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素质教育之我见

2012-12-29王秀

新课程·上旬 2012年5期

  21世纪的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其实质是人才的竞争。现在的中、小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如果今天他们没有打好全面素质的基础,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就会陷入被动,就难以屹立于世界之林。所以,实施素质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笔者通过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和体会,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不仅要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1.校长、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校长是学校的主要负责人,其担负着贯彻教育方针、培养新人、塑造未来国民灵魂、提高民族素质的责任。所以选好校长,提高校长素质任重道远。面对新世纪的要求,校长应高瞻远瞩,应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走在前列,自觉地将个人与民族事业联系在一起,以自己的高尚行为教育学生,要爱祖国、爱人民,使素质教育工作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清末便以“翰林革命”而闻名,他为人正直,勇于改革。在任北京大学校长时,他冲破封建礼教的罗网和社会舆论的阻力,首创我国大学生男女同校之先例;他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为新文化运动和马列主义的传播作出卓越的贡献,其行为和人格对学生产生了极大影响。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起着关键的作用。首先,教师要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和高尚的道德修养,要有严谨的治学精神和高尚的道德修养。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其次,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更好地授业解惑。“打铁须先本身硬。”教师的知识储备状况,直接关系着教学的质量与效果。为了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掌握计算机和外语已成为对教师知识素质的新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及时“补课”,以适应时代发展。实践证明,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素质,教师首先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会有高水平的素质教育,才能培育出高质量的人才,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第三,教师的任务是培育人才。立足点是学生的现在,着眼点要放在学生的未来。教师传授的知识总是有限的,而被他所激发起来的思想、感情、大脑和心灵迸发出来的力量却是无限的。如,陈景润的中学数学老师在讲课时给学生们提出了哥德巴赫猜想,学生中的陈景润把哥德巴赫猜想铭刻在心,成了他攻克的目标,艰苦奋斗二十年,终于摘下数学的“皇冠”。第四,教师应该善于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人才,当现代的“伯乐”。英国化学家戴维的成就众所周知,但他说:“我一生中最大的发现是法拉第。”法拉第家境贫寒,从小就在工厂里当学徒,顽强地坚持自学。他在一次听完戴维的科学演讲之后,把自己的记录整理成册子,寄给了戴维,颇具慧眼的戴维整理讲稿时发现了法拉第,收他为助手,法拉第在他指导下,走上科学研究的道路,成为世界电学巨匠。
  2.学校是培养人的摇篮,教师应尽力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客观环境
  学校是学科学,善行为的场所。好的环境有利于学生控制情绪,陶冶情操,并能净化心灵,启迪智慧,激发灵感。
  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教育人、塑造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都是发挥了“人”的作用,所以,优化学校自然环境是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二、家庭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子女的第一座学校。家庭教育对子女的影响至关重要,父母的言行会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众所周知,宋代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文章《伤仲永》,主人公方仲永,五岁就能作诗,“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可谓“神童诗人”。当时一些人为求仲永作诗,或送钱财给其父亲,或请其父亲做客,其父亲见有利可图,每天带着仲永迎来送往,应酬宾客,白白耗费时间和精力,不让他继续学习。仲永从此便无长进,数年之后就“泯然众人”。事实证明,即使是“神童”,没有良好的教育也只能一事无成。
  三、减轻学生负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和引导,培养他们勤奋学习的精神,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努力提高课堂效率。具有表达能力的教师可多采用讲解法,具有美术特长的教师可通过制作教具实现直观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等。给学生充足的活动实验时间,组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如,开展“小制作”“小发明”等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合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教会了学生思维的方法,可使学生从死读书、读死书、无止境的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减轻学生的负担。“减负”这一重大举措已受到了全社会的欢迎。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树立教育的新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
  (作者单位 山西朔州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