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内部审计探析

2012-12-29蔡雪荣

会计之友 2012年17期

  【摘 要】 目前独立学院发展过程中,内部审计不能真正发挥有效的监督和指导作用,在重要的项目处理环节暴露出诸多问题,影响独立学院健康有序发展。规范独立学院经济行为,整顿其经济工作秩序,重视和加强独立学院内部审计工作迫在眉睫。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内部审计; 问题; 措施
  独立学院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历程,截至2010年全国已有独立学院323所,在校人数260万人。独立学院主要依靠学生缴纳学费维持发展,与公办高等院校学生缴纳学费比较,独立学院每位学生每年缴的学费是公办高校学生的3至4倍,一所规模为6 000名学生的独立学院,每年学费收入可突破一亿元大关,这些收入的具体用途需要合理使用、科学地规划。随着独立学院办学规模日益壮大,招生人数增加,收费项目增多,收入来源剧增,基建项目大量投入,后续建设不断进行,基础设备大批购置,要规范资金使用用途,使这些宝贵的资金用到“刀刃”上,最大限度减少职务腐败的发生,在建立健全独立学院内部控制制度的同时,还必须充分利用内部审计发挥其监督和管理的作用。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内部管理的各个方面、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目前独立学院发展过程中,内部审计不能真正发挥有效的监督和指导作用,在重要的项目处理环节暴露出诸多问题。
  一、独立学院内部审计存在问题
  (一)内部环境对内部审计重要性认识度不够,不能以审计结果指导工作
  独立学院一般不成立内部审计部门,每年的审计工作由母体高校的审计部门承担。
  1.从审计意识来看,高校治理层往往错误地认为内部审计监督是审计部门的事情,与领导层无关,缺乏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关注审计部门工作。基层独立核算单位则认为内部审计就是找茬,没事找事,戴有色眼镜看待内部审计工作。正是由于内部审计部门工作不能得到充分全面的认识,工作开展不顺畅,内部审计独立性相对受限,上上下下意识不到内部审计可以创造价值、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高校整体内部审计意识薄弱。
  2.从审计的效果来看,没有真正发挥其审计监督作用,审计完以后,审计部门虽然针对所审独立学院提出诸多问题,但缺少后续跟踪审查,有些问题虽然提出了,但没有真正落实。内审工作仍停在制度层面,相关部门内部审计自觉自愿性不够,往往形成审计难、处理难、落实更难现象,内审人员深知此道,开展审计工作思想上有所顾虑,怕得罪相关领导,所以对每年进行的独立学院内审工作存有应付差事的思想。
  (二)内部审计评价标准、评价体系不健全
  针对高校内部审计内容,在《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第十七条中有明确规定。部分高校本身对内部审计不够重视,有独立学院的高校也很少针对独立学院的特点制定一套内部审计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不同体制应该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内容,对独立学院内部审计评价仍然延用对高校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显然是不妥的,内部审计的推行效果不明显。
  (三)每年内部审计工作安排不科学、不合理
  母体高校审计部门一般独立设立,但由于高校对内部审计部门不够重视,机构设置精简,配备专业审计人员少,多数为财务人员转入。大部分高校审计部门的内审人员一般三到五人,真正从事一线审计工作的只有两到三人。每年安排到独立学院进行内审的天数为三至四天,时间少、项目多、任务重、审计力量不足,加之独立学院经济活动日趋呈现多元性、会计核算复杂的特点,审前审计人员对被审独立学院基本情况不甚了解,关注重点欠妥,仅简单地从凭证、账本、报表上查找错误,不能认识事物本质,因而也就不能真正提出多少有价值的东西,起不到监督和管理的作用。
  (四)审计人员自身知识面较窄,适应不了复杂的审计工作
  1.审计人员知识面偏窄,后续教育跟不上,在岗的内审人员不能及时掌握现代化的审计方法,审计仍然延用老一套的做法。大量时间在翻看会计凭证、会计账本,采用手工登记查询,审查重点不突出,仍针对会计记录是否正确、资产是否安全完整等进行审计,眉毛胡子一把抓,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工作效率低下,收效甚微。
  2.不能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运用审计软件,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所审单位重要数据进行提取处理,跟不上多元化经济发展的要求。
  3.缺乏对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内审部门达不到新老结合最佳状态。由于审计的专业性,决定了其工作岗位变动的局限性,其升迁机会自然少,常年从事内部审计,了解相关独立核算单位的人员收入情况,再加之审计结果不能有效地指导工作,内审人员不能正确调整心态,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创造性开展工作热情不高。
  二、加强独立学院内部审计措施
  (一)高校治理层在思想上应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明确审计目的
  母体高校的领导及独立学院的领导在思想上要保持一致,明确内部审计目的,正确看待内部审计,充分认识到加强内部审计是完善高校治理机制的重要一环,应加强内部审计机构的建设,支持审计部门工作,给内部审计部门相对独立的权力。要求内审部门定期直接汇报审计工作,对审计中发现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做出反应,严惩以身试法者,不能只讲人情,不讲公正公开。关心内审人员事业发展,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发展空间,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进修,保证其后续教育正常有序进行,保护他们工作安全,解除他们后顾之忧。
  (二)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评价标准、评价体系,健全对审计部门的监督机制
  针对独立学院的办学特点,结合高校内部审计内容,制订适合独立学院发展要求的内部审计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实施细则,实施细则包括审计机构审计内容、确定重点审查项目、明确具体目标、增加审计人员必须全程参与具体审计项目。实施细则可由母体高校出台,也可由教育部出台。同时也应建立健全对内部审计部门工作监督机制和考核体系,由谁来监督审计部门是否依法客观公正办事,是高校应该考虑的重要环节,对审计报告进行审定和公开,接受公众监督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做法。对审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故意刁难施工方、销售方的情形,要严肃查处。制定上述制度政策目标,通过内部审计,发现存在问题,针对管理漏洞对被审单位提出整改措施,使其加强财务管理,规范会计核算行为,完善相关制度,真正能通过内部审计达到管理目的。
  (三)内审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工作,形成审计项目计划书
  高质量的内部审计控制离不开审计年度计划制定、审计项目实施和审计成果转化。内部审计部门自身建设要规范,审计年度工作计划要有序,所审项目要有具体计划,人员职责要明确。如规定内审人员审前应做好哪些常规工作,实施哪些审计项目;细化内部审计内容和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应从预算执行情况、资金运行状况、资源利用效率、经营绩效和会计信息等方面着手。确定重点项目审查,从严要求内审人员高质量完成审计工作。内审人员审前应编制审计项目计划任务书,至少应做到:了解被审单位的基本情况及主要经济活动,做到审前心中有数。如被审单位的管理体制、机构设置、财务隶属、人员构成等情况,相关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及所属行业的会计制度,选用的主要会计核算方法等。认真分析查找审计重点内容及审计重要环节,做到科学合理,全面考虑、减少审计过程的随意性。
  (四)运用先进审计方法,寻求更有效审计模式
  教育系统对内部审计总体目标是对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独立监督的评价。现有的内部审计不仅要注重财务收支审计,更要深入人事、招生、采购等部门了解内部控制情况。内部审计方法有顺查法、逆查法、抽查法、审阅法、分析法,在审计过程中要结合被审单位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方法,以最便捷的途径发现问题。从内部控制关键点着手,以风险导向为审计目标,让内部审计参与重要项目实施过程的控制,贯穿业务活动始终,做到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相结合,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事前事中的监督作用。以审计促进管理,做到大宗物资采购、工程项目建设要有招投标管理并签订合同;资产报废要办理相应处理程序;对大额的往来款项的审计,特别是与母体高校内部独立核算单位之间的三角债务要到对方单位进行核实;工程进度款项支付必须经审计部门签字盖章履行必要程序后方可办理;零星维修工程达到一定数额必须由审计部门参与,对于零星工程为逃避审计以限额为分界点分批进行报销的,要深查细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只有高校的基建部、审计部、财务部等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办事,才能使工作有序进行,也才能真正为独立学院创造价值。
  (五)推行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管理,提高审计质量
  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都是审计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它们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互为补充,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两者有效结合是完善审计监督体系、全面开展审计工作、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的有效途径。但从现阶段运行情况来看,两者不能做到有效的制约、监督。内审部门完全把审计的工作交给社会审计部门去做,不再参与内部审计,只是最后参与内部审计信息的反馈,做不到沟通交流与利用。如果内审部门协助社会审计部门共同完成审计工作,分别从不同侧面进行审计,效果可能会更好。内部审计可以利用外部审计提供的相关资料,提高内部审计效率;外部审计可以向内部审计了解情况,在工作中得到内部审计的配合与支持,也可以利用内部审计成果,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可以与有实力、信誉好的社会审计机构结成战略联盟,增进业务交流与学习,进一步加大对单位内部审计的审计监督力度。
  (六)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选拔培养一批复合型人才
  审计人员选拔,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同等重要。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较强的宏观意识和丰富的专业知识,亦要懂管理,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善于与人沟通,以便掌握实际审计内容真实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信息化审计将成为主流,加强一专多能人才培养,引进掌握会计、税法知识,熟练计算机审计操作懂财务管理的新技术复合型人才,改善内审人员知识结构,建设知识型审计队伍。
  总之,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内部审计监督,应加强审计工作,通过内部审计监督,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内部管理等方面的薄弱环节 ,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和完善管理的建议,从而真正发挥内部审计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水英.浅议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J].公用事业财会,2008(2).
  [2] 谢祥涛,杨东.探析审计质量控制之我见[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9(1).
  [3] 王杭.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的问题及对策 [J].重庆与世界,2011(9).
  [4] 田大琼.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问题研究 [J].当代经济,2011(9).
  [5] 王俊华.高校内部审计改革思路 [J].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