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沿
2012-12-29
财经 2012年6期
焦点
激光近视矫正手术风波
【本刊讯】(记者 许竞)近日,台北医科大学眼科兼任教授蔡瑞芳宣布“封刀”,近六个月将不再开展激光近视矫正手术,并且表示因长期观察发现,不少当年做了此手术的患者,十多年后视力明显下降,因此决定不再做这样的手术。尽管蔡瑞芳很快对此重新做了更正,但由于他是当初第一个将激光近视矫正术引入台湾的人,其弃用手术的决定立即引起广泛关注。
激光矫正视力手术,也称“激光疗法”。最早推出的激光疗法是PRK,其后LASIK方法受到推崇。两者的原理相同,都是通过削薄眼角膜,改变角膜前表面曲率,使外界光线能够准确地在眼底聚焦,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只不过早先的PRK方法,是用激光灼烧眼角膜的表层,而LASIK则是削薄角膜基质,即在掀起角膜瓣后,对其下方的角膜进行灼烧,然后将角膜瓣盖回。
目前国内医院亦多采用LASIK,原因是LASIK术后疼痛感小,且恢复快。不过蔡瑞芳认为,LASIK完成后,角膜瓣盖回去却不愈合,虽不会形成疤痕,但病毒等致发炎物质可趁隙而入,长期发炎恐影响视力。
对此,上海眼科学会视光学与屈光手术学组组长周行涛教授对《财经》记者分析,炎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仪器的精密程度,以及患者的体质及病情,并且也有可能病患在接受手术前就存在眼角膜的隐患。这也是为什么要对每个病人单独制定手术方案,并在术前进行细致全面的检查与评估。
由于认为激光疗法长期安全性的评估尚不充足,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对激光疗法的审批十分谨慎。激光疗法最早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末,但直到1995年末,FDA才对其放行。FDA还通过审批认证的方法,4d938d4707fa326e9a8abae8949f0e72f6428984ba974f604844c6e2832e5878对激光设备进行管控,以降低激光疗法的风险,这也是迄今被证明降低手术风险最为有效的方法。并且,FDA建议患者可以选择单眼逐一治疗来规避风险,虽然两只眼睛同时手术显然更简单方便。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拥有的激光仪器约900台-1000台,由此可估算出国内每年约有60万-70万名患者接受近视激光手术,其中主要为LASIK手术。
“LASIK发生威胁视力的严重并发症的比率不到0.5%。”周行涛说,“随着目前仪器精度的进一步提高,特别是飞秒激光手术的开展,这个数字还会下降。”
关键词
一项禽流感变异病毒研究被封口
出于对公众安全的考虑,世界卫生组织决定,暂不允许美国、荷兰两个实验室公布对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变异病毒的研究结果。
人感染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死亡率高达60%。最近美国和荷兰的两个实验室称,借助基因工程技术使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发生突变后产生的变异病毒,能在哺乳动物之间、包括人之间传播。世卫组织召集了两个实验室的直接参与人员和全球流感问题权威人士开会讨论后称,与会专家一致同意继续禁止各国实验室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使H5N1型病毒发生变异的研究,同时强调对自然界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研究不能威胁公众健康,亦不应该急于公布有关研究的结果。
进展
中国解开女性缺铁性贫血之谜
中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中老年妇女缺铁性贫血的易感基因。这项研究发现,转铁蛋白、转铁蛋白受体2和TMPRSS6基因多态性与人体血液铁代谢指标存在显著关联,但只有TMPRSS6基因多态性位点与中国汉族和壮族中老年女性缺铁性贫血存在显著关联。
研究人员推测,TMPRSS6基因多态性位点可能是通过降低小肠铁吸收,从而增加人体患铁缺乏或缺铁性贫血的风险,其也可能是其他人种的缺铁性贫血的易感基因。
美研制人工“壁虎皮肤”
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安姆斯特分校的科学家破解了壁虎足部具有强大黏着力的奥秘,从而开发出超级黏合设备“壁虎皮肤”。其能够附着在光滑的墙壁上,并可承重达300多公斤。
此前类似的合成材料都是以模仿壁虎脚趾的刚毛为基础,但却很难实现大规模的组合。而这种合成的新材料除了可将电子产品等随意附着于墙面再与之分离外,还可应用于医学和工业领域。这一研究的关键创新在于以硬质纤维和软垫交织形成完全的黏合剂,实现软垫与附着表面的最大范围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