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农业企业社会责任现状调研

2012-12-29俞佳琴俞丽娜叶培群

中外企业家 2012年11期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关注企业社会责任成了现代企业竞争的新的潮流。正确认识企业的社会责任,分析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重要原因,构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机制,进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制度设计,对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和谐社会;对策及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21-0177-02

企业作为经济社会中的一员,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必须权衡环境利益和社会利益,依靠经济社会的支持得以生存与发展。所以,企业社会责任不仅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企业提出的要求,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树立的内在的价值观念。因此,要正确处理粗放经营与集约经营之间的关系。加大技术创新、人才开发培训投资力度,通过技术和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这样才能减少污染、降低能耗,提高单位资本的产出水平,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保持企业的竞争地位。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

所谓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双赢。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企业的一种自觉行为,是企业的社会行为所引起的必然结果。广义的社会责任包括对员工、消费者、交易对象、竞争对手、社区以及政府机构等各种利益相关主体承担的责任。狭义的企业社会责任主要是相关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规定的责任。具体而言,企业应承担的社会可以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本文具体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意识,对消费者、股东、员工等应承担责任,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来调研我省农业企业的社会责任现状。

二、浙江省农业企业社会责任现状调查分析

为了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笔者通过实地发放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调研。本次调查对象主要是杭州市的中小企业的管理者或员工,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统计如下:本次共调查了94位企业人员,其中男性占总数的3/5;从年龄分布来看,25岁(含)以下占36.17%,26~30岁占30.58%,30岁以上相对较少;从工作岗位来看,受访对象中,高层管理者占28.72%,中层及基层管理者占将近一半的比例,一般员工占25.53%;从收入情况来看,月收入为2000~3500元的中层收入水平的占主导地位,3500~5000元及以上月收入的相对偏低;从学历结构来看,专科学历的企业人员占大部分。

(一)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现状分析

据调查,目前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不是很强,很多企业还没有建立和实施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在被调查的企业中只有12.94%的企业目前已经建立相关体系,有23.53%企业甚至目前还未考虑过这样的问题。

据调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主要是出于下几个目的,其中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所占比例最高为83.53%,赢得政府支持为57.65%,增强企业员工凝聚力占52.13%,长期利益占45.74%,增强核心竞争力占27.66%,只有36.47%的人认为这样会增加财务负担。所以目前企业对于承担社会责任绝大多数的人都认为履行社会责任利大于弊,给企业带来的JsX9iYlQ1ngOPRC9Bn5O3Q==效益大于支出的成本。

(二)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的现状分析

本次调研根据被调查者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程度进行打分,来计算出符合程度的分值,打分标准:非常符合(100分)、较符合(80分)、一般(60分)、较不符合(40分)、很不符合(20分)。

据调查,保障消费知情权的符合程度为55.37分;经常做客服满意调查的符合程度为72.08分;投诉机制和售货服务完善的符合程度为78分。总的来说,对于消费者的责任意识还是很强的,但是企业在对于保障消费者知情权方面还做得不够,有待加强。

(三)企业对股东的责任的现状分析

据调查,企业对于股东方面,股东享有法律赋予的一切权利的符合程度为48.08分,在积极引导股东进行投资的符合程度为39.58分,使股东获得较高收益的符合程度为49.13分,所以这个分值是相当低的,需要经营者重视股东的权益,为股东谋得利益的同时,企业也是会受益。

(四)企业对员工权益责任的现状分析

据调查,在对员工权益的责任方面,依法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符合程度为83.6分,企业在招聘、任免、升迁和解雇过程中无歧视现象的符合程度为83.8分;按时足额支付薪酬、加班工资,缴纳各项社会保险的符合程度为76.16分。由以上分数可知,企业在保障员工的权益做得基本上还是不错的,但是在缴纳各项保险金方面相对于其他方面做得还不是很好,需待加强。

(五)企业对合作者责任的现状分析

据调查,企业在合作伙伴之间重合同、守信用,合同履约的符合程度为85.5分;使用合法的合同范本和格式等方面的符合程度为83.83分,有效防止商业贿赂的符合程度为68.4分。所以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在防范商业贿赂方面企业还是做得不够好。而在使用合法合同和重合同方面企业还是做得不错的。在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能达成共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使得双方都能共赢,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六)企业对环境保护责任的现状分析

据统计,在环境保护方面,各个企业还需要更加努力,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绿色经营,使企业长期盈利,履行企业对环境保护的职责。其中建立了环境方针的符合程度为79.7分,企业内部得到有效贯彻和落实并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少的设备和工艺等等的符合程度为81.71分,在对废旧产品进行回收方面的符合程度为74.4分。

总之,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中,就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企业在对股东,对消费者,对环境保护以及社会责任的承担现状还不是很令人满意,需要企业着重去解决这些问题。当然,还是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企业在对于合作者和员工的责任方面相对来说做得比较好。

三、企业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企业对履行社会责任与经营目标的关系认识有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69.7%的企业认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会增加企业的成本”。这一认识必然导致企业为实现利润最大化而一味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导致部分企业不顾对消费者和社会带来危害,而只顾企业的利益。

(二)企业经营者的经营理念和思想境界失于偏狭

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履行程度取决于企业经营者的经营理念和思想境界,企业经营者的经营理念,特别是经营者的素质及其对社会责任的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地方政府一味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对企业节能减排的监督检查

发展经济是各级地方政府的中心任务,从这一中心任务出发,在经济结构未实施有效调整、经济增长方式未得到根本转变的情况下,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的增长,置节能减排于不顾,采取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纵容企业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行为,使得资源遭到过渡开采和利用,甚至濒临枯竭,排污现象得不到有效遏制,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

(四)政府相关部门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监督力度不够

调查结果显示,公众认为造成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的第一责任人是政府部门,企业只是第二责任人。虽然政府出台了各种强制性的政策法规,但侵害劳动者、消费者权益,严重污染环境的现象屡见不鲜,反映出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不力。

四、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策略

(一)政府应该如何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策略

1.加大对地方政府的监管力度,修订地方政府政绩评定标准

在现行政绩评定指标体系下,地方政府的利益主要表现为地方经济总量或GDP的增加。中央政府企业社会责任治理策略的首选最佳策略应是加大对地方政府的监管和修订地方政府政绩评定标准。

2.创新政府管理模式,科学引导企业实施社会责任管理

SA8000标准与其企业质量管理国家标准具有一个最明显的不同,就是它具有较强的“外部性”效益。政府有必要适度对企业实施SA8000标准的进程加以干预。

3.优化推进政策,鼓励企业有序实施企业社会责任标准

政府要做出积极的努力,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回应市场和社会的期许;以社会公共利益代表和社会公共管理者的职责,以国家立法和政府权力的形式,建立政府指导下的企业社会责任约束和监督机制,使企业社会责任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体制;在全社会营造一个适合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氛围,以保障企业通过履行社会责任,强化企业的竞争优势。

4.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和社会责任披露制度

对承担社会责任成绩优秀的企业,政府应给予必要的奖励,如慈善捐款冲抵或减免税费、与企业信誉状况与融资以及担保系统挂钩、评选社会责任先进企业并给予表彰、建立企业社会责任分级评定及升降级制度等。同时要发挥社会舆论、新闻媒体、企事业单位及公民个人的监督作用,建立对违背社会责任行为的举报奖励制度。

(二)企业应该如何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策略

1.树立承担社会责任的观念

管理部门通过强化劳动保护立法以及制定强制标准等措施,迫使企业在追求生产效益的同时,把环境保护与劳动保护两方面的内容考虑进去,促使单一原始积累尽快走向人本主义。

2.实行社会责任系统化管理

要从整个组织所有的业务范围出发,积极和系统地理解、管理及交流风险,从整个组织的目标出发制定风险管理策略。

3.坚持履行社会责任与创建和谐企业相统一,承担对利益相关者和环境的社会责任

有效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并将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竞争力,企业必须加强与各利益相关者的沟通,妥善协调各方关系。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的广泛监督,全力打造、宣传企业社会责任形象,提高知名度、美誉度,增强企业社会责任竞争力。

五、结论

企业通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强化竞争优势。通过履行社会责任,改善市场环境,完善市场功能,将履责的过程转化为发展的机遇;将社会责任意识渗透到企业的运营中、企业的用工中和企业的生产中。企业社会责任是个渐进的过程,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刚刚起步;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趋势是健康的,目标就是使人民生活安康,自觉保护环境,乐于奉献社区;通过政府、企业和非营利组织的共同努力,使更多的企业投入到有效的行动中去。

参考文献:

[1] 李立清,李燕凌.企业社会责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8.

[2] 李洪彦.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11.

[3] 张舒华.浅谈企业社会责任问题[J].管理观察,2009,(9).

[4] 陈佳贵.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