弓”,“弓步弓步像跑步,后腿伸直前腿弯”的童谣让幼儿较容易抓住动作的关键。又如在教学中把古诗《春望》与“五步拳”结合在一起,每一句古诗结合一个武术动作(如“国破山河在”与弓步冲拳连结在一起),在教法上采用直观教学法,多领做,使幼儿有一个初步正确的动作印象,建立一个正确的动作模型。在领做时,如果是新授动作通常放慢速度,姿势偏高,用力不大,以便幼儿的观察和模仿,随着动作的逐渐熟练,逐步加速加力至正常的动作要求。在示范同一个动作时,采用几个示范面。
2.2.1.3 幼儿武术教学的游戏化与兴趣化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通过游戏实施幼儿园武术课程教学是非常有效的,这就要求武术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技术水平,还要对幼儿学习特点有所了解,采用幼儿能理解的语言,通过游戏进行教学,并结合歌曲《中国功夫》与武术动作融合在一起。随着幼儿武术基础的加强,教学的进度可逐步加快,适当增加专业的术语和练习内容。幼儿的竞争心理很强,都要求积极进步和愿意听见别人的赞扬。依据幼儿的这一特点,结合实际和幼儿家长的需要,开展不同形式的武术兴趣活动,使幼儿受到武术的熏陶。如:定期举办幼儿园内部小型武术兴趣比赛,使幼儿的自信心、上进心和对武术的兴趣得到提高。
2.2.2 对照组武术教学方法
先做一些简单的肢体活动,再进行跑步热身,其次是压腿下叉,将基本功的练习分散在每节课中,示范动作,术语讲解,每个动作逐一教学,然后反复练习动作,最后进行考核(见图2)。
图2 对照组教学方法示意图
2.2.3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情况分析
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让幼儿通过演练武术动作来互相展示,达到相互交流的目的,增进他们之间的友谊。很多时候,幼儿的“胆怯”和“害羞”等不良心理因素,通过良好的武术教学和武术比赛交流,使他们克服胆怯的心理,敢说、敢做、敢表现自我、敢于交流,改变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弊端,有利于他们以后的学习交流和健康成长。
通过10周的武术教学,实验组在演练五步拳中有17人完成,达标率占85%,对照组6人完成,达标率占30%,实验组1人不能完成,占5%,对照组3人不能完成,占15%。结果显示,实验组在演练五步拳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演练五步拳测评统计表 n=40
通过10周的武术教学,实验组的幼儿在自我展示中有20人完成,完成率达100%。对照组完成8人,完成率40%;基本完成2人,占10%;对照组不能完成的有12人,占60%,结果显示实验组在自我展示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实验组与对照组自我展示测评统计表 n=40
结果表明:通过音乐、古诗与武术的结合,以情境教学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武术教育,使幼儿在接受能力与自我表现能力方面明显比对照组强。
2.3 幼儿武术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武术教学中选择一些比较简单柔和的动作,在动作选择上力求舒展大方、自然美观,这样在教学中采用儿语化的语言配合武术动作来让幼儿们模仿练习,同时采用音乐、古诗加以信号强化并与孩子们的音乐智能、语言智能有机的结合起来,达到一种理想的教学效果。
2.3.1 教师要充分备课
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是教师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同时也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工作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教师要根据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同时要大量阅读有关幼儿教学方面的书籍资料,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在课前要认真钻研教法,了解孩子们的实际情况,从而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更好地保证教学质量。
2.3.2 幼儿武术教学的科学性
所谓科学性,是指幼儿武术活动内容的选择要科学,要符合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一方面,幼儿武术活动都是依据幼儿年龄特点从一定的武术套路中选择、编排而成的,因此,在活动中,幼儿身体各个部分都要得到练习,并且强度适度,动作的选择要使幼儿能够完成,从而保证整套动作的美感。另一个方面,是针对某一次武术活动而言,活动的过程要有科学性,活动量遵循由低到高再到低的过程,针对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采用分段练习的办法,穿插其他的游戏活动。同时运动量应控制,一般运动量控制脉搏在120次/分—130次/分之间为宜。只有合理、科学的运动量安排才能让幼儿在练习武术时,产生健康、积极的情绪,很好地完成教育目标。
2.3.3 要明确武术教学的目的任务
在一堂武术教学中,教师课中的任务不宜过多,因为幼儿在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方面还是比较差的,所以在每次课中都要针对某一项教学内容反复提高,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将武术操与“中国功夫”的音乐结合在一起,使孩子们变得更加有精神,有勇气,这就锻炼了意志,培养了孩子们的道德情操,从而能够保证教学质量。
2.3.4 善于抓住时机进行武德教育
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在武术教学中十分重视武德教育,正所谓“习武先习德”,幼儿武术教育从武术尚武崇德的精神中可以培养幼儿尊师重道、讲礼守信、宽以待人、严于律已等高尚的道德情操;通过武术练习,可使儿童从小养成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维护正义的品质,培养刻苦耐劳,锻炼勇敢无畏,坚韧不屈的精神,遇到困难克服消极和逃避心理,增进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使他们学会互相谦让与尊重,以礼待人。
3 结论与建议
通过教学实践表明幼儿武术教学中采用的形象化与趣味化、儿语化与直观化、游戏化与兴趣化等教学方式并将古诗、音乐与武术动作结合的方法,以更好地吸引幼儿学习武术。
幼儿练习武术后,变得更加活泼可爱,而且非常勇敢和富有正义感,家长普遍接受并支持自己的孩子继续练习武术。
武术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备课,讲究科学性,目的任务明确,依据幼儿生理心理特点,教法要严密灵活,善于抓住时机进行武德教育;体育院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生毕业后应充实到幼儿园教师队伍中,为使武术更好的普及做出贡献,因为武术必需“从娃娃抓起”,应积极组织多种体育教研活动,提高武术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促进幼儿武术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1]胡剑秋.少儿武术训练的理念和方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3):94-96.
[2]刘善武.小学生学习体育的心理生理特征二十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79(1):21-23.
[3]运动生理学.体育学院通用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2.
[4]运动解剖学.体育学院通用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