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计算机能耗对电力消费的影响
2012-12-29刘晓
摘 要:在追溯能源发展史,分析能源危机现状的基础上,讨论ICT传输、管理、生产制造环节的能耗问题,着重研究了以PC台式机为主的运行环节能耗问题。通过对我国近十年在用PC能耗和电力消费量的统计,进行定量估算,得出PC耗电增幅对电力消费增幅影响力10%以上的结论,提出了在计算机方面节能降耗的方法和建议,以期为有关方面决策提供参考,为建设低碳环保型社会经济服务。
关键词:计算机;能耗;电力消费;节能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19-0127-02
1 引言
能源,是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必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人类的经济活动强度和能源消费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同步关系。在历史上,全球能源结构经历过两次重大变革。19世纪后期,第一次工业革命用煤取代了薪柴,成为蒸汽机的动力源。20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石油取代煤炭成为主要能源,为内燃机、发电机提供动力。
据国际权威机构估计,一次能源中,世界已探明的可采石油,大约只能满足人类41年的需要,天然气为六七十年,煤炭约200年,人类正面临着能源危机对能源安全的威胁。所谓能源危机,是指由于能源短缺导致能源供应紧张,能源价格不断上涨而形成的危机。
21世纪前20年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中国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阶段。据亚洲协会数据,2007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二氧化碳全球最大排放国。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2009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据中国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发布的数据,2011年,中国的年发电量达到4.8万亿千瓦时,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而根据工业信息部的数据,2009年我国能源平均利用率只有30%左右,每1美元GDP的耗能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是所有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2倍,是日本的6倍,节能潜力很大。
电力是当前最主要使用的二次能源。研究表明,在中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每提高一个百分点,能耗强度下降6.2个百分点。根据对不同国家在不同发展时期电力消费的情况的比较发现,电力消费量和经济基本上保持同步增长的趋势。近些年,我国逐渐出现用电紧张的局面,原因之一是供电能力的增量跟不上用电需求的增量。
2 信息通信技术能耗问题综述
2010年,ICT(InformationCommunicationTechnology)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第五大耗能产业。ICT设备的CO2排放占到全世界排放总量的2%~2.5%,这个数字跟全世界航空运输业相当,也等于在汽车二氧化碳排放的1/4。今后几年ICT能耗将年增5%。在英国,ICT占能源消费的10%,相当于四个核反应堆;美国ICT产品的能耗占全美能耗的8%,占电力消耗的15%;在意大利,电信集团TelecomItalia是第二大耗能企业。2008年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三个运营商加起来耗电241亿度,电费121亿人民币。之后逐年增长。中国移动每年业务耗电13亿度,其中基站占了70%。
ICT能耗问题包括传输、管理、生产制造等环节的能耗问题。例如PC制造及网络运营。2006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为国民经济平均水平的1/7,为工业平均水平的1/15。表1为各个年份的ICT制造业耗电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