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区域差异研究
2012-12-29许小静雷磊李春华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类型也表现出区域差异性。本文着重对乐清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区域差异进行研究,建立单一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变化率模型,通过对土地变更调查及乐清市历年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乐清市土地利用类型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各乡(镇)之间的差异性也很显著。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驱动因素进行筛选,结果显示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发展水平和社会机制是主要驱动力因素。
一、乐清市区域概况
乐清市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东经120°47-125°15,北纬27°57-28°32),东临乐清湾与台州为邻,南濒瓯江和温州相望,西北为雁荡山山脉。地形属浙南中低山区和沿海丘陵,东南部为沿海平原,地势平坦、河网交叉,自西北向东南倾斜。陆地面积1 223.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70平方公里。2010年末,全市总人口1 240 544人,非农业人口128 993人。乐清市行政区域包括21个镇和10个乡。实现全市生产总值495.84亿元,同比增长12.1%,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6.62亿元、306.21亿元、173.01亿元,可比增长4.0%、13.7%、10.2%;财政总收入68.72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 798元,同比增长12.5%。
温州乐清市人口多耕地少,土地资源相对短缺,人地矛盾突出,这里主要探讨乐清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区域差异,以促进市域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持续高效利用,为今后各个乡镇间的各种类型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研究数据来自乐清市1996年土地详查、2009年第二次土地更新调查数据以及乐清市2001——2011年社会统计年鉴。
二、乐清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区域差异
由于乐清市31个乡(镇)的自然条件区域差异性比较显著,如地理位置、地质地貌、水文气候等。同时其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增长的速度、城镇化水平等社会因素也不尽相同,再加上政府的政策性偏移与历史原因,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所有土地利用数量的变化存在区域间的差异。本文主要采用单一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变化率反映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的区域差异。相对变化率是一种反映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的很好的方法。区域某一特定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变化率公式为[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