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网》
2012-12-29
财经 2012年6期
编辑推荐
新兴市场体制警铃
伊斯沃尔·普拉萨:康奈尔大学经济学教授
2012年,我们值得思考一下新兴市场的十年强劲经济增长是如何引发去年的政治转型的。街头运动正在向新兴市场的领导人传递一个清晰的信号:光有增长是不够的,而忽视这个信号必将付出代价。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新兴市场经济体稳步增长,但伴随着经济利益一同出现的是腐败横行,而腐败横行动摇着人们对维持增长势头所必须的深入改革的支持。
对普通民众来说,大规模腐败不一定看得见,因为尽管涉案数量大到令人咋舌,但其成本并不像低层次腐败那样能让他们直接感受到。但快速增长加剧了不平等性,人们对这类大规模腐败的感知也发生了变化。
在中国和印度等国家,快速的经济增长让大量人民摆脱了贫困。但全球化和快速增长带来的好处并不是均匀分布的,富人变得更加富有,而大部分人民仍在贫困状态中挣扎。在许多新兴市场国家,缺乏政治自由在给问题火上浇油。腐败、不公以及政治压迫造成了巨大压力,而且没有发泄这种压力的制度性渠道。
很难预测什么会触发群众游行,而经济问题是关键因素之一。
有些国家对最近发生的事件的反应是政治压迫、信息封锁或多种威权措施的综合。但“阿拉伯之春”显示了高压政治体制的脆弱,通过限制信息流动维持统治的合法性是行不通的。
充满活力的新兴市场国家给我们的主要教训是,只关注GDP增长最终可能不利于经济和政治稳定。尽管国民收入已快速增加,但如果领导人不能公平地分配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他们就很容易受到群众的反对。处理腐败是改善长期增长、维持社会稳定的关键。
这些国家需要采取措施帮助贫民摆脱贫困陷阱,给他们现实的机会改善其经济福利。这些措施包括扩大金融市场,让更多的人能获得信用和投资,增强社会安全网以保护经济弱势群体,增加教育的可获得性和平等性。
这些教训对发达经济体同样有效,因为发达经济体也在遭受不平等性恶化和腐败潜规则的问题。但对富国来说,重建经济增长才是当务之急。
新兴市场正面临着黄金机会,可以通过解决腐败等深层次问题来最大程度地汲取经济利益、锁定增长和稳定。去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表明,不作为的代价是沉重的。
《财经网》博客
欧债危机转为慢性病
史晨昱:财经专栏作家
欧债危机在经历多番惊魂时刻后,似乎柳暗花明。反复考验市场耐心的希腊债务谈判经历一拖再拖之后终于达成协议,希腊在3月20日的债务违约得以避免。
不过,谈判达成,并非危机已“一劳永逸”地解决,欧洲诸国最终走出债务危机的路途还很漫长。目前欧债危机仍处于主权债务危机、银行业危机和财政紧缩危机多重纠缠。
危机爆发以来,欧盟思路演进可概括为:先协议减免希腊主权债务,由银行等私人部门承担相关损失,再加上欧盟和IMF的低息长期贷款,帮助其债务负担逐渐恢复至可持续水平。然后,承受损失的银行业进行融资或重组,无法通过市场完成的部分由政府或EFSF(欧洲金融稳定基金)兜底,以增强市场对欧洲银行业的信心。同时,对EFSF进行扩容,防止危机继续向意大利和西班牙蔓延;由于欧盟内部扩容EFSF能力不足,设立SPV(特殊目的机构)寻找海外资金的援助。这三管齐下,欧盟力图在一两年内延缓债务危机的恶化。
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危机处理手法,对于干涸的经济而言无异于拆东墙补西墙。
自2010年5月接受首轮救援计划以来,希腊政府削减赤字的努力一直未能成功,对希腊的救援力度也一再超出各方预期。更糟糕的是,欧盟付出“血本”的同时,却没有换来回报,这无疑让欧盟开始担忧希腊的债务问题会否成为“无底洞”。
欧盟难以全面决断,正是复杂政治生态的软肋所在。欧元区实行货币统一后,成员国丧失货币政策,只保留财政政策。这些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内生经济增长能力落后的边缘国家,由于财政政策由各国国会掌控,自然多从本国利益考量,呈现稳定的经常账户赤字、政府财政赤字倚赖、高企的消费水平、高额负债等特征。
欧债危机的爆发展示出,在缺乏财政一体化的前提下迅速推进货币一体化,非但不会促进成员国经济水平与经济周期的趋同,反而会加剧成员国的分化。因此,欧元区要彻底摆脱欧债危机困扰并将欧洲一体化提升到一个新水平,加快实施财政一体化就成为必然选择。
若欧元区各国在财政一体化方面举步维艰,且核心国家与外围国家均不愿放弃欧元,那么维持现状意味着欧债危机将变得长期化与周期化,欧元区可能陷入日本类慢性病。
《财经网》消息
中国东盟中小企业合作迎“蜜月”
【《财经》实习记者 胡维佳】中国与东盟中小企业合作将进入“蜜月期”。2月15日召开的“中国-东盟中小企业贸易中心”推介会上,马来西亚刘蝶集团透露,近期已在中国江苏省常熟市投资建成了一座拥有200多个商铺的商城,旨在打造“中国-东盟中小企业贸易中心”。
马来西亚刘蝶集团执行董事刘义忠表示,该中小企业贸易中心的建立,将为双方中小企业合作搭建又一新平台,东盟国家中小企业可借助贸易中心区位优势将经贸合作向中国内地延伸,进而推动双边贸易的持续增长。
香港写字楼租务开支全球居首
【财经网专稿】日前,DTZ戴德梁行最新发布的全球写字楼租务开支报告显示,与去年一样,香港仍是全球写字楼租务开支最昂贵的市场,每个工作间的年度租务开支为25160美元。
报告认为,业主加租的幅度较高,及写字楼供应紧张是导致租金快速上涨的主要原因。
亚太将成全球最大航空市场
【财经网专稿】2月15日,欧洲空客公司发布了未来20年亚太地区航空市场预测,各航空公司将新增飞机约9370架,价值1.3万亿美元,占同期全球新增100座级以上飞机总量的34%。届时,亚太地区将超过北美和欧洲,成为全球最大航空市场。
上期本刊高关注度报道
2月20日-2月24日
1中美新平衡
2“建国任务尚未完成”
3“还有比面包更可贵的”
4未完结的反思
5大变局下中国法治的顶层设计
6平常心看民间借贷
7意大利养老镜鉴
8主动构建主流政治文明论述
9澄清五大认知分歧
10 油价国际接轨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