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布拉格的幽灵
2012-12-29刘子超
南方人物周刊 2012年34期
聂鲁达还不断地回到那里去。啊,不!聂鲁达从来没有离开过那里。你可以到处遇见他,在每一个角落遇见他。无论是在春天还是在寒冬,在炎夏,还是在令人怅然若失的城市的秋天。
——塞弗尔特
如今,在布拉格,晚风吹打于身。它到处保留着19世纪的痕迹,就像索德伯格的电影《卡夫卡》里的景象。一列火车呼啸着从我头顶的铁桥驶过,Seifertova大街拐角的一栋楼房里,5层一个窗户的灯光亮起来。我突然想到,这里就是捷克作家赫拉巴尔曾经居住的地方——他就住在一所公寓的5楼。他还活着吗?我是否该去按响楼下的门铃,然后就像伍迪•艾伦的《午夜巴黎》一样穿越回过去?
我凝视着那被桔黄色的灯光点亮的窗户,赫拉巴尔、卡夫卡、哈谢克、DpkcmCo8Gl0AM6FRudXpfpeRE1Ibv/qU3J6bzanXOV0=聂鲁达都已经离开人世,但我相信,这座古老的城市一定还保留着对他们一生的记忆,他们都是这座城市不朽的幽灵,是遍布布拉格的无数幽灵中的佼佼者。幽灵是不会死亡的,有时候,他们会回到从前的街区,在路边的啤酒馆叫上一杯比尔森,然后注视着窗前的灯火,就像我四周这些楼房的窗户一样。
这些灰白色的楼房已经被暮色调暗,人们纷纷回家,遍布城市的小酒馆里聚集起一些忠实的酒客。我拖着行李,上坡下坡,看着90年代的轿车摇摇晃晃地驶过,红色的尾灯在转角处骤然消失。
我把行李安置旅馆,在布拉格漫步。这次,沿着Seifertova大街向老城的方向走,一过市政厅,在通向旧广场的路上,游客就仿佛从次元空间里生长出来一样,骤然增多起来。
在老城广场,人们在广场中心席地而坐,广场四周的餐馆布满了露天座位,游客们在烛台下喝葡萄酒,吃着牛排和意大利面。无一例外,这些餐馆都提供四五种语言的菜单,而我更希望找到一家只有本地人光顾的酒馆,像真正的布拉格人那样吃喝。在这些坐满游客的馆子里,我只会感到深深的寂寞——它们适合情侣,而不适合幽灵。
我穿梭在老城,寻找心目中的馆子,终于在老城与新城交界的一条巷子里,发现了一家灯火通明的半地下的小酒馆(hospoda),里面乌烟瘴气,坐满了喝啤酒的本地人。侍者光头,身材高大,系着围裙,不会讲英语,而菜单也没有英文,不过我早在本子上记了一些捷克佳肴的捷克文,如今就按图索骥。我点了烤牛肉配酸奶油酱和蔓越莓,一扎布拉格独有的老泉啤酒(Staropramen)。
啤酒是刚从大啤酒桶里打出来的,而烤牛肉配上酸奶油酱很鲜美。已经晚上10点了,周围的人都在喝啤酒,电视正有一搭无一搭地播放着奥运女篮比赛,捷克语像一种晦暗不明的背景音。捷克的啤酒很便宜,10元人民币就能喝到0.5升的新鲜生啤。我又要了一扎,一口气喝下半杯,终于感到一种久违的归属感:这家暖洋洋的小酒馆正属于那些天黑后也不愿意回家的幽灵。进来一位肥胖的捷克大叔,戴着礼帽,穿着西裤,手插在屁股兜里,可因为太胖,看上去却像插在裤子侧兜里。他摘下礼帽,挂在衣帽架上,一缕稀疏的长发服帖地趴在额前。他在吧台前要了一扎啤酒,站在那儿,饮马一样一饮而尽,然后拿起礼帽插着兜飘然而去。
没错,一个老布拉格的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