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雨果》的中国“秘密”

2012-12-29马巍

综艺报 2012年8期


  获得第84届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的3D电影《雨果》(Hugo),有相当一部分特效是在中国的PIXOMONDO工作室中制作完成的
  
  第84届奥斯卡奖,中国元素出现在了最意外的领域:获得本届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的《雨果》(Hugo)——这部3D电影中有相当一部分特效是在中国的PIXOMONDO工作室中制作完成的。
  从德国起步的PIXOMONDO是近年来少数保持了快速发展与规模化扩张的国际特效公司。在中国,PIXOMONDO于北京、上海开设分公司已有两三年的时间,目前运转良好,已能参与好莱坞大制作项目。
  
  小金人的铸就
  北京,朝外SOHO,在PIXOMONDO北京工作室的前台,门口的显眼处摆着一个小小的易拉宝庆祝海报,与奥斯卡的首次亲密接触显然让这家成立刚两年半的新公司上下备感兴奋。工作人员介绍说,在奥斯卡颁奖晚会上代表《雨果》领奖的 PIXOMONDO视觉特效总监Ben Grossmann近期也计划带着小金人走访公司在中国的工作室。
  《雨果》是著名导演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首次执导3D电影,该片也是 PIXOMONDO第一次参加如此规模的3D电影项目,其亚洲区的首席运营官、北京分公司负责人寒洋(Jan Heinze)介绍说,公司之前虽然接手过3D项目,“但都是一些工作量较小或是局部技术处理的项目”,而《雨果》的任务和挑战要大得多。作为该片的主导特效公司,PIXOMONDO总共为《雨果》完成了800多个镜头的特效制作。就具体工作量而言,他列举了一系列数字:“410万帧素材影像、152734 帧立体影像、35.4万天的渲染时长、19.5万天的总制作时间、28195 个镜头版本⋯⋯”
  相比传统的2D电影,3D电影的CG特效制作耗费更多,“需要更多的时间、更好的设备和更精密的分工合作”,负责《雨果》北京部分的特效制片Christopher Zollinger表示,“光是开场那两个运动长镜头的特效,就差不多相当于50个人一年的工作量。”另一方面,相比技术上的复杂,项目管理难度也很大。作为特效总监,Christopher Zollinger需要负责管理北京这边各种资源的分配,以及最为重要的周期、成本控制,其下属又有专门部门负责具体的工作安排和协调。
  更为重要的是全球各地工作室之间的协同合作。寒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