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提高国有企业党员素质
2012-12-29范谷林
摘要:中国共产党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党员在国有企业员工中占有相当的比重。鉴于此,应坚持不懈地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紧密结合新时期的特点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提高党员素质,使其在建设和谐企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国有企业党员素质;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统筹兼顾
中图分类号:D2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21-0065-02
科学发展观,是指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是关于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体系,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一、科学发展观具有很强的思想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探索中发现的又一真理,是党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方针,是指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的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具体化的最新成果,也是我们党几代领导核心集体智慧的结晶。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科学发展观是站在历史的高度提出的中国怎样发展、如何发展的指导理论,反映了时代进步的要求,体现了实践发展的需要,得民心、顺民意。
二、国有企业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首先,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企业的第一要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效益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其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时刻把职工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着力解决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使职工群众学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维护企业安定团结。
再次,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通过开展“创先争优”等活动,切实发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为企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
最后,必须坚持统筹兼顾。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企业自身和国家的关系,统筹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个人和集体、局部和整体、当前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环境。
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党员的要求
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要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要把全体员工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发展的各个方面。
1.加强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
只有坚持不懈地加强党的建设,坚持不懈地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坚持不懈地用党建工作促进生产经营,才能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扩大组织覆盖面,才能强化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及加强党员管理、教育、监督制度的落实。特别是在基层党组织活动不能正常开展的企业中,根据党员分散流动的特点,区别分布状况、工作性质、居住特点等情况,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加强督查指导,使对分散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不断创新突破。积极采取上级托管、社区代管、建立联合支部、转移组织关系等措施,坚持正常开展组织活动,在组织上形成有力保障。对居住地比较集中的党员,通过组建家属联系点等形式组织集中学习教育。对居住地比较分散的党员,通过信函、邮件、邮寄学习材料、电话访问等形式组织开展学习教育。确保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的管理就覆盖到哪里,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就开展到哪里。
2.牢牢抓住党员思想稳定认识这一首要工作
稳定是发展的前提,没有稳定,企业就没有发展,建立党员党性、思想定期分析制度,及时掌握党员思想动态,强化灌输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统一党员思想认识,在思想上形成共识。新形势下,强化服务意识,拓宽服务渠道,营造“用事业造就人,用环境凝聚人,用机制激励人,用法制保障人”和“促进党员干事业,支持党员干成事业,帮助党员干好事业”的和谐发展局面。
3.进一步加强党员作风建设,在广大党员中深入开展党风教育和优良传统教育,树立为民、务实的思想,克服党员优越感,摆正党员位置,一切行动听党指挥,时时刻刻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在行动上形成合力。党的基层组织抓得好,党员素质就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就越强,党的先进性就能够充分表现出来。充分发挥基层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下转67页)(上接65页)模范作用,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4.坚持学习本职岗位技能,努力做到一专多能
无论企业资产怎样重组、产权关系怎么变化、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怎样调整,党对企业的政治领导必须坚持,党的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有坚持与时俱进地学习文化、科技、法律和经济知识,学习本职岗位技能,各项工作才不被动,才能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对经常在外业和跑单帮的党员,生活上多关心,思想上多帮助,下大力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让流动党员“流而不散”。对他们实行建档登记制度,外出登记备案制度、定期报告制度、专人联系制度等,及时了解党员在外情况。流动党员每季度向党组织(或联系人)汇报在外期间的思想、学习、工作情况,有效地避免党员游离党组织之外,使每个党员都置于党组织管理和监督之下,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在想什么,有什么困难,依靠组织解决问题。
5.进一步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拓宽源头,增强活力
企业发展党员工作要结合新时期的特点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向具有实干精神,组织能力强的中青年基层管理人员倾斜,把他们发展到党组织中来,为党组织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做好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更要讲究新方式、新方法,讲究把具体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与当前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生动活泼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纳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中,这样才能突破以往的思想政治工作旧的框框,达到群众喜欢的效果,进而达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的,使我们当今的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更大的威力和作用。
6.坚持把好党员进出口关,提高党员整体素质
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是保持党的纯洁性、先进性的重要举措。党的基层组织要积极创新组织活动方式,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生气、有利工作、促进团结和谐的组织活动,为党员发挥模范作用创造条件、构建平台。组织活动要具有教育性、激励性和感染力的特点。结合运用党员在各个关键岗位上的合法身份和职责权限,坚持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的原则开展党建工作,保证党员在施工地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党组织在施工现场发挥凝聚作用。让退休党员离开岗位不离开组织,要为离退休党员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对部分与企业有偿解除劳动关系的党员暂时不具备集中管理条件的,仍由原单位党组织管理。领导要深入一线,及时了解不稳定因素,切实做到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把不稳定因素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保证企业的和谐发展。
创新组织活动要有针对性和侧重点,要切合实际,坚持立足本职岗位、求真务实的原则。在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开展经常性地联系群众活动,促进党员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树立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的思想和领导干部的表率意识。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达到党员自我教育,提高素质,发挥作用的目的,影响并带领职工圆满完成企业各项工作任务,促进国有企业不断改革、创新、发展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 谭艳艳.科学发展观下提高党员干部素质的探讨[J].企业家天地,2010,(5).
[2] 刘萍.国有企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注重提高四种能力[J]. 科技信息,2008,(10).
[3] 闫济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思想 政治教育[J].经营管理者,2011,(22).
(责任编辑:陈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