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信
2012-12-29
南方人物周刊 2012年34期
我们仍缺少“雨果”
《白鹿原》终于上映了。能上映的只有公映版,也因此,人们对电影完整版是否“完整无缺”,似乎更感兴趣。电影审查官们的剪刀和他们的审查水准,与外界的期待历来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可以预见。
陈忠实的原著我很早就拜读过,可以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的煞费苦心。
雨果的《九三年》容纳和概括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其影响力及艺术魅力至今不衰。中国的《白鹿原》太少,陈忠实太少,接地气说人话的作家太少,这也使得人们对电影《白鹿原》有过多的期许。
期许和现实的落差,电影完整版、公映版与原著的落差显而易见,裸体画面固然好,但我们更愿意看到原著思想的深邃。
朱先生不再,原著主题思想不再,与白鹿原的分割为三的时代意义等量齐观。
我们的时代还缺少“雨果”,也还缺少很多。
——杨锦麟
(资深媒体人、香港卫视执行台长)
《三个白鹿原》
白鹿原,不再只是一部长篇小说、一部电影,它经历的曲JUi06GxzbYb7v0SkBMfveQ==折将是这个时代文化的一个标签。尴尬的境地,依稀看得见一线希望之光。
——Jenna-kim(新浪网友)
对白鹿原的切割,就是现在某些人对民族精神的切割、对公民意识的切割,结果就是,支离破碎,虚伪丑陋,完全迷失方向。
——叁太子(新浪网友)
如此厚重的一部巨作所牵动的历史背景、人物、事件实在是太磅礴,要把白鹿原——这一中国历史的社会写实模型在两个半小时内作为影像跌宕起伏地完整还原,是不可能的。因此,从影像的角度去欣赏,我觉得还是有很多值得称颂的看点:各种天色下辽阔壮观的麦田、或激进或幽远的秦腔,以及多舛的人物命运。
——杨静(出版人)
《iPhone 5背后的“实习生”》
用学生正常学习的时间追求地方经济收入本身就有违劳工法律,缺乏有效的教育相关监管机制,面对学生的反感和舆论的反对,只能用学生社会实践的美名幌子和相对于正常劳工报酬极低的补贴予以平息。
——小明兜(新浪网友)
《易社强 和西南联大 “先结婚后恋爱”》
恢复教授治校,则会有更多的西南联大或者真正的大学。
——玉不成器(新浪网友)
学校和教育的伟大之处就应该是令人把自己最优秀的资质发挥出来。
——且陶陶_乐尽天真(新浪网友)
《被扭曲的奥数》
当一个社会开始走向阶级固化时,那些越来越少的所谓能够走入上层社会的通路和方法,将会被无所不用其极地顶礼膜拜并反复使用,哪怕它是荼毒民族甚至是抹杀人性的。
——左翼修谱诺斯(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