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壮”伍绍祖
2012-12-29小石头
南方人物周刊 2012年34期
9月18日15时,伍绍祖在北京逝世,享年73岁。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我采访过老头两次,都在他南沙沟社区的家中。邻居大部分是省部级高官,也有一些文化名人,比如钱锺书的夫人杨绛。采访很愉快,几近无话不谈,出乎我的意料。
与李梦华、袁伟民不同,伍绍祖1988年空降到国家体委之前,不是体育的内行,而且还“不喜欢体育”——他只是国防科工委的政委,一名少将。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中国只夺得5枚金牌、人们喊出“兵败汉城”、李梦华下课的情况下,他到了体委工作。
两年后,中国“申奥计划”启动,而最初缘由,竟来自邓小平这位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在视察亚运会场馆时的几句讲话。伍绍祖说,要不是他曾经当过参谋,牢牢记住了小平同志当时随口讲的这几句话,或许就没有后来的第一次申奥。
第一次申奥以失败而告终。但是,在伍十多年的任期内,中国的奥运金牌量不断增长——尽管他一再申明,对这些并不感兴趣——作为一名“外行”,他的设想是,首先要把“全民健身计划”落实好,在此基础上展开“奥运争光计划”。
他还多次明确提出要严格禁止运动员服用兴奋剂。颇有些反讽意味的是,因为反兴奋剂工作做得好,他被国际奥委会请去做经验介绍,时任奥委会主席的萨马兰奇由此称赞中国是“反兴奋剂的模范”。
1992年1月30日,中国国奥足球队在吉隆坡与韩国比赛失利。10分钟后,江泽民给伍绍祖打来电话,说他看了比赛转播,很赞成韩国队教练讲的,一是心理因素很重要,再一个恐怕是一个队成熟起来要10年时间。
借着最高领导的指示,他开启了轰轰烈烈的足球改革。当时的窘况是,国家给体委的全部经费只有两亿多元,分配给足球的仅有一百多万元。1992年6月,北京红山口会议召开,为中国足球确立了职业化路径,至于成败,当然由后人去评说。
2000年5月,在61岁时被免去国家体委主任职务,转任中央直属机关工委副书记。若干年后,孟学农也走了他这条被罢黜的老路。按照常规,正部级干部要到65岁才退休。
老人的一家三代和毛泽东有些渊源——祖父伍如春比毛主席大15岁,二人曾是长沙第一师范的同学;父亲伍云甫参加了1927年秋收起义,得以和毛泽东熟识,让毛慨叹:“伍如春的儿子也来参加革命了!”
1939年4月出生在西安的伍绍祖,在延安长大。基于这种经历,退休后,他成为了“延安精神”的推广核心——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经常牵头带着一帮红色后代行走于红色江山。
1957年,他考入清华大学,攻读核物理专业,同样当过两年政治辅导员,随后以全国学联主席的身份到了团中央工作。但很快,“文革”爆发,他被打成“反革命”,和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全国青联主席王伟成为被批判的三巨头,一起被下放到河南潢川干校劳动。
正是这段时光,使得他和胡耀邦培养出了患难与共的亲密关系。让一般人艳羡不已的是,林彪外逃后,王震等人被解放出来,需要一个年轻人当秘书,经胡耀邦推荐,王震要了他这个“反革命”。
在王震身边呆了3年多,有一次王震去见聂荣臻元帅,伍跟着去了,聂帅得知他是清华的研究生,很惊讶,说秘书谁不能干啊,研究生少呀!就这样,他又被王震推荐给了主管国防科工委的张爱萍将军。
在国防科工委,伍绍祖连升多级,迅速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大军区干部,年仅43岁。
让人慨叹的是,1987年初,胡耀邦辞去总书记一职。“有人认为胡耀邦、伍绍祖是一伙的,体委那边呢,李梦华又出了刚才提到的事(即汉城奥运会只获得5块金牌,笔者注)。”就这么着,伍绍祖从一个仕途明星,成为国家体委主任。
基于这种大起大落的经历,在2008年的那个春夏之交,我问伍绍祖:回首你的人生历程,感觉自己光辉吗?老人的回答是:不光辉,有些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