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市进入调整期 半月票房降至5亿元
2012-12-29朱玉卿
综艺报 2012年6期
“情人节”之后,缺乏可以撑起市场的新片上映,众多影院不得不靠节前上映的进口片《碟中谍4》《地心历险记2》和国产爱情片《爱》等维持排片。至此,从年前12月份中旬开始的观影高峰在持续近3个月后终于告一段落:2月下半月,国内影院共产出票房约5亿元,环比上半月大幅下降36%。即便可统计天数少了1天,如此降幅也意味着整个市场已经开始震荡下行。
市场进入调整期
人次与票房双回落
新片乏力直接影响到观众的观影积极性,从影院终端传来的数据显示,这半月国内影院共排出场次67万多场,环比微增5%左右;但观影人次只有1360多万,环比缩水600多万人次,减幅达近35%;产出票房约5亿元,环比缩水近3亿元,减幅高达36%,呈大幅回落趋势。但整体市场与去年同期相比出现规模效应:放映场次大增近28万场,放量70%以上;观影人次放量近500万,增幅达55%左右;票房增加近2亿元,增幅高达62%。
纵观2月,由于影院终端市场的持续拓展,国内近3000座影院的放映场次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全月共排映142万多场,环比1月扩容10万多场,增速达8%;共有3500多万观众走进影院,产出票房近13亿元,如此成绩虽然环比1月份微降10%左右,但考虑到可统计日期减少2天,2月份的战绩依然可观。与去年同期相比,放映场次增量52万多场,增幅达58%;观影人次放量830多万,票房增3亿多元,增幅均超过30%。除了节假日因素外,《碟中谍4》的贡献不容忽视。
院线经营模式待突破
受整体市场回落影响,在国内各院线榜单上,大部分院线的观影人次和票房环比均大幅下滑。其中万达电影院线这半月放映场次环比增12.7%,但观影人次环比减约30%,票房减幅达36%。中影星美院线和中影南方电影新干线的观影人次及票房减幅均达37%。上海联和电影院线、广州金逸珠江院线、北京新影联2dcaafefcde891ce6b29da2f79ec612b622a052dba471938965eefc78f14345e等院线的情况与上述院线大同小异。
以大城市大影院为主的院线市场表现不尽人意,以中小影院为主的大地院线这半月也受市场大盘拖累:观影人次环比和票房环比均缩水40%左右,甚至超过国内院线的平均减幅。电影市场的整体回落固然有周期性因素,但除了入市影片、观影氛围等因素外,也给当前院线的经营模式敲响了警钟。
目前,国内大部分院线仍靠扩张新影院来提高整体实力以及市场占比,但一旦遇到市场低谷,很多隐藏的问题便集中凸显,比如过于依赖节假日效应、过高的人员成本支出和影院租金支出,以及过于昂贵的设备等,都将摊薄院线和影院的收益。
当前,“降低票价”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入市影片的质量又难以有持续保障,如果院线和影院不改变高投入、低产出的经营模式,将很难实现良性运转。
半月新增影院19座
在这半月国内影院票房榜单上,北京、上海和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的大影院纷纷回到榜单前列,其中位于北京的首都电影院、耀莱国际影城和位于上海的万达国际影城稳居榜单前三甲。在影院票房榜单前100名的影院中,位于北京、广东和上海3大区域的影院占据38座,产出票房1.46亿元,占去37.5%的市场份额;其中万达院线有39座影院的名字出现在票房前100影院榜单中,占比市场份额的37.4%,而中影星美院线和中影南方新干线旗下的影院则占据11座和9座,各占比10%左右,三大院线旗下的59座影院分去58%的市场份额。国内电影市场区域的不平衡和院线之间实力悬殊依然是客观事实。
即便是这些大影院,半月内的观影人次和票房也大幅下降,最多降幅甚至高达75%。这半月,国内拿到影业资质的新影院只有19座,就数量而言,与上半月的32座相比减少了40%。2月全月,国内新增影院总数为51座,与火热的1月份相比减少了56座,减幅超过一半。这也是自去年以来,单月新增影院最少的一个月。尽管现在就猜测影院投建降温为时尚早,但与单纯的数量增长相比,影院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盈利模式将是影院投资者和运营者考虑的首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