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经管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体系构建

2012-12-29甘迎春陈建新

中外企业家 2012年10期

摘 要:近年来,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日益紧密,厂中校、校中厂的建立、订单式培养的广泛开展,使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走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前列,校企双方在合作培养人才方面也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如建立企业人员参与的校企合作委员会,聘请企业导师、兼职教师等等,但目前高职院在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方面还有一些问题,合作培养的职业素质体系还不完善,特别是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还处于较低层次。因此,有必要了解高职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素质培养体系的现状,探讨如何完善这一体系,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校企合作背景;高职经管专业;职业素质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0-8772(2012)19-0145-02

一、校企合作培养几种模式及特点

1.“校中厂,引起入校”模式

校中厂,校企双方合作在校园内建立校内工厂,当前越来的越多的高职院校,在进行校中厂的实践或者规划建立校中厂。校企双方共同投资按照企业生产要求建立车间,企业人员担任技术顾问,校内老师、企业人员共同负责研发,主要由在校大学生负责具体的产生和操作,校中厂完全按照企业操作流程,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生产环境和产学研一体的教育教学环境,大大提升了高职学生实训条件,极大地方便了学生实践活动,同时也为校企双方带来了效益。但校中厂建设的成本较高,校企双方理念上的差异容易产生问题,影响合作的继续开展。

2.构建校外实习基地

高职院校积极与校外企业合作,在企业里共同建立校外拓展基地,给学生提供更真实的实训环境。这种模式分为以下几类:(1)学校参股企业,给学生提供实训条件;(2)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如校外实践基地、厂中校等等,这种合作模式最便捷,出的问题也比较少,但校办或者参股的企业毕竟比较少,能够提供的岗位比较少,专业对口性也比较差。

3.订单式培养

所谓“订单式”培养,就是以企业订单为依据,按照企业要求“量身定做”完成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学生在校期间完成部分理论、实践课程的学习和岗前教育, 在此基础上进入协议培养单位继续完成其他课程的学习、实训、轮岗和顶岗实习, 实现职业需求与教学的充分融合。但订单式培养要解决好校企双方在教学理念上的冲突,在管理上要消除学生的“包就业”意识。对于经管类专业来说,由于同一家企业对一类专业需要有限,加之学生工作流动较大,订单班的数量不会太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部分学生就业和实习的问题。

4.工学交替

工学交替模式就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企业生产实践与在学校学习相互交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学用结合的教育模式。“工学交替”教育模式既能使学生加深专业认识、提高专业技能、学以致用,又能使学生提高企业素质、加快从校园人向社会人的转变。但工学交替模式下,学生的精力有时很难应付学习和实习两项任务,学校和企业理念的差异也困扰着学生,因此工学交替的学生要重点处理好这些问题,确保此段时期学校的效果。

二、新形势下对高职经管类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要求

1.具有较高的道德素质

首先,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高职学生对自身价值有合理的估价,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具有诚实、正直、忠诚;具有正确的职业意识,能遵守职业道德;具有奉献精神,吃苦耐劳。高职学生应具备正确的“三观”,遵守中华民族传统道德。高职学生应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尊老爱幼,遵守社会公德和文明礼仪,做一个高素质的文明市民。

2.具有较好的文化素质

第一,要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应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努力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作为一个经管类学生,应熟练掌握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了解企业运行的一般规律;了解具体行业的基本情况。第二,有熟练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第三,要求具有较好的人文素质。作为经管类专业的学生,人文知识的储备非常重要,具有良好文化修养、具有文艺特长的人在企业、交际圈子里都是非常受欢迎的。

3.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

在身体心理素质方面,要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身体是从事各种职业的本钱,是保障职业活动进行的前提; 具有健康的身体、强健的体魄是对现代从业者最基本的要求。同时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职业生涯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失败和挫折,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在市场大潮中经受考验,才能在失败中崛起,在困难中前进。高职高专学生应具有一定的心理调适能力。除此之外,企业还要求高职高专学生会释放压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勇敢面对挫折。

4.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

作为经管专业做的都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首先沟通是必须学会的一门技能。其次团队合作是另外一项重点锻炼的能力,高职经管类学生必须与同事、领导建立一种融洽的关系,必须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此外, 应有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当前社会要求人才要敢于打破常规,心中不断有新的目标,要敢于创新,永不止步,只有不断努力。

三、校企合作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质体系构建思考

1.分专业建设校企合作委员会,统筹校企合作培养学生事宜

建设高职校企合作培养体系的第一步,就是要建立专业合作委员会,其人员由合作企业或行业负责人或专家、相关专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共同组成,每个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人数6—10人不等,其中来自企业的成员比例不能低于50%。校企合作合作委员会参与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修改,参与到专业教学及时反馈产业发展和技术发展动态,为相关专业建设提供适时的信息支持和业务指导,联合开展顶岗实习、校企合作教学、学生管理合作。

2.构建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及教学体系,凸显素质培养功能

为了凸显高职教育课程的素质培养功能,学校需要与企业合作研发了一系列课程,课程可分为探索课程和实践课程。在课程项目的进行过程中,力争以企业真实产品为载体,在校内仿真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强力支撑下,在典型产品的认知中培养学生应备的知识、技能和其他相关的职业素质。构建校企共同参与的教学体系,首先,学校聘请企业骨干人员担任专业课程的兼职教师,构建专业兼职教师库,邀请企业人员教授实践课程、担任实训基地指导老师,邀请企业人员参与实践方案论证,提高校内实训教学质量。其次,邀请兼职教师参与到教研活动和教学改革中,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3.积极构建校企合作实践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建立功能完善的校外实训基地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方式,高职经管类专业应依托区域经济的结构和特点,充分采取多种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立模式,首先,校企双方共建好校内实训基地。通过建设校企双方共有的实训室,如RRP沙盘室、会计实训室,更高级的校中厂等等,提升高职实训教学的水平,其次认真建好校外专业实践和顶岗实习基地,如师生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市场调研服务;建设厂中校,校外科研基地,一方面提升实践教学水平,另外一方面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实现双方的双赢。

4.积极构建校企共同管理机制,合力提升学生职业素质

(1)学习企业文化,潜养职业素质。学校与企业合作育人,可以先从学生学习企业文化,并将其与校园文化进行融合,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2)合作创新团建、党建,提升职业素质。我们要积极与企业党组织联系,充分借助党组织建设特别是学生党员发展和思想政治工作这一平台,与合作公司党组织对入团、入党积极分子强化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3)合办学生活动,拓展职业素质。通过与相关公司合作,邀请企业相关人员来校就职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行业发展等作专题讲座;邀请企业联合开展操作技能、创业计划大赛;让学生参与带企业市场调研、产品推销活动来;组织学生到企业值周与假期实践等。

5.构建职业素质评价和反馈体系,及时对校企合作职业素质培养进行调整

对于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评价体系,国内一些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如徐建灵的论文《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赵翠敏、孟少武的论文《高职院校职业素质评价模块的构建与实施》中都有涉及,本文主要参考徐建灵的评价体系,按隶属关系的不同进行分层,形成了包含5个一级指标,27个二级指标,9个三级指标共41个评价指标的三层指标结构,并将指标分为易定量和不易定量指标两大类。一级指标包括五大方面:思想道德、职业技能、身心素质、人文素质和劳动素质。二级指标中,思想道德素质指标分为思想品行、政治理论(易定量)、法治纪律、人生观、集体观念等六个二级指标;职业技能素质指标分为证书情况(易定量)、专业知识(易定量)、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团队协作、创新意识等六个二级指标;职业技能素质指标分为获奖情况(易定量)、体能素质(易定量)、自信心、自我调控、意志毅力、竞争意识等六个二级指标;职业技能素质指标分为获奖情况(易定量)、文艺知识(易定量)、组织能力、文艺活动、人文修养、课外阅读等六个二级指标;劳动素质指标分为敬业精神、严谨细致、参与活动等三个二级指标。对于学生职业素质的评价主体包括学校和企业、第三方,企业的评价非常重要,必须获得企业客观、真实的评价。我们要构建好职业素质培养的反馈体系,这个体系包括校内和校外两个层次,校内包括学生自己反馈,教学人员及学生管理人员的意见,校外反馈包括第三方(如麦可思数据)、企业反馈意见,我们要安排好各方,构筑好反馈体系。

参考文献:

[1] 唐义锋.校企合作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6).

[2] 童云飞,刘桂林,顾超.基于校企合作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9).

[3] 姜光丽,唐阚勇.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探析——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畜牧兽医分院为例[J].当代职业教育,2011,(9).

[4] 陈启强.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5] 王中林.基于校企合作的经管类专业顶岗实习质量保障体系构建[J].中国储运,2012,(1).

[6] 苟建华.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0,(17).

[7] 刘秋艳.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下学生的职业素质与就业观念的培养[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8,(9).

[8] 苟建华.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0,(17).

[9] 徐建灵.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11,(6).

(责任编辑:王兰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