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2012-12-29孙海涛

新课程·上旬 2012年5期

  摘要:中学数学教学目标体现了用新课改、新理念、新思维进行教学,使学生获得新方法、新知识、新能力,进而提升创新素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实现师生课堂互动、协作,促进师生能力的共同提升与增强。
  关键词: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交流;能力提升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不断更新,合作学习被越来越多地引进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成为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我结合教学实践,现就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含义和要求
  合作学习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数学课堂学习任务,按照明确的责任分工进行的互助性学习。旨在促进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互助合作,达成共识。重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的潜在意义,注重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小组合作为形式,力求集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
  二、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负效应及原因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大多数教师运用合作学习方法时,只注重自己的课时任务,忽视了合作学习的实效。研究分析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点:(1)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方法认识不足。(2)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评价只注重小组的探索结果,没有让不同的学生展示自己独特的见解,挫伤了个别学生的锐气。(3)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一些优秀学生及表现欲较强的学生成为主角,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观点不够重视,成了陪衬。
  三、数学教学中有效合作学习的对策
  1.组建科学的合作学习小组
  科学的构建学习小组,既是学生合作的基础和前提,又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因此,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基础上,结合每个学生的综合评价,科学合理地搭配成若干学习小组。选派具有较强责任心、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强的同学任组长,以保证合作学习的正常开展。待条件成熟后也可以采取轮岗,让每个学生都有公平锻炼与展示自己的机会。
  2.创设适宜的合作学习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感受成功的喜悦。教师要有意识地给他们多创造一些表现的机会,营造宽松的合作学习氛围,同时教师要主动和学生进行交流,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活跃,探索热情就会更加高涨,课堂就会更加生机勃勃。
  3.设计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
  教师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要有明确合理的任务和目标,使学生产生合作学习的愿望。教学问题的设计应难度适中,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生动性、探究性和创造性。如,在学习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后,组织一次“探究中点四边形的形状”的小组合作活动。可设计:(1)顺次连接任意四边形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2)顺次连接矩形、菱形、正方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3)在什么条件下,中点四边形是矩形、菱形、正方形?各小组围绕目标通过操作、探究和说理,基本都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对中位线定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跟踪指导合作学习过程
  当学生围绕合作学习目标开展学习时教师应全程参与、适时指导。一是要进行合理而有效的引导。二是融入竞争机制。针对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理,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使合作学习更具有实效、高效性。三是及时介入,适时点拨。尤其是在遇到障碍时教师要给以引导;当小组活动开展顺利时给予表扬。如,在教学“平面镶嵌”时:(1)如果用其中一种正多边形镶嵌,哪几种正多边形能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2)如果用其中两种正多边形镶嵌,哪两种正多边形能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开始时学生无从下手,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找出实例,如,经常看到用地砖镶嵌的图案,这样学生很容易找到突破口,问题迎刃而解。
  5.科学评价合作学习结果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及改进教师的教学。”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合作的情感、态度、表现等及时进行恰当的形成性评价,指导学生相互评价和自我反思。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成果的合理部分,不刻意求全,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合作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
  总之,合作学习有效地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对有差异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运用得好,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只要准确把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在充分挖掘教材潜力、知识点、着力点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正确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就能产生很好的作用,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作者单位 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