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作文难究竟难在哪儿

2012-12-29赵志华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2012年19期
关键词:事物美的习作

赵志华

在如今高速发达的社会,学生的生活应该说是五彩缤纷、丰富多彩的。但是,一些学生为什么还觉得作文难呢?我觉得究其原因是,小学生缺乏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对一些身边的客观现象熟视无睹所致,也与发现美和审美能力有关。我根据小学作文教学实践,对学生常遇到的一些难题及解决办法进行了阐述。

1. 无话可写的难题 许多学生在习作之时,总是苦于“无米下炊”,无话可写。 面对学生的“无米可炊”,教师不应急于“送米下锅”,而是应当给予审美感知能力的训练,在不断提高学生感知美的灵敏度,诱发学生审美指向的同时,逐步积累和丰富审美经验,拓展“期待视野”。具体可以采用三种形式:①在审美陶冶中诱发审美需要指向,即根据阅读与审美的同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对具有丰富审美内蕴的名篇佳作进行审美阅读,在审美感悟中陶冶审美情操,提高审美修养,树立审美理想,确立审美价值观念,从心灵的深处诱发审美需要指向,使学生把注意集中到客观事物美的属性,以求在客观事物美的属性的刺激下发现美,感受美,积累审美经验;②在审美观察中诱发审美注意指向,即指导学生学会“近焦观察”与“远焦观察”相结合、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相结合、横向观察和纵向观察相结合、有意性观察和随意性观察相结合的审美观察方法,排除事物非审美属性的干扰,让审美属性鲜明、完整、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引起审美注意;③在审美体验中诱发审美情感指向,即采用“置身体验(即身临其境),以情动情”和“换位体验,以情移情”的两种方法,诱发审美情感,使学生的情感稳定、持久地指向事物的审美属性。

2. 有话写不出的难题 这是因为习作氛围严肃,堵住学生倾吐审美情感之“口”。当学生在生活或学习中发现了美,体验了美,或者在审美想象中再现审美经验,重温审美体验,再次为客观事物美的属性感动不已的时候,心中已蓄满了美的冲动,应该说拿起笔来描述美,抒发美,倾吐审美情感,已是水到渠成。但是由于教师教风专制,教法呆板,过分注重形式,以及不合时宜的技巧指导,造成习作氛围严肃,学生心灵受束缚,思维受限制,阻断情感倾泄之路,堵住了学生倾吐之“口”,使学生有话说不出,写不出。

鉴于这种情况,应该宽松习作氛围,淡化文体意识,摒除不合时宜的技法指导,解除束缚,解放心灵,让学生在自由表达中尽情地流畅地描述美,抒发美。具体方法可以采用:①创设自由的习作氛围。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开放、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无拘无束,敢想敢说,自由奔放。②增加习作的自主性。减少命题作文,淡化文体意识,只给范围广泛的开放性较强的习作任务,让学生自由选择,自由描写。③采取日记化、书信化的自由表达形式。当审美情感冲动已到极至,化意为文已是水到渠成的时候,引导学生找个“谈心对象”(或是某人某物,或是自己),拿起笔来用书信或日记等适宜自由表述的形式,“面对面”地向他们细细地描述自己所感受到或所创造出的美,轻轻地倾吐自己对美的冲动,真正做到怎样想就怎样写,做到说真话,吐真情。

3. 内容空洞的难题 造成内容空洞的原因有二个:①学生审美注意泛散,审美观察能力低下,在事物非审美属性的干扰下,他们无法准确地抓住事物的审美属性,造成审美表象不鲜明、不完整、不生动;②教师在学生展开审美想象、化意为文的时候不合时宜地进行习作技法、想象方法的指导,转移学生的审美注意,淡化学生审美情感,阻断学生审美想象,造成审美表象再现时不鲜明、不完整、不生动。

针对第一个原因,校正的方法是加强审美观察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审美观察能力。具体可以采用:(1)“近焦观察”与“远焦观察”相结合。引导学生步入事物活动的局圈中,“近距离”地观察事物的局部性特点,再引导学生走出事物活动的局圈,“远距离”地把握事物的整体性特点,认清事物的真实面目。(2)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相结合。指导学生学会在整体把握事物的全面属性的基础上抓住事物独特的审美特性。(3)横向观察和纵向观察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定格的时空下观察事物横向剖面的审美属性(如各个部份、各个因素静态下的特征);再引导学生在运动的时空下观察事物纵向剖面的审美属性(如各个部分、各个因素动态下的特征),全面把握事物的发展状况。(4)有意性观察和随意性观察相结合。抓住事物在有意识状态下集中展现的风采和在无意之中泄露的真实面目,准确地把握事物的审美属性。

针对第二个原因,校正方式是:①提倡习作技法的指导应在长期的阅读教学中渗透,在广泛的阅读实践中积累;②宽松习作氛围,提倡自由表达,淡化文体意识,摒除不合时宜的指导,减少人为干扰和环境干扰,使思维流畅,表达流畅。

4. 思路狭窄的难题这是学生没有展开审美想象造成的。如果学生没有立足现实而又跨越时空地展开审美联想和审美想象,那么,审美记忆中储存的审美经验就无法再现,审美选择无法进行,审美再造无法实现。

教师要善于抓住“凭借”(触因),通过接近联想、类比联想、对比联想和移位联想,触发学生的审美想象,开阔学生的思路。具体方法如下:①以“日记”为触因,在重温中触发审美想象。指导学生翻阅观察日记,重温生活中的趣事、乐事、要事,以求在重温中勾起审美回忆,再现审美体验,触发审美想象。同时,可以结合生活要闻发布会、生活趣事交流会、同学朋友谈心会等形式,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互相碰撞,互相引发审美想象。②以“情境”为触因,在体验中触发审美想象。引导学生走入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如小记者采访活动,参加英雄事迹报告会等),或者特意创设情境(如演话剧、小品等),让生活或情境中的真人真事、真情真意,扣动学生情感之弦,以求在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中勾起审美回忆,触发审美想象。③以“童话”为触因,在幻想中触发审美想象。④以“艺术”为触因,在欣赏中触发审美想象。⑤以“文学”为触因,在阅读中触发审美想象。

猜你喜欢

事物美的习作
打破平衡
美的校 美的人
单独中的洞见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习作展示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