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效课堂的内涵和范畴
2012-12-29王成中吴学芳何杰
新课程·上旬 2012年5期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效”二字被广泛运用,一些课堂教学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一些课堂的浮躁、虚假现象尤为突出。一味追求外表的热闹、形式的怪异和庸俗的时尚,导致了课堂的低效,甚至负效。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教学呢?关键在于要弄清楚高效课堂的内涵和范畴,找准高效课堂的师生定位。
一、高效课堂的内涵
要弄清楚高效课堂的内涵,就要先弄明白什么是高效课堂。高效是相对低效而言的,高效是指变少、慢、差、费为多(内容多)、快(速度快)、好(效果好)、省(时间省),变事倍功半为事半功倍,它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又好又快的发展的充分体现。这样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
具体来讲,高效课堂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提高课堂效率,效率高就是课堂达成度高,即学生知识掌握扎实,课堂检测分数高。二是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效益大就是课堂发展度大,即课堂上学生学习兴趣浓,行为习惯好,能力提升快,素质发展全。三是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效果佳就是课堂满意度好,即课堂教学目标、形式与内容达到和谐的统一,达到过程与结果的完美结合。
二、高效课堂的范畴
有人说,新课改背景下的高效课堂就是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绽放生命色彩。这句话突出了课堂上学生的发展问题,但我认为高效课堂不仅是要让全体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分数和素质的提高,还要能使教师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即,高效课堂包括学生高效和教师高效,两者之间是相互依托、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关系。实现师生双赢的课堂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
(一)教师高效是学生高效的前提和基础
教师高效就是通过实施课堂教学,使教师在课堂上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这需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大部分学校采取以下三种方法来提高和促进教师成长。
一是把教师派出去学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转变教师观念,求取先进教学经验。二是邀请校外知名专家、名师到校传经送宝,吸取他人之长。三是开展校本培训,通过说课、赛课、技能竞赛等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以上三种途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但效果不太明显。究其原因是没有触动教师的灵魂,还处于“要我学”的层面。如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呢?关键在于教师要沉下心来走进课堂、走进学生、走进问题。
1.走进课堂就是要有“干一行爱一行”“既来之则安之”“不能改变现实,就要适应现实”的工作态度。
2.走进学生就是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歧视、不打击学生,蹲下来和学生交朋友,教师的眼睛要和学生处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关心爱护每个孩子。教师只有真正地走进孩子心里,充分相信每一个孩子,才能实现教学相长的教学目标。
3.走进问题要求教师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使教师在解决学生问题过程中得到发展。
(二)学生高效是课堂高效的核心与关键
评价一堂课是不是高效,不是看教师的素质有多高,而是看学生是不是达到了高效,那么,什么是学生高效呢?总体来说就是课堂上学生的成绩和素质高效,每一分钟和每一个人高效。分数是最为重要的评价依据之一,同时,我们也要培养学生“真善美”的素质。“真”就是陶行知先生说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之“真”。“善”就是具有感恩心、报国心,只有学生真正懂得感恩了,有责任感了,才能好好学习。“美”就是一种不懈追求的精神,一种与困难作斗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再就是在有限的40分钟里抓住每一分钟,争取效益最大化,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分钟都有收获。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高效课堂的内涵就是课堂效率、效益、效果最大化。高效课堂的范畴就是师生在课堂上都要高效,这样的课堂才叫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刘金玉.高效课堂八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6.
(作者单位 重庆市武隆县羊角镇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