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2012-12-29陈方祺
新课程·上旬 2012年5期
摘要:新课改给小学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同时也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改变教育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简要阐述了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落后
理论指导实践。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注定了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先进的、科学的教学理论能促进教学实践的发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反之,落后的教学理念则会阻碍教学的进步,使课堂教学停滞不前。而目前,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理念比较落后,才导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仍存在师生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和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灌输教学模式,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2.课堂教学过于呆板,缺乏灵活性
小学语文课堂本该是轻松、充满童趣及激情的课堂,小学生能在课堂中快乐地学习。但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却十分呆板,老师在教学中使用过于成人化的语言,教学方式单一,对学生缺乏感染力,教学节奏过慢或过快,课堂上缺少师生间的互动,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课堂气氛压抑沉闷等,这些问题都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造成了很大影响。
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提高自身的语文修养
名师讲课如行云流水,古今典故信手拈来,教学过程收放自如,课堂气氛活泼、有激情,学生能跟着老师的思路在浩瀚的语文世界里遨游。但一般老师的课堂教学却显得十分沉闷,老师在语言上缺少变化、能引用的典故较少,使得在优美的课文面前,讲得十分逊色,无法传达出课文的美感、内涵,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会抹杀学生的语文兴趣。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教师的功底不够,语文的修养不足。所以教师首先要提高个人的语文修养,博览群书。
2.课前认真钻研教材
想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必须在课前狠下功夫深入钻研教材,或集体备课,或合作探究,确定文章的重难点,把握文章的内涵,并精心准备课堂中情境的创设和教学设计,通过认真备课,才能在课堂中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家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离不开思考,没有问题的学习是不可行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质疑,这样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具有巨大的帮助。首先,教师要设法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缩短学生间的距离感。这就要求教师用温和的态度来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亲切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从心理上不再害怕老师,从而接受老师,才能和老师多沟通、交流,才敢提出问题。老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认真解答,并进行积极、合理的评价,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同时,教师在提问时,要巧妙地设计问题,提有价值、对学生有启发作用的问题,不要为了提问才提问,设计的问题要难度适中,既不要提学生不用思考就能回答出来的问题,也不要提即使学生绞尽脑汁也无法回答的问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段、知识面、思维水平提在学生承受范围内的问题。问题设置要有坡度,做到层层深入,由易入难、由简入繁。提出的问题要针对全部的学生,不能仅为优秀学生设计问题,尽量启发所有学生进行思考。
4.释放学生,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的天地。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设计出有趣味,能让全体学生动起来、学起来的教学环节。比如在教《空城计》时,先让学生质疑:什么是空城计?为什么要用空城计?怎样用空城计?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来自主读书,熟读课文,理解文章脉络,大体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然后抓住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再仔细讲解,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理解故事情节。最后引导学生对故事中的几个人物进行评价,并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个故事,最后可以让学生挑选自己熟悉、喜欢的角色到讲台上表演课本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5.了解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促进学生智力发育
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对于形式新异、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产生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新颖别致、有吸引力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发展自己的智力。在对低年级教学中,可以采用写写画画、模仿表演等方式。如在教古诗《静夜思》时,先配乐范读诗,再展示幻灯片,用诗画相结合的方式,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意境中体会到古诗的美。在学生初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配乐作画,将自己对古诗的理解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这样便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之间走进诗的意境之中,既享有了美,又弄懂了诗意,同时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能力、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6.运用丰富的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
再奏效的教学方法用久了,教学效果也会逐渐不尽如人意。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探索,设计出多样的、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比如教学中采用讨论法、练习法、讲授法、情境法、演示法、比赛法、游戏法……要根据文章类型来采取与之适合的教学方法。对于那些写人的文章,要讨论人物的形象、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对人物特征进行全面的剖析,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发挥想象来扮演人物,这样就巩固了知识,对课文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叙事的文章,要理清事情发展的脉络,并解释事物所反映的意义。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全面把握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掘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