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酒茅台:醉美天下的味觉密码

2012-12-29小满

南方人物周刊 2012年45期

时间是最严格的检验师,经过它锤炼而又能够历久弥新的,一定是值得尊重的珍宝。天、地、人长久交融,水、土壤、气候、温度所形成的微生态物环境,离开此地,便无所作为。

文化、工艺、品质,这些无一不经历时间检验才能够彰显的特质,成就国酒茅台酒的韵味。

翻山越岭的跋涉期待,很快就被这份嗅觉上的新鲜取代。这是赤水河的味道呢,还是茅台特有的味道?

发源于云南的赤水河,在深谷里蜿蜒穿越,带着高原红土的精华一路湍急穿越万山,到了地处东经106°22’北纬27°51’的这里却放缓了激流,展现出一派平和优雅。被朱砂堡和马鞍山夹着的这一带河谷,犹如一个天然大酒窖,茅台小镇就坐落此地。

农历八月,燥热依然,午后时分的一场雨水梳洗了河岸两旁的青山绿树,空气却并未让人觉得畅快淋漓,那种闷闷的,湿湿的感觉,似乎随时随地都会有什么在滋长。据说,这里的气候便是如,冬暖,夏热,温差不大,太阳很是丰裕。如此这般的气候,最适宜微生物的生成与繁衍。

这份独有的气候适宜微生物,也让这以酒闻名的小镇在峡谷河边诗意的栖居绵延。

无论是在山巅向下俯瞰,还是于河边谷底仰望山崖,山河岁月早就将很多妙处一一勾勒,不得不想起“造化钟神秀”一类的词句来喟叹自己心底的触动。

一个人在茅台小镇上溜达,依山而建的小街,车来车往,熙熙攘攘,伴着酒香的味道,一切生动的不得了。

怎么能够要求一个小镇,一个以酒闻名的小镇小桥流水,诗情画意?它是如此真实,真实到可爱。茅台小镇,就当如此。不卑不亢的做着自己,独一无二的自己。

很喜欢茅台酒厂的厂区,点点滴滴,于细处诠释企业文化。那一面刻满各类酒字的山墙,以及随处可见有关茅台酒工艺、传承、特质的文字,不醉都不行。

到了茅台,你会知道,美真的不是现成的,没有那些经过时间沉淀的厚实,传世的美酒只是传说。

来的时间不巧,一直很想看的踩曲工艺已经结束。“曲”堪称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制曲是酿酒第一道工艺。茅台酒的传统工艺一直都是端午踩曲、重阳投料。在炎热夏季,端午节前后,选用当地产的最优质的小麦磨成粉状,加入母曲和水,入摸踩成曲块,然后凉干,放入曲房培养。经过长达四十余天的发酵和半年的贮存,曲料才可以使用。

有人说,酱香酒的妙处在于,怀底留香,一种沁人心脾的幽香,让人手捧空杯,依旧沉醉。这份醉,是微醺的滋味,是就算在身边也会想念的牵挂。

相伴如酒,绵长幽香。

一百多年前,曾经醉饮茅台的西南大儒郑珍留下了这样的诗句:

茅台香酿酽如油,三五呼朋买小舟。

醉倒绿波人不觉,老渔唤醒月斜钩。

茅台亦曾是有名的盐运码头。乾隆十年,云贵总督倡议修浚赤水河,次年大功告成。贵州的铜、铅等矿产品运往北方,川盐则输入贵州。一省三分之二的食盐便在茅台起运转销。

晚间踯躅沿河的街道,灯光璀璨,人声鼎沸。远望山坡之上流泻的光,遥想当年山陕盐商大概也曾安坐于河岸,觥筹交错。“茅台村,地滨河,善酿酒,土人名其酒为茅台春。”(《黔南识略》)彼时,茅台酒已是黔省有名的酒品。

从那时以来,茅台酒一直选用当地产的最优质的小麦制造高温大曲。这小麦扎根在于河谷沿岸的紫红色土壤,土壤肥力高,小麦颗粒饱满,没有虫蛀,也不霉烂。

这次茅台行,有缘目睹酒厂女工们在车间里翻曲。看着她们纤细的双手,拿起黄褐色的曲块,放在稻草里,接着再盖上一层稻草,犹如抚摸一个睡梦中的婴儿。留意到翻曲的工人皆为女子,不晓得是不是女性的温雅和细腻也和着稻草香味,成了茅台微妙香味中的几千分之一?

茅台酒对同一种原料要反复七次蒸煮、取酒。制曲之后最重要的工艺便是“下沙”。酒液从“牛尾”(出酒的细长金属管道)流出来,初尝这最新鲜的味道,略带一点焦苦之味。从前的师傅们并没有测量的仪器,全凭岁月所累积的经验,观察酒液激起的酒花大小,来判断酒的度数:若是黄豆大小,便约是70多度;绿豆大小便降到60来度;酒花有如小米大小,那说明酒在52-54度间。

七次取的新酒被装进几百公斤的大酒坛内,依次送入酒库,在茅台的四季里存上三年,然后以酒兑酒,再存放一年后方可包装出厂,茅台酒从投料到成品酒出厂至少需要五年。新酒的暴辣和火气,化作幽幽雅意。

很多时候,我们耐不住时间的煎熬,不愿去期许去等待。在亘古漫长的岁月里,能够和一坛醇酒携手同行,默默相伴,是幸福。

一代又一代的茅台人,默默地用时间和信仰,来过滤和沉淀这一滴让世界沉醉的酱香。

在茅台酒厂,一个员工告诉我说,融入他们血液中的关于生命的概念有两个:一个是血肉之躯,一个就是茅台酒的质量。“生命是不容侵犯和玷污的。”他说,“崇本守道、坚守工艺、贮足陈酿、不卖新酒”的质量观,以及“三不准、四服从、十二个坚定不移”的行为准则,在厂里是绝不能越过的底线。

这里有世界上最严苛的把关者,亦有世界上最好的检测仪器。每一滴酒,从原料到出厂,都会经过最为严格的层层检验,如是往复,从不懈怠。

国酒人的那份淡然固执的坚守令我阵阵感动。

谁最早在赤水河边酿出第一壶酒,温热心中的牵挂?重阳下沙,端午制曲,年复一年,将时空越过,酿造出让人不由神往、在心念触动间、那份久远却鲜活的美妙。

我想起茅台空气里的味道,那决不仅仅是茅台酒浓郁的酱香味道,那是一种“发酵的时光”——茅台人数百年来和光同尘,所酿出的天地万物精华。这酒是天与地生出的大美,又因人的呈现和表达。实现了味觉上的“中正”:它热烈而不至于澎烈,幽雅而不流于纤巧。

似乎所有的美好都无法复制,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到如今,茅台酒的不可复制,让其本身已经承载了很多单纯酒品之外的内涵,赤水河、茅台,已经是紫绕在国人心头的一种情节。想起茅台小镇,似乎就会有独有的酒香围绕。

生命本是一场漂泊的漫旅,遇见谁都是一个美丽的意外,珍惜每一个可以称作朋友的人,因为友情如醇酒,可以让漂泊的人有驻足的理由。当我们把回忆当作习惯,那是因为思念;当我们遇上,那就请珍惜相逢的片段。

赤水河如耀眼夺目的青铜古镜,清晰地倒映出河畔美酒的前世今生,水流云在,我相信,关于茅台酒的故事还会流传,也相信,在这样的河畔,还会有很多传奇在继续上演。

在茅台小镇捧一杯茅台,品味纷繁的人世,沉醉不知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