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允价值计量与审计复杂性

2012-12-29管考磊

会计之友 2012年17期


  【摘 要】 现有文献仅仅从价值相关性和可靠性两个方面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的经济后果,而较少涉及其他方面的经济后果。文章利用中国上市公司2007—2010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公允价值计量是否给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带来了挑战。研究结果表明,公允价值计量增大了审计复杂性。
  【关键词】 公允价值; 审计; 复杂性
  会计有时被看作一个面纱或者被看作仅仅是一个计量的明细图,而这并不影响被计量主体的基本状况。但是这种观点只有在完全无摩擦的竞争性市场上才能有效。在这样一个世界里,既然市场价格完全反映了所有人可观察的和一般的普通知识,会计又会变得毫无用处,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事实上,现实中的市场并非完全竞争的市场,会计能够影响管理者和其他人的实际决策,而非仅仅反映决策结果,也就是说会计具有经济后果(Zeff,1978)。公允价值会计同样也不例外。现有的关于公允价值的实证研究更多地关注了公允价值计量的价值相关性和可靠性,而较少涉及其他经济后果,这一现象对当前会计界全面正确地认识公允价值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本文从审计复杂性这一视角关注了公允价值计量的经济后果。
  一、文献综述
  现有文献主要是从公允价值计量的价值相关性和可靠性两个方面研究了公允价值的经济后果。Landsman(1986)较早研究了养老金计划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发现公允价值计量信息既具有相关性,又具有可靠性,该经验证据较早地完全支持了公允价值计量。随后,Barth(1994)、Ahmed和Takeda(1995)研究了金融行业证券投资的公允价值计量以及基于公允价值确认的投资收益的价值相关性,他们的研究结论均表明公允价值信息具有价值相关性。Barth等(1996)、Eccher等(1996)和Nelson(1996)使用了相同期间的类似数据,研究了贷款、证券和长期借款的公允价值是否具有价值相关性,但研究结论却存在巨大差异。较多的国内学者也关注了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邓传洲(2005)、张烨和胡倩(2007)研究发现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无论是资产的期末价值还是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未实现收益,对公司股票价格和市场收益率都有显著的增量解释力。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公允价值在中国得到广泛运用,对于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的研究逐渐增多。罗婷等(2008)和刘永泽等(2011)研究认为,中国上市公司与公允价值相关的信息具有一定的价值相关性。朱凯等(2008)研究发现,信息环境对公允价值在股票定价中的作用存在显著的影响,即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公允价值对股票定价的增量作用越显著。贾平和陈关亭(2010)研究发现,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具有价值相关性,并且高质量的审计能够加强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信息的价值相关性。部分国外学者研究了估计的公允价值的可靠性,以及它是否会成为操纵公司业绩的工具。Ahoody等(2004、2006)研究发现,如果资产或负债的报价无法获得,而必须使用模型进行估计时,公司会机会主义地选择模型输入变量以操纵在附注中披露的员工股票期权收益匡算数。Choudhary(2009)研究表明,采用确认公允价值方法的公司存在更多的估计偏差,并且具有盈余管理动机的公司存在更多的估计偏差。Dechow(2010)研究发现,管理者为了提高自身薪酬水平,会利用公允价值会计规则的灵活性来进行盈余管理。国内学者对公允价值信息的可靠性的研究还较少。叶建芳(2009)研究发现,当上市公司持有的金融资产比例较高时,为降低公允价值变动对利润的影响程度,管理层会将较大比例的金融资产确认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综上可见,现有文献均没有研究公允价值计量给审计所带来的影响,从而导致了人们不能够全面正确地认识和评价公允价值。
  二、理论分析与假说发展
  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管理者与所有者之间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管理者借助财务报告表明其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同时解除自己的受托责任,而所有者则通过审计验证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并决定是否与管理层续约。因此,审计这一制度安排对于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性有着重要意义。公允价值的广泛运用给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主要表现在:首先,如果审计师对在估计公允价值过程中使用的基本估值技术和参数没有必要的了解,那么审计师也就无法实施应有的关注,但审计师在现行的教育和培训体系中获得的资产估价(特别是金融资产定价)方面的知识很少。即使审计师能够获取估值相关的知识,但是随着复杂和创新的金融工具不断被开发出来,原有的知识可能已无法适用,这也导致了审计师学习估价知识缺乏动力。其次,对于公允价值估计过程实施的内部控制肯定不同于对其他典型交易所实施的内部控制,一方面,传统会计的内部控制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不需要在短时间内进行频繁的改变,由于公允价值估计方法和应用的频繁改变和更新,其相应的内部控制也需要频繁地改变;另一方面,传统的内部控制可以运用交易或事项发生过程中留下的书面证据来进行内部控制,但公允价值计量的过程更多的是编报者主观的判断,而缺乏相应的书面证据,这也给公允价值计量的内部控制带来了挑战。因此,审计师更难以对被审计单位公允价值计量的内部控制的合理性进行判断。最后,审计师评估任何一个公允价值计量的合适与否都是十分困难的,因为它是建立在未来基础之上的,甚至当未来事项和状况发生以后,“未预期”的结果可能是由于估计公允价值时的不合适判断所引起的,或者是由于低概率事项偶然地发生了。Romen和Yaari(2002)认为,在公允价值的估计过程中,报告主体必须对市场参与者在给资产定价时所使用的假设进行假定。这种估计过程是十分主观的并且事实上对假定的变化也十分敏感,而审计师将需要辨别并测试关键假设的合理性,即使对于一个勤勉和独立的审计师来说,去怀疑和发现管理层操纵财务报告的行为也是十分困难的。此外,2009年11月,IASB发布的IFRS 9进一步增加了审计的取证难度,加大了审计成本。由于IFRS 9中涉及主观判断的因素越来越多,如金融工具初始确认时对企业商业模式的判断,商业模式改变时是否能够重分类的判断等,企业借此操控财务报告的空间进一步加大,审计师与管理层产生分歧的领域由此增多。这对审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建立更为严密的审计程序,收集更加充分的审计证据,这无疑会增加审计师的审计难度和工作量,导致审计成本增加,审计风险上升。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假说:公允价值计量增加了审计的复杂性。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按照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开始广泛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因此,本文选取2007—2009年在沪深两市上市的A股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在样本选择时剔除了以下类型的企业:1.金融保险类公司;2.行业中公司家数(每年)不足10家的,剔除该行业;3.相关数据缺失的公司。相关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同时,论文采用Winsor方法对异常值进行处理。
  (二)变量定义与说明
  能够准确衡量审计复杂性的指标只有审计师所付出的劳动量多寡,但是审计师所付出的劳动量或者说劳动时间难以衡量,并且还存在劳动复杂程度的不同,导致了不同审计师的劳动无法简单加总。审计师对公司的财务报告进行审计的过程就是提供劳务的过程,在一个竞争性的审计市场上,审计师对客户收取的审计费用间接地反映审计师所付出的劳动的多寡,因此,本文采用审计师对客户收取的审计费用(fee)来表示审计复杂性,并且参照现有文献做法,使用审计费用的对数值(Lnfee)作为被解释变量。本文以上市公司利润表中是否存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来衡量上市公司对公允价值计量方式的运用情况,如果上市公司利润表中存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则Dfv取1,否则为0。此外,根据相关文献的研究结论,本文选择以下变量以控制其他因素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公司的规模(Size)、总资产收益率(Roa)、资产负债率(Lev)、终极控制人性质(State)、独立董事比例(Idd)、市盈率(Pe)、会计师事务所是否为四大(Audit)和审计意见(Opinion)。
  (三)研究模型
  本文采用如下模型来检验研究假说:
  lnfeei,t=β0 +β1 Dfvi,t+β2 Sizei,t+β3 Roai,t+β4 Levi,t+β5 Statei,t
  +β6 Iddi,t+β7 Pei,t+β8 Auditi,t+β9 Opinioni,t+εi,t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1列示了本文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样本公司审计费用的平均水平为13.23,中值为13.21,均值和中值比较接近,这说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费用接近于正态分布。在3 756家上市公司中,利润表中存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有1 061家公司,约占28.2%,这说明当前我国上市公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方式的公司虽然并不普遍,但也已为数不少。按照公司利润表中是否存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本文把样本公司分为两组,表2列示了两组样本公司审计费用的均值(中值)差异的单变量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存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公司的审计收费的均值(中值)都显著地大于不存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公司。上述结果初步支持了本文的研究假说。
  (二)相关性分析
  表3列示了各变量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结果表明,Dfv与审计费用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与本文的假说相一致,这表明了,公允价值计量的公司被收取了更高的审计费用,意味着给审计师的审计带来了挑战。另外,资产负债率较高的公司、国有企业、市盈率较低的公司和拥有较多自由现金流量的公司被收取了较高的审计费用。被出具了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被收取了更高的审计费用,可能存在审计意见购买的现象。相关性分析结果还显示,规模较大、独立董事比例越高、市盈率越低和国际四大审计的公司更偏向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三)回归结果分析
  公允价值计量的采用给审计师的审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一挑战的直接后果就是审计师会收取更高的费用,以弥补增加的劳动量。本文考察了公允价值与审计费用之间的关系,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回归结果表明,Dfv与Lnfee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在分年度回归中仍然成立,这表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公司被会计师事务所收取了更高的费用,这一现象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公允价值计量的采用给审计师的审计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审计师需要付出更多的劳动才能使公司财务报告差错在可接受水平以内。此外,回归结果还表明,规模较大的公司、业绩较好的公司、资产负债率较高的公司、非国有公司、市盈率较高的公司、非国际四大事务所审计的公司和被出具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会被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这些结果都与现有的文献结论基本一致。
  为了验证上述结论是否可靠,本文进行了如下稳健性检验:本文按照公司规模相近的原则给每一个存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公司寻找配对公司,对配对后的样本重复上述实证分析过程。上述稳健性检验均没有实质上改变本文的结论,这说明本文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靠的。
  五、结论
  新会计准则2007年在中国上市公司的运用为有关公允价值的实证研究提供了经验数据,在这一背景下,本文以2007—2009年的中国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从审计复杂性方面实证检验了公允价值所带来的不利经济后果。研究结论表明,相比于没有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公司,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公司具有更大的审计复杂性。这表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采用产生了许多不良的经济后果,它给审计师的审计带来了巨大挑战。这一实证结论说明了在中国这一新兴转型市场经济国家实施公允价值计量还存在很多有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它的采用已经产生了很多不利的经济后果,这些不利经济后果大大降低了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给财务报告的使用者传递了错误的甚至误导性的信息,最终使会计丧失其本来的功能,也会逐渐失去使用者的信任。
  【参考文献】
  [1] 贾平,陈关亭.公允价值计量下审计质量的作用研究[J].审计研究,2010(3).
  [2] 罗婷,薛健,张海燕.解析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影响[J].中国会计评论,2008(2).
  [3] 朱凯,李琴,潘金凤.信息环境与公允价值的股价相关性[J].财经研究,2008(7).
  [4] Aboody D. Barth M E. Kasznik R.. SFAS No.123 Stock-Based Employee Compensation and Equity Market Values [J]. 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4, 79(2):251-275.
  [5] Allen Franklin, Carletti Elen. Mark-to-Market Accounting and Liquidity Pricing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8, 45(2-3):358-378.
  [6] Barth, M. E. Relative Measurement Errors among Alternative Pension Asset and Liability Measures [J]. The Accounting Review, 1991, 66(3):433-463.
  [7] Choudhary Preeti. Evidence on Fair Value Reliability [DB/OL]. http://www.ssrn.com, 2010-10-30.
  [8] Dechow, P., Myers, L., Shakespeare, C.. Fair Value Accounting and Gains from Asset Securitizations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10, 4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