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职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

2012-12-29余红銮

新课程·上旬 2012年5期

  摘要:由于种种原因,与其他中职课程相比,地理教学可谓举步维艰,课堂教学效果甚微。通过立足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激发并维持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等方面都可以提高中职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地理课堂;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意味着教师能够有效“讲授”、有效“提问”(并“倾听”)学生、有效地“激励”学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今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并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和方法,获得广泛的地理活动经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地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现就如何提高地理课堂的有效性这一问题作以下初探。
  一、立足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
  要了解学情,才能以学定教。了解学情,主要是了解每个学生的现有知识起点和判明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只有了解学生情况,教学设计才能有针对性,教学过程才能有效。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
  灵活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学习资源(包括媒体资源)是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首先,教师要把教材信息、资源信息转化为自己的信息,明确教材编写意图;其次,要根据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学习任务;最后,要吃透教材内容的重难点,知识的生成点,情趣的激发点,思维的发散点,合作的讨论点,学生的质疑点,知识的引申点等。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树立正确的课程意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要“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教”。
  三、善于激发并维持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进行有效教学
  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具备对学习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才能乐在其中,才能勤奋地学习。
  1.引入生活中的地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
  地理课上应该尽可能地应用贴近生活、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充实课堂内容,切忌单纯地用教材中的理论,这就要求地理教师的见闻要广。还要考虑到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将一些与课本知识有联系又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搬到课堂上来。同时,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巧妙地预设疑问,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就可以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努力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相当一部分地理教师大多沿袭着“教师在讲台上说,学生在下面听”这一教学模式,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很不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所以,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主体自学、预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大胆质疑,哪怕学生的观点与结论不一致,也应给予宽容。同时还要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从事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例如,在高二旅游班学习《中国旅游地理》中浙江省的旅游资源时,完全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让学生边旅游边学习雁荡山风景名胜区的火山流纹岩地貌、三折瀑以及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出来看看楠溪江的水秀、岩奇、瀑多、村古、滩林美的特点。通过这种实地考察,不仅能增强理解,加深印象,而且可能会有自己的新发现,产生新的体检,更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好的教学效果。
  四、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进行有效教学
  好的教学情境的设计可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一开始,教师可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利用问题,巧设悬念,激起疑惑,启发思维,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新的知识,效果是很好的,这也是老师常用的课堂导入方法。例如,用幻灯片的形式或者以视频的方法播放东北地区丰富的冰雪旅游资源,奇特的火山岩熔地貌,复合的民族风情,受多种文化影响的建筑艺术,让同学们对这些景点惊叹不已,这时趁机提问,东北为什么会有这些特色的旅游资源呢?巧设悬念,使学生带着问题饶有兴趣地进入到“东北旅游地理环境”知识的学习中去,效果不言而喻。
  此外,在课堂教学这一环节应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使他们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亲历亲为,能力得到锤炼和提高。正如有的同学说的那样:“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记不住,只有动手做才能学得会。只是告诉我,我会忘记,只是演示给我,我会记,如果让我参与其中,我就会明白。”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亲历亲为的体验,对学习效果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参与其中,亲力亲为,才能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1]张玉强.谈地理体验性学习的课堂操作要略[J].内江科技,2010.
  [2]肖光华.中学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地理教育,2009.
  (作者单位 浙江省温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