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晖:电视那些事儿

2012-12-29刘亚娟

综艺报 2012年14期


  媒体创新的理论基础在于“虚实之间”,要学会“一只眼睛看里面,一只眼睛看外面”;
  “或许在外人看来,唯众出品只是一个电视产品品牌,但实际上我们搭建的是一个创新品牌管理结构。”
  6月18日起,一档名为《这会儿不上班》的情景式职场脱口秀节目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暑期特别节目带正式开播。《这会儿不上班》由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与唯众传媒联合制作,这也标志着民营电视节目内容提供商唯众传媒又迈出了新的一步。作为唯众传媒的创始者和掌舵人,杨晖带领着她的团队,将唯众制造,一步步由上海推向省级卫视,现在又走上了央视平台。接下来,一档为青年打造的电视节目也即将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亮相。
  创立于2006年的唯众传媒,与当年的“民营四公子”相比,虽起步较晚,但却是目前为数不多的以原创节目制作为主的民营媒体公司。从《波士堂》《谁来一起午餐》,到《中国职场好榜样》《中国范儿》,再到最新的《这会儿不上班》,六年时间,其制作的20多档节目奠定了唯众传媒的行业地位。同时,唯众出品有着鲜明的唯众特色和唯众气质,用杨晖的话来说,唯众不是产品定位的公司,而是由受众定位引领的公司——都市白领、年轻人、正在崛起的中产是唯众的目标受众。
  职业那点事儿:11+2+6
  11、2、6这三个数字,概括了杨晖作为资深传媒人的职业轨迹。
  曾经是电视“湘军”一员的杨晖,大学中文系毕业之后,在湖南电视台工作了11年。期间一共创办了4档节目,除了《男孩女孩》和《谁是英雄》外,最具影响力的节目是《新青年》和《岳麓书院千年论坛》,前者是一档精英类谈话节目,后者将学术大师最早请上了电视讲坛。
  现如今唯众传媒的精英情结,或许从这里就可窥见一斑。当然,那时的杨晖心态也与现在有着很大不同,杨晖笑言“在湖南时很自我”。
  “自我”有时是创新和变革的重要动力。在这期间,“自我”的杨晖念完了湖南大学MBA课程,学中文的她,有了电视制作实践,也有了商业理论基础,于是萌发了进一步在传媒领域深造的想法,顺利考取了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的博士研究生。
  博士9月份入学,6月11日,杨晖却先去了上海CNBC(亚太财经频道,美国NBC环球集团旗下全球性财经有线电视卫星新闻台)报到,7月11日,身为中国区项目经理的杨晖,在CNBC创办了《决策》栏目,这档节目取得了哈佛商学院所有工商管理案例的电视授权。
  两年的京沪双城生活,在杨晖的安排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左手学业,右手商业,一周三天工作时间,其余时间是学生。
  对于杨晖而言,上海是第一次来就爱上的城市。在这里,她逐渐奠定了对中国财经界和企业界的深入理解。她不仅在这里学习到了国外新闻媒体的运作和管理经验,同时在工作中与上海文广有关方面有了良好的接触和合作,也为日后她的创业埋下了伏笔。
  2005年下半年,杨晖决定创业,于是一连写了5封辞职信给新加坡的Boss,终于在转年年初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
  现实骨感却不乏激情。唯众初创期,算上杨晖,公司一共三四个人,导演只有一个,还是刚毕业于地质专业的大学生。最初杨晖借用朋友公司的会议室一角办公,偶尔还会拉有着电视台工作经历的朋友一起头脑风暴,再蹭蹭朋友公司的小厨房。在这样的条件下,“财经版的《康熙来了》”策划出炉了。
  现在回想起来,“我没觉得这些事情特别难,甚至是快乐的。因为我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电视这件事情。”
  回想近20年的职业历程,杨晖这样形容对电视的认知,“从很自我的阶段,到现在我把自己放到‘他我’的境地里,做一个普通观众,更多地关注他们的需求,满足他们的需求,引领需求甚至去创造需求。”
  创业那点事儿:TV2.0与互联网精神
  杨晖的创业实践和博士论文,都紧紧地围绕着一个主题——TV2.0。
  上海给了杨晖良好的氛围来做创业的准备和积累。她开始接触互联网圈子的人。彼时上海有很多环境轻松的小沙龙,互联网是其中的主要主题之一,刚好杨晖也对互联网充满了好奇。
  差不多与此同时,互联网“Web2.0”的概念出现,如果说早期互联网Web1.0 的主要特点是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取信息。那么Web2.0 则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举例来讲,这种变化就像是互联网上的大英百科全书在线到维基百科全书的出现。
  于是那时每周六下午,杨晖会去参加小型的互联网沙龙。从最初坐在角落里不吭声,到后来有想表达的冲动,杨晖对互联网的理解逐渐深入,并开始思考如何将新的互联网概念“为电视所用”。
  唯众传媒的第一档节目《波士堂》即来自于TV2.0的概念实践,核心特征就是个性化和去中心化。“我的本意就是想讲泛财经、软财经,让商业在电视上轻松起来,有温度、够性感。”杨晖说。
  从年底离职,到3月份录像,《波士堂》节目的前期准备是两个月。创意阶段杨晖就与播出方第一财经达成了合作意向,节目的制作充分调动了社会力量,样片迅速出炉。节目为参加访谈的Boss准备了一张特别的位子,那是一张特别订制的红沙发,它打开是一颗心的形状,寓意来上《波士堂》的老板要打开自己的心扉。
  为了践行TV2.0的观念和实现“有温度的财经访谈”这一目标,《波士堂》启用“观察员”来介入访谈,朝着脱口秀的方向打造。“它是一个全方位的、非常平等、深度体验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你能够畅所欲言,没有一个完全掌握话语权的人。”杨晖说,“这体现了互联网开放、平等、参与的精神。”同时,《波士堂》还加入了综艺成分。让人们看到,平时不苟言笑的老板还会唱歌、会跳舞、会指挥、会吹萨克斯。
  由于有湖南电视台《新青年》的积淀,当时杨晖手上其实有很多商界精英人物的资源。但是杨晖没有选择她相识的企业家和朋友,她想通过邀请未曾打过交道的商业人士参加节目,来验证节目在创意阶段是否成功。似乎是在预料之中,节目顺利地邀请到了嘉宾,最开始的两集嘉宾是江南春与严介和。
  播出后,《波士堂》获得了广泛好评,节目标志性的“红沙发”风靡沪上。许多长年隐居幕后的老板浮现在电视荧屏,讲述着他们生活中的平凡,创业的艰辛。《波士堂》因此先后斩获SMG传媒人大奖、“2008中国最具网络影响力十大省级卫视栏目”排行榜第一名、胡润百富榜best of the best访谈电视节目最佳表现奖等诸多荣誉。
  从2006年6月份《波士堂》开播,10月份唯众传媒的第二个节目《上班这点事》的样片出炉,紧接着是第三个,第四个。目前为止,从在上海与SMG合作一系列节目,到与其他省级卫视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节目,唯众传媒陆续推出了近20档节目。
  管理那点事儿:唯众首席产品经理
  从体制内电视从业者到境外媒体经理人,再到创业者,这中间掺杂的综合因素和挑战越来越多。面对日益加剧的媒体竞争和碎片化的媒体内容,在唯众传媒出品和制作的节目逐渐受到观众和市场认可的同时,唯众传媒也在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架构和创新机制。杨晖则将自己当仁不让的看成为了首席产品经理。“产品经理最强调也最接近用户体验,他的指导思想决定了公司的气质。”
  在杨晖看来,媒体创新的理论基础在于“虚实之间”,要学会“一只眼睛看里面,一只眼睛看外面”。
  具体到唯众,对外,唯众传媒不定期会与电视台和机构合作,进行交流和培训。对内,唯众传媒成立了研发部,对行业竞争格局进行分析进而做出行业解读,其中也包括了频道竞争分析、节目模式创新分析等等。
  正因如此,唯众传媒先后推出的节目,一直以一条主线贯穿其中:
  随着《波士堂》的成功诞生,杨晖发现社会上有一群人,他们有压力,有机遇,同时有着自己的梦想。于是诞生了一档专为上班族打造的节目《上班这点事》;在同企业家打交道的过程中,杨晖意识到企业家可以给创业者提供宝贵的经验,于是就有了《波士堂》“前传”《谁来一起午餐》。金融危机爆发,不少人意识到要渐渐放慢追逐财富的脚步。唯众顺势推出一档文化类的节目《大声说》,通过一档类似全民听证会的节目,邀请大人物来探讨小话题。之后的《中国职场好榜样》成为《上班这点事》的升级版,而最新的节目则关注公众人物与90后之间的思想碰撞。
  清晰的组织架构明确了唯众的发展方向——目标受众定位,“唯众不是产品定位,或许很多人误会唯众仅仅是财经电视节目提供商,其实我们只是锁定了目标受众——都市白领、年轻人、日益崛起的中产阶级,这是唯众的蓝海。”杨晖说,围绕这一点,唯众传媒6年来做的事情不外乎老板的事儿、职场的事儿、创业的事儿、文化的事儿、旅行的事儿和时尚的事儿等等。
  用杨晖的理论来形容,就像一个圆规,“以受众为圆点,以现有的能力和潜力画一圈儿,把这个圈子里的产品做好。”此外,在形式上“再发挥优势,把严肃的东西做得活泼一些。”这叫做“谐趣其表,守正其中”。
  在行业竞争中,杨晖认为,民营媒体公司要把自己看成是沧海一粟,但同时也是整个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一分子,要站在整个行业的高度去卡位。“或许在外人看来,唯众出品只是一个电视产品品牌,但实际上我们搭建的是一个创新品牌管理结构。”
  这个结构被杨晖用飞机的架构来形容。
  作为公司最重要的部门,产品生产部门构成了机身,包括节目部和大型活动部。由杨晖带领两位副总裁的三人组,构成了机头——公司的决策层。飞机的两翼则分别由包装、推广和研发、运营组成,前者包括视觉部和今年新成立的新媒体部,为公司节目助力;后者则由研发部和运营部组成,为决策层和生产提供工具和培训,同时为公司节目的后续开发提供增量。而行政、人事、财政和后勤部门则构成了机尾。
  作为一名女性管理者,杨晖的具体管理方式可以用“严肃紧张活泼”来形容。在杨晖看来,唯众首先是一个大家庭。记者去采访的前一天,是公司行政总监的生日,于是唯众传媒楼下的大堂里,挂了视觉部专门为她设计的“大片儿”。不仅如此,公司每位员工过生日、每年春节年满六十周岁的员工父母以及员工子女,都会收到公司的祝福和红包。每年唯众的年会,更是主题花样儿不断。“其次,唯众还是一支军队,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最后,唯众是一所学校,能够给每位员工提供成长和学习的机会与机制。”
  未来:跨媒体整合运营商
  2012年是唯众传媒成立的第六年。今年,唯众传媒的产品登上了央视的平台;还成立了新媒体部,开始了新一轮的战略卡位。
  唯众传媒以较为清晰和紧密的架构,指明了公司未来的发展道路:在唯众内部,每个项目不是独立的小舢板,而是整体有目的地向着木船、机动船甚至巨轮的方向发展。
  唯众从财经节目入手,但是并不只做财经节目。除了《波士堂》和《谁来一起午餐》等品牌栏目外,唯众传媒发挥了自身优势,趁势推出了其他节目:与上海艺术人文频道共同打造的电视文化辩论节目《大声说》,每期邀请嘉宾用TV2.0的电视表达方式,讨论有争议的文化话题;与湖北卫视共同打造的公众人物脱口秀《中国范儿》,每周邀请一位活跃在当下的文化先锋、艺坛名流、体育明星、科技精英等公众人物,节目定位在主流观众,又不失轻松睿智。这两档节目,跳出了商业财经的范围,引入了文化内容,取得了不错的收视;而唯众传媒与云南卫视曾经合作的《智赢天下》,讲的则是旅行这点事;与东方卫视合作的《我为创业狂》、《我最时尚》、《魔力之城》也开拓了节目题材;大型季播类节目方面,今年,唯众传媒在去年《中国职场好榜样》的基础上推出求职服务类节目《2012职场好榜样》,由宁夏卫视、第一财经携手唯众传媒共同打造,节目以员工与老板互选为看点。
  对于新节目,杨晖认为即将在央视综合频道推出的新节目是最能够体现TV2.0精神的一档节目。“这档节目抓住了个体表达的需要,营造了互动的氛围,这种互动不仅是在现场,更能通过线下的传播形成涟漪效应,成为社会关心的话题。”杨晖说,“今年是90后大范围毕业的开始,我们作为70后的事实已经难以改变,但是我们要去关注90后,甚至00后是怎么想的,在观念上,我们永远是新青年。”
  最初,唯众传媒是一家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公司创办的第二年,杨晖就将这个定位改成了基于视频的内容供应商,再到2009年初,唯众确定了基于优质内容的跨媒体整合运营商的战略定位。今年,唯众传媒成立了新媒体部,并将市场部整合到新媒体部门。在杨晖看来,这一部分今后必将成为公司重要的产出部门。
  对于新媒体,唯众传媒早就做过尝试,《波士堂》是当年国内首个在节目录制时进行网上直播的节目。 在2009年,唯众传媒曾与土豆网及诺基亚合作,推出了国内首档网络互动真人秀直播节目《互联网的百万富翁》;2010和2012年还推出了两届互联网创富大赛。
  “之前是有人找我们,我们就做,”杨晖说,但是经历了这几年的发展,“应该是由从自发到自觉的改变了,我们现在对新媒体有了一个基本的计划。”对于唯众而言,新媒体首先意味着视频内容的二次传播;其次是新媒体的内容定制是主要的方向,目前也在沟通中;而跟互联网产业相关模式的结合,则是唯众传媒新媒体领域布局的第三块。“下半年,相关的内容会相继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