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片“风暴”
2012-12-29徐江
综艺报 2012年6期
投资人的油水一旦都被榨干了,那影院可能就又离改成游戏厅和饭馆的年代不远了。
自从媒体曝出中国内地对美国影片的引进份额2012年起将有所加大之后,在网上就时不时看到影圈人士的小悲叹和小牢骚。一上来当然是心生同情,可再往深里想,其实不必。
媒体对于份额增容的报道一直捕风捉影,有说15部的,也有说20部的。最近的说法,终于稳定在14部。加上原定每年引进的20部,一年34部的数字有点吓人。“春节——情人节——五一——暑假——国庆——新年”,到目前为止一共也就“满打满算”六个热映档,分到每个档期,平均会有5—6部美国电影占据中国的银幕,你说广大的国产片,或其他国家的影片还有活路?
但是且慢,我又仔细估算了一下:增加的这14部人家都有前提——特指IMAX或3D电影,就是说它们对寻常的电影冲击并不大。考虑到这两年来,全国IMAX和3D放映场地剧增,国产片目前从效果、数量上都很难满足这种扩张。从这个角度说,14部新增配的美片倒像是来“救市”的援军了。再回头想想这几年,每个档期虽说已经是同时几部美片在撑票房的场子,但热映拿走大额票房的毕竟还是那么几部,可以想见——在可见的一两年内,除了IMAX和3D影迷,能被美片拿走的常规票房部分,依然不会有太多变化。除非是哪一年老美弄出了三部“阿凡达”式的巨兽,而国产电影又退步到了彻底不能看的地步……
其实所有引进条款里,真正带给美国片常态票房上实惠的,倒是分账比例的改变。估计有的院线会哭穷了。但是美片在院线分配上比重的增加,会不会也启发国内市场的管理者,给国产片在院线分配上再让一些利好呢?这倒值得呼吁一下。影院投资人的油水一旦都被榨干了,那影院可能就又离改成游戏厅和饭馆的年代不远了。
影人们在网上抒发忧患的那几天,正值我每天下班迷上看老罗马尼亚、前南斯拉夫影视的时段。尼古莱斯库的《复仇》《青白的手》《最后一课子弹》,还有《神秘的黄玫瑰》系列;《开往克拉列沃的列车》《苏捷斯卡战役》《黑名单上的人》——《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就更不用说了……那些作品恐怕也都是在没有实施分级制、审查机制很严的环境下拍摄出来的。但它们的艺术性,恐怕也不是同时期一般的美国电影佳作所能比拟的。可惜的倒是我们,在同样的生存环境下,没有给后人留下值得回味的影视作品。
总听说艺术家们抱怨,却很少能看到每个人,根据环境施展自己才华的努力。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国内文艺人才共同的特色。思及于此,我会想起那些潜伏在岁月深处曾经打动过我的电影,比如日本的《姊妹坡》,前苏联的《丑八怪》《合法婚姻》《白比姆黑耳朵》……那些注目悲伤而又不刻意去渲染阴影、让人们能鼓起在困难中生活下去勇气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