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到渠成
2012-12-29董翠霞
新课程·上旬 2012年5期
摘要:课前预设在整个新课程教学环节中是重中之重,只有课前用心准备好课堂预设,才可能使成功的高中化学课堂水到渠成。
关键词:课前预设;资源优势;教学情境;情感教育
从2008年到现在,我省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已进入第五个年头,作为工作在一线的化学教师,我感触颇多。在课程内容上,新教材更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探索性;它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贴近学生实际,体现实践性。它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突出化学基本理念的主导作用,注重在社会背景中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既然新课程有诸多优点,对于教学第一线的化学教师,该如何转变教学方式,把握新课改的精髓,把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有效地执行下去?笔者的体会是精心准备好课前预设,因为有效的预设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有章可循,它在整个新课程教学环节中可谓是举足轻重,有了高质量的课前预设,高质量的课堂才会成为可能。那么如何做好课堂预设呢?
一、重视学生本身的资源优势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为了使学生从思考中获取知识,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知识有充分地了解。学生是我们教育的对象,更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生是社会中人,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人生阅历,即所谓的学生经验,因此,教学活动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这也是最高的教学技巧所在。
基于以上分析,我在进行课前预设时重点从两个方面予以关注:
1.巧用学生的社会信息资源
每个学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社会信息资源,在课前预设时应该充分顾及这一点。在化学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资源,会减少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有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例如,在学习乙醇的性质时,可以用如下问题引入:谁能说出关于酒的诗句?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乙醇?发现孩子们群情激昂,连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也高高举起了手。看来,每个学生在心底里都渴望得到关注,学生智力活动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表面看起来智力较差,有惰性和落后的学生,其实往往是激情的贫乏和精神的疲沓,或者说是与他的激情世界未得到开发有关。
2.构建开放式课堂
一个好的教师能够创设一种愉悦、和谐、充满人文情怀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能够平等对话,完成情感交流;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能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会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和引导者,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大胆质疑、勤于动手。在设计每一节课时,都应预留一定的时间空白,让学生有时间自学、思考、讨论、探究、归纳,努力营造和谐宽松的探究氛围。只有当教师不把知识的积累和知识量的扩大视为教学过程的最终目的,而只是当做发展认识和创造力以及喜好钻研的灵活思考能力的一种手段的情况下,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智育(斯宾塞语)。例如,在学习鲁科版必修1第1章第2节探究氯水的成分时,我设计了以预习作业为主的“自助餐”式导学案,导学案中附有本节的学习目标和考试大纲,让学生根据自身基础自选性地完成导学案中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原理,大家畅所欲言,找准了合适的试剂,同时为了节约时间,让不同的小组做不同的实验,最后汇报交流,共同分享实验结果。事实证明,这样的操作形式还是比较成功的,不但能按时完成探究任务,而且每位同学都动手做了实验,体验了探究过程,合作交流阶段总结也都很到位。当然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有些同学操作不规范,所加试剂量不能很好控制。但对反应原理这块,基本上同学们都能说出如何反应,并利用教室四周的所有黑板,学生三人一组,每个人都有练习的机会,由一对多实现了一对一。下课铃响时每位同学都能正确书写相应的离子方程式,较好地完成了学习目标,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尽可能设计具体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据特定的教学内容,设计出的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学生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新课程倡导多元化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情境教学以其特有的魅力备受青睐。那么,应该如何创设教学情境?怎样的教学情境更具有教育价值?
教师可通过各种途径创设情境,例如,在学习鲁科版必修2第2章第2节化学反应速率的引入时,可以展示有各种颜色塑料袋的树的图片。
又如,学习到鲁科版必修2第3章第3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一课“乙醇”时,我通过一组漫画图片引入新课,在学生兴奋看漫画之余,适时提出几个问题:为什么人们社交聚会喜欢用美酒助兴?为什么饮酒后有飘飘欲仙的感觉,喝多了又会头晕、呕吐?交警用的酒精检测仪的原理又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另外,化学学科所特有的有趣的实验现象、生动的视频片段等等对创设情境都有很好的效果。在运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时,一定要注意情境的质量。首先所选情境要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并尽可能一直伴随课堂教学的展开与结束,让学生在分析解释情境的过程中获得认识,然后将获得的认识进一步应用。例如,在学习鲁科版必修1第2章第3节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时,以医生为头晕患者开具的治疗缺铁性贫血处方(硫酸亚铁片和Vc片)引入,从课的开始到结束,都是围绕情境,产生问题,获得认识;其次,选取内容应与教学主要内容密切联系,并能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例如,在进行原电池原理的应用教学时,让学生分析美国的自由女神像随着岁月的流逝,病得越来越重的原因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从科学的视角解释分析社会、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这也是科学素养的核心。
三、注重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因素往往会影响学习的效果。教师在课堂预设时,应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感染学生,并促使其自觉接受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要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努力尝试。教师要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建立融洽的师生交流渠道,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在进行化学课前预设时,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会给教学注入活力;创设情境生动活泼,能让学生耳目一新;学习资源充分利用,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有了这些扎实的准备,厚实的铺垫,成功的高中化学课堂一定会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 河南省郑州市第十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