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产业集聚与经济绩效研究

2012-12-30程显斌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年9期
关键词:集群区域经济

程显斌

(哈尔滨三环印刷包装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 150078)

产业集聚是指由一定数量企业共同组成的产业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集中,以实现集聚效益的一种现象,一般包括同一类型和不同类型两类产业的集聚模式。众多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都尝试用不同方法来揭示“集聚经济”的作用和性质,以探讨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产业集聚对经济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1 中国产业集聚存在的主要问题

行政区划的影响和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各地产业集聚和产业链的发展,大多局限于行政区范围内,由此影响了跨区域制造业带和地区专业化分工体系的形成;绝大部分产业集群尚未成熟,主要依赖于低成本优势,没有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的各种优势,产业集群的发展层次较低。

2 产业集聚及测量

2.1 产业集聚指标

主要考察产业集聚的外部经济的来源对产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外部经济的来源包括:产业集中、产业关联和地区多样化经济。

2.1.1 产业集中

地方化经济,即同一产业的企业在共同的区位集中产生的外部性有利于提高产业的生产率。这种地方化经济的效益包括共享专门的投入要素、熟练劳动力和知识、产业内联系等。共享专门的投入要素和生产技术的企业更愿意以各种方式进行协作。而且,同一产业的众多企业集中也增强了集体行动的能力,如共同购买中间投入或其他生产要素。同时,集中也能够强化同一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竞争。但是,产业集中提供的外部经济也可能被集中在区域内的企业竞争使用土地和劳动力所导致的高投入成本所抵消。

2.1.2 产业关联

集聚可以通过企业区位决策和厂商间供求联系的共同作用而产生,地方性供应商的存在可以降低贸易成本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产业间的联系也可以作为信息的有效通道,通过稳定的供求链条联系起来的企业可以经常置换提高产品质量或者节省成本等生产经验,这种持续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产业间外部经济的动力机制。产业关联能够提高产业效率,并进一步增强产业的区域化过程。

2.1.3 地区经济多样化

一个地区众多产业并存比某一个产业的集中更能给地区带来活力。多样化能导致产业之间的沟通,从而产生更具有生产力的新思想和新组合。位于大城市的企业可以更方便地获得商业服务,如银行、广告以及法律服务等。多样化效应更为重要的是经济活动的异质性。在消费者方面,地区商品品种增加有利于提高消费效用;在生产者方面,该地区产品多样化也会影响到产出水平。也就是说,地区多样化可以通过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多样化而产生外部规模经济效应。研究表明经济活动的多样化可以显著影响区域经济增长。

2.2 产业集聚的地区差异

产业间集中程度差异很大。从产业集中指数看,集中程度最高的产业为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产业集中指数为101.17,依次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烟草加工业以及煤炭采选业,产业集中指数分别为 86.64、84.32、82.90、73.12和71.12,这些产业除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外,都属于资源开发型产业。集中程度最低的产业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其次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以及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其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集中指数只有18.75,仅为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集中指数的18.53%。中国各地区产业间面临的多样化环境差异也很大。从多样化指数看,山东的经济多样化指数最高,为0.9267,依次为江苏(0.8124)、广东(0.7744)、河南(0.5596)和浙江(0.5501);经济多样化指数最低的地区依次为西藏(0.0036)、海南(0.0191)、青海(0.0234)和新疆(0.0733)。产业集中指标回归系数显著为正的产业有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其系数位于0.05到0.24之间,表明产业集中程度对工业增长的作用大小差异大。

3 促进我国产业集聚的发展的政策措施

3.1 制定国家产业集群战略与政策

为促进和引导产业集聚的发展,今后应以产业集群政策代替产业政策,强化集群政策导向。各级政府应将促进产业集群作为区域经济战略和政策的中心,制定完整的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和科学系统的产业集群促进政策体系。中央有关部门应着重研究确定今后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集群领域(如服装、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和重点区域,并在技术创新、金融信贷、土地、信息服务等方面给予相应支持。

3.2 完善地方产业体系

应该加强企业间的前向和后向联系,鼓励企业采取多种形式,按照产业链的不同环节进行专业化分工协作,大力提倡发展产业链经济,并围绕主导产业链完善地方产业体系;要加强快速公路网络建设,并根据各地的条件,建设快捷的产业协作圈。这样,通过培育产业链经济和地方产业配套体系,将可以降低企业的商务成本,提高整个产业的抗外部干扰能力,由此促进企业在集群内落地生根,推动区域集聚经济发展。

3.3 指导金融、法律、物流、信息服务、技术辅导中心等配套体系以及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为产业集群内企业合作创新起到必要的“粘合”和支撑作用。特别是要鼓励行业协会的成立和完善。波特认为,行业协会能够建构产业集群的联结点。协会可以集合产业集群的相关信息,提供共同管理课题的论坛,调查环境课题的解决方案,以及寻求其他许多共同的利益;而且可以在指定地方法规方面代表产业集群。有些中小企业为主的产业集群,行业协会还执行如营销和应用研究等其他功能。

3.4 努力消除区域产业集群的制度壁垒,整合区域经济资源

各级地方政府应该积极通过制度创新,帮助创业者向专业化发展,降低贸易费用,促进企业间的劳动分工和提高企业竞争力,以及通过区域营销发展产业集群,进而构筑区域创新网络。除了维持市场秩序、消除产业进退的政策性壁垒以外,政府也应当在税收、政府公共支出等方面对促进产业集聚提供合理的政策扶持,鼓励信息技术对制造业的系统集成。一是根据区域产业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以良好的经济生态系统,促进生产要素的地理集中。二是发挥区域高校科研优势,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结合,培养、吸引优秀人才,加强职业培训,为集群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与人力资源。三是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干预,加快建立社会诚信系统,营造自由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1]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市场整合与工业集聚[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中国产业集聚与生产率[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集群区域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关于四色猜想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