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东方梦工场不至成为“富士康”

2012-12-29列孚

综艺报 2012年6期

  如果这些阻隔未得到相应改善,某些传统未得以突破,第二个“富士康”就会成为电影人挥之不去的阴影。
  
  好莱坞梦工场与中方两个机构合作,在上海筹建“东方梦工场”,据相关资料透露,中方占股55%,梦工场占股45%,中方是控股股东。
  毫无疑问,在此次合作中,梦工场将提供制作设备、动画技术人才培训、动画制作和市场营销方面的经验,面中方则主要提供场地、厂房等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核心技术仍掌控在美方,虽然中方是控股股东,但就像一些中外合资汽车厂那样,核心技术却属于外资方。
  动画制作同样属于劳动密集型创意行业。现在最大的问题在于,这家名为东方梦工场的动画制作公司是否会成为代工企业?正如iPhone也很先进,但需要代工工厂才能够将之推向市场,如比较知名的大代工工厂富士康。这个东方梦工场会成为新的“富士康”吗?
  之所以有这样的疑虑,首先,我们的人力成本较低,假如一个资深设计师在美国是月薪三万美元,在中国,可能只需二万元人民币。梦工场所培养出来的美术设计人才在中国从事这项工作时,就为梦工场节省大量人力成本。再比如,普通一个着色员月薪也就四五千元人民币,但在美国则需三、四千美元。倘若是一名电脑特技工程师,其工资待遇会有更大差距。美国人会不会打这方面的主意,特别是当中方的创意离国际市场所需有较大距离时?这就导至创意权仍掌握在美方。由此,这家中美合资电影公司无疑成了代加工工厂,尽管市场收入分配上因为我方是大股东会获利多些。可是,这真的很有意义吗?
  进一步说,若以梦工场为主的主创团队打造出来的影片,因为文化观念、意识型态方面的因素,其在海外会有很大市场但却未必适宜中国内地市场的时候,所谓“富士康”的疑问就更大了。
  我们关心的是,如何才能让东方梦工场不成为“富士康”?
  惟一的办法就是创意权必须全部或大部份绝对属于中方。道理很简单——所有技术都必须服从于创意。
  可是,我们的创意宥于传统观念和对外部市场需求的陌生感(虽然是相对的),加上整个软环境不理想(例如各种法律规范不到位、创作自由度和想象力的匮乏等),阻窒严重。
  此外,中国人相较而言形象思维方面不太强,虽然《西游记》《封神榜》《聊斋志异》等是中国罕见的形象思维的结晶。但这些都是几百年前的东西了。具体到动画电影,我们只能拿出五十多年前的美术片《大闹天宫》来证明我们曾经的辉煌。这,只能让我们更担忧中国电影当代创意的缺失。
  中国当然拥有创作人才,但如果这些阻隔未得到相应改善,某些传统未得以突破,再加之占有更大市场的梦工场本身就很容易获得话语权,第二个“富士康”就会成为电影人挥之不去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