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潘家峪

2012-12-29刘小文

党建 2012年1期


  2011年12月9日至10日,冒着冷冽寒风,《党建》杂志社全体工作人员来到群众工作联系点——革命老区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潘家峪村,进行调研考察和慰问帮扶。
  潘家峪地处冀东山区,是冀东革命根据地之一。当年的潘家峪村“户户是八路军的家”,为抗战提供了有力支援,招致了日军的极度仇恨。1941年1月25日,日军突袭潘家峪,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惨案,全村1700多人中,有1230人被日军残忍杀害,全村1300多间房屋被烧毁。潘家峪惨案是日军“三光政策”暴行的铁证。
  潘家峪人民吓不倒、杀不怕。惨案发生后,幸存者中的28名青壮年成立“潘家峪抗日复仇团”,加入八路军部队,成为抗战骨干,先后消灭日伪军1201人,击毙了执行潘家峪大屠杀的刽子手日军中队长佐佐木二郎。
  当年潘家峪人民的牺牲,是为民族独立而做出的牺牲,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党和人民军队的感情,也展示了党和人民军队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地位。
  新中国成立后,潘家峪作为第二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得到了各级领导和机关的关心帮扶,但因地理位置偏远、道路交通不畅、信息比较落后等原因,潘家峪的经济发展一直没有形成较大规模。经上级党组织批准,今年12月,《党建》杂志社将潘家峪村作为群众工作联系点,建立对口帮扶关系。
  两天的调研慰问中,《党建》杂志社向潘家峪希望小学赠送了字典、书包和报刊,向村民赠送了御寒衣物和文体器材,登门探望了八路军老战士和特困家庭,赠送了慰问金。《党建》杂志社全体工作人员还参观了潘家峪惨案纪念馆和惨案遗址。杂志社在村里召开座谈会,就如何推动潘家峪村的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讨论、出谋划策,并拟定帮扶计划。
  通过实地调研慰问,大家受到了深刻的革命史教育、国情教育和群众教育,增进了与当地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潘家峪见闻
  袁风遥
  2011年12月10日,中宣部《党建》杂志社全体人员走基层慰问革命老区潘家峪。他们送去衣服锣鼓词典书包,参观惨案遗址,慰问八路军老战士,与村民共商富村大计。
  玉门忽眺远,正白阳、高低洒山村。捧浓浓心意,锣欢鼓笑。学子飞春。肃穆狼烟国耻,大院更惊魂。敬仰农家里。听透军心。
  围满炉边情暧,道尽崛起路,激情纷纭。拓资源红绿,千里纳黄金。仰棚天、葡萄酣梦;看近坡、机井绕青云。从今起。两心常系、鱼翻龙门。
  (作者单位:唐山市委宣传部)(责任编辑:王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