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快乐识字教学的分析
2012-12-29董苓
新课程·上旬 2012年5期
摘要:在中国文化系统中,文字处于基础性地位。没有文字就没有可以记录的文明,没有文字,人类文明也无法延续。小学作为人的启蒙教育阶段,一方面学生对于系统的文字学习还比较陌生,直接性的文字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另一方面由于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性,使其在学习文字方面正处于一个黄金期。基于该认识,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小学生学习文字的黄金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文字的效率,以保证小学生此后的学习需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快乐识字;教学方法
文字是学习一切人文学科的基础,短如词语,长如诗歌、散文、小说等均由不同的文字组成。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讲,学习文字是进行继续性学习的重要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字的工具性特征日益明显。但是,传统小学识字教育中死记硬背的模式使学生非常苦恼,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也不理想。因此,新的形式——快乐教学应运而生,其核心理念在于通过多种教学模式不断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一、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在学习识字之前大都刚刚完成拼音学习,拼音学习主要是发音和听力的训练。而识字主要是对于文字形象的认识,是一种关于形象思维的认识。那么,在进行识字教学之前我们便会面临一个问题——听力思维如何向视觉形象思维转变。因此,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要做好准备工作,这些准备工作主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其核心理念便是要最大限度地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接受知识转变,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上课之前,教师要准备一些卡片,将上课要教学生的字写在卡片上面,笔画越简单越好,像天、大、小、上、下、人等都是很好的选择对象。在课堂上要不断引导学生和这些生字“相识”,由于这些字都比较简单,很多学生都认识,这时教师可以问学生是如何知道这些字的,学生会说电视上看见的、爷爷教的、妈妈告诉的等。在学生做出回答之后,老师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比较陌生的字给孩子们看,学生因为有先前的兴奋情绪,会对这些陌生的字产生十分强烈的求知欲,极大地增强了他们识字的主动性,增强了他们的识字兴趣和识字效果。
二、课堂游戏,轻松识字
课堂是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90%以上的教学活动都是在课堂中完成的。因此,课堂环境及课堂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其特殊的年龄条件,传统的课堂模式已难以满足他们的游戏需要,游戏是孩子们的生活,游戏思维是他们最容易接受的思维模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游戏课堂的创设,这一点对于识字教学来说尤为重要。对于初识文字的小学生来说,让他们每天认识十几个字是比较困难的,即使记住了,也容易忘掉,学习效率和质量并不高。因此,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开展多种游戏,使学生能够在游戏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完成识字,教师也能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完成教学活动。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猜字谜,使学生在参加字谜的过程中对所猜的字有一个非常全面的了解,进而在游戏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这种字谜课堂的教学效果如果能够延伸到课后,在课后学生对于收集字谜和识字的积极性就会大大增强,既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字得到巩固,同时也使学生在不自觉的“游戏收集”过程中完成自学,从而拓展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阅读识字,其乐无穷
学习任何语言,阅读都是巩固和扩展知识的有效途径,对于小学生识字教学来说,阅读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将阅读训练和日常的识字教学相结合,一方面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生字进行详细的解答,另一方面可以在课堂的生字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记忆性的阅读,教师要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给学生提供必要的阅读建议,推荐适合和受到学生喜爱的儿童读物。其中,童话故事类图书是首选对象,这类图书也是学生比较喜欢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以讲故事的方式与学生共同阅读,之后鼓励学生进行相互讲解,让学生找出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不认识的生字,教师对其进行逐一讲解并作出积极的评价。这个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的阅读欲望,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养成自主识字、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师还可以定期开展故事大会、朗读比赛等班级活动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检验,让学生在阅读之前自主完成对陌生字的认识,让他们利用字典等工具完成认知,当然,这些教学活动要师生共同完成。通过这样的阅读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小学生多认字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孩子们识字的自主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郭金霞.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J].吉林教育,2009(23).
[2]薛书敏.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0(13).
(作者单位 江西省乐平市众埠镇高桥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