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环境下新闻采编人员的职业素养
2012-12-29张霆
新闻爱好者 2012年14期
【摘要】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打破了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彼此分隔而立、各自为营的旧有传播框架格局,使得媒介融合成为一种时代趋势。在媒介融合发展中,随着新闻表达手段和表达渠道的多元化和复合化,新闻媒体传统的业务理念和固有的工作方式、工作流程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对新闻采编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媒介融合环境下的新闻采编人员需要具有采、写、编、摄、播等综合业务能力,具备较强的新闻价值判断力和信息整合能力以及出色的新闻策划水平与信息资源发掘能力。
【关键词】媒介融合;新闻采编人员;职业素养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彼此分隔而立、各自为营的旧有传播框架格局被打破,媒介融合成为一种时代趋势。从报纸上网到广播、电视开设网络播出平台,再到各类媒体突破固有的业务范围,纷纷以提供文字、音频、视频等多形态信息传播服务作为自己的业务内容,媒介融合已经成为当今媒介发展的主流趋势和重要表现。在媒介融合发展中,随着新闻表达手段和表达渠道的多元化和复合化,新闻媒体传统的业务理念和固有的工作方式、工作流程也相应地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对新闻采编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出了崭新的要求。媒体的编辑、记者不仅要具有采、写、编、摄、播等业务综合能力,懂得交叉使用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传播手段开展新闻报道,而且要具备较强的新闻价值判断力和信息整合能力以及出色的新闻策划水平与信息资源发掘能力。
采、写、编、摄、播等综合业务能力是基础
媒介的融合发展打破了各类媒体间固有的业务樊篱,引发了新闻传播形态的巨大变化。在融合媒体的编辑部里,新闻业务将由单一变为多元和杂糅——由只为某一类媒体平台提供报道内容到同时为纸媒、广播、电视、网络甚至手机等多种媒介平台提供信息服务。这就要求编辑、记者成为跨媒体工作的多面手,具有全媒体业务技能。
媒介融合下新闻采编人员必须具备采、写、编、摄、播综合业务能力。以往媒体采编人员的业务能力往往相对单一,不同类型的媒体对其编辑、记者的要求各不一样。报社看重采写能力,编辑、记者大都语言文字功底扎实、深厚;广播电视媒体的编辑、记者,要求具备通晓视听新闻报道手段的素质;网站则要求编辑、记者具备网页制作能力,能够熟练使用相关软件进行文字、视频、音频的网上作业。然而,媒介融合的推进却打破了这一旧有格局。“随着媒介融合的深化,特别需要两类新型人才:一是能够对多种介质的媒介平台具有综合管理能力的高层次管理人才;二是能够运用多种技术工具、掌握各类传播技能的全能型记者编辑。”[1]媒介融合环境下的新闻采编人员需要掌握多种现代化采编录传设备,能够将文本、照片、图表、音频和视频结合起来处理,具备采、写、编、摄、播综合业务能力——可以同时为报纸写文字稿件与提供图片、为电视拍摄新闻节目、为网站提供图文稿件及视音频信息数据服务。
媒介融合下新闻采编人员必须熟悉多种媒体的采编运作流程。媒介融合意味着传统的单一介质的新闻媒体将逐步为新型的全媒体所替代。新闻从业者为适应全媒体工作要求,除了需要具备基于文本、照片、图表、音频和视频等各种介质的采编素质外,还需要了解和掌握报社、电台、电视台、网站等不同媒体的工作规范和运作流程,具备跨媒体新闻业务理念和业务操作能力。“媒介融合是对传统媒介体制与管理的严峻挑战,在这一背景下的采编管理,不再是一报一台各行其是,而是跨媒介的团队合作,是多种媒介新闻生产流程的重组和整合。”[2]从纸质新闻的采写、编辑,到视音频新闻的摄录、剪辑;从报纸新闻的刊发,到广播、电视新闻的播报,再到网络新闻的上传和发布,媒介融合环境下的新闻采编人员需要通晓不同类别媒体的采编流程,能够胜任跨媒体团队作业。
媒介融合下新闻采编人员必须懂得多类媒体的新闻报道手法与特点。媒介融合虽然消融了不同类别媒体业务形态的区隔,但各类媒体固有的信息传播规律与特点仍然存在。同一新闻内容,在不同媒体平台上的传播和发布,依旧有着不同的报道思路和报道侧重。由于媒介融合环境下编辑、记者采制的新闻作品不再局限于某单一发布平台,而是要同时出现在由纸媒、电视、广播、网络等构成的多元平台上,因此,编辑、记者必须懂得不同质态媒体的新闻报道手法与特点。在采写新闻伊始,他们就要能考虑到同一条新闻怎样满足不同平台受众群的不同需求,从而能根据不同媒体的信息传播特点,寻找独特的切入点,成功地将信息资源包装成不同的媒介产品,进而为受众提供最满意的信息服务。
新闻价值判断力和信息整合能力是核心
随着媒介的融合发展,早先存在于各类别媒体间的传播鸿沟渐趋弥合;同时,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新闻传播主体的变化。博客、播客等新兴媒体带来的“去中心化”的传播方式,使得时下的传播空间更像一个“众声喧哗”的信息交换的自由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升媒体新闻报道的公信力与言论导向能力,日益变得重要;编辑、记者的新闻价值判断力和信息整合能力,将成为影响媒体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新闻价值判断力和信息整合能力影响着新闻报道的内容。众所周知,以前承担采访与发布新闻信息的主要是职业新闻采编人员,为媒介提供信息的主要是政府机构、社会团体和各类企事业组织。随着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受众在成为新闻事件亲历者的同时,也日益扮演起新闻事件的报道者角色。“在融合媒体时代,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双向互动传播成为可能,传者和受者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内容生产主体日益多元化。”[3]最突出的表现是网络这一公共平台使普通人发布“公民新闻”、上传各种自制内容成为可能甚至时尚。这无疑颠覆了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垄断和特权,并影响了传统媒体的言论导向能力。公民自制内容的大量出现丰富了媒体信息内容的来源,拓展了媒体的新闻报道面,但也带来了许多问题。由于非职业新闻传播者在知识结构、媒介素养、新闻价值判断力和表达能力等方面参差不齐,他们传播的信息往往鱼龙混杂。这就需要媒体采编人员能够及时对公众提供的信息内容进行有效甄别、整合、提炼,从而采制、加工出符合媒体报道规范的新闻。
新闻价值判断力和信息整合能力决定着新闻报道的质量。在融合媒体里,记者、编辑的核心价值已不再是单纯地采编新闻,他们需要有新闻聚合的头脑,善于用专业的眼光对信息进行筛选、分类和整合,并以最佳的方式和最合适的媒体组合形式将它们发布出去,呈现给受众,进而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影响力,取得最理想的传播效果。可以说,编辑、记者的新闻价值判断力和信息整合能力是融合媒体所能发挥自身优势的有力杠杆。
新闻价值判断力和信息整合能力形塑着新闻媒体的公共形象。在媒介融合环境中,良好的新闻价值判断力和信息整合能力,有助于编辑、记者从海量的新闻素材中提炼和加工有质量的新闻报道,从而提升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形塑媒体良好的公共形象。媒介的融合发展,不仅消除了不同介质媒体间的壁垒,而且也在日益弱化不同“身份”媒体间的等次差别。无论是中央级媒体还是地方性媒体,也无论是综合媒体还是专业媒体,决定其媒体形象的将不再是传统“身份”上的高低贵贱,而是它们所能提供给广大民众的信息服务能力与水平,是它们在满足公众知情权与信息消费需求方面的实绩与实效。“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闻信息产品想有更好的市场表现,更多地取决于信息提供者的服务能力。”[4]所以,媒体必须重视采编人员的新闻价值判断力和信息整合能力,关注其日常的新闻报道质量和效果。
新闻策划水平与信息资源发掘能力是关键
随着媒介的融合发展,媒体间竞争的重心将日益转变为媒体采编人员新闻策划水平与信息资源发掘能力的角逐。
在媒介融合环境下,新闻采编人员的新闻策划水平非常重要。媒介融合环境下的传媒业,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随着媒介融合的深入,以往媒体掌握了新闻版面和新闻时段,在信息平台上占据相当优势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5]媒介的融合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会经常面临如何处置日趋无差别的信息素材这一棘手问题。从媒体日常新闻传播活动的实践来看,真正属于自己首发的独家新闻一般不占主导地位,而积极寻找信息的“第二落点”,即着力于对其他媒体首发的新闻进行二次开掘,却是媒体新闻报道工作的常态。这意味着在新闻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注重对原始新闻信息的深度加工和增值开发,为受众提供对新闻信息恰到好处的解读,以帮助他们理解每天所面对的不断发生变化的世界,是媒体在融合环境下争取主动、赢得市场的重要生存策略。这就要求媒体的采编人员必须具备出色的新闻策划水平,通过有效的策划,将信息所包含的延伸内容充分挖掘出来,制作出新的、与众不同的信息产品提供给受众。这样,媒体才能显示出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实践证明,成功运用新闻策划,不仅有利于媒体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原有信息的增值、利用,丰富报道内容,而且有助于媒体提高新闻报道水平、扩大社会影响力,打造媒体品牌。
在媒介融合环境下,新闻采编人员的信息资源发掘能力极为关键。随着媒介融合的推进,媒体的新闻报道活动将会逐渐由实时报道升级为全时报道,这无疑形成了对新闻报道量的巨大需求。所以,在媒介融合环境中,新闻采编人员需要具有更强的信息资源发掘能力,能够及时捕捉各种有新闻价值的信息,进行新闻产品的海量生产。
一方面,要善于利用多种渠道,掌控新闻信息资源。融合媒体因其具有更为多元的人际联系通道,因而在获取新闻线索、捕捉信息素材方面更有优势。要善于利用这一点,实现对新闻信息资源的有效掌控。除了维护好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传统的新闻来源外,可以积极借助QQ群、MSN、博客、BBS论坛等信息散播通道,获取新闻来源。另一方面,要善于利用融合媒体在资源共享上的便利,进行媒介产品的梯度开发,以形成有效的新闻生产供应链。媒介融合本质上就是能让不类介质的媒体在传播平台和传播内容上实现有效共享、融合。“媒介之间的融合,可以促使各媒介之间相互借鉴彼此的优点和经验,从而最大限度地扩大传播的效果,形成舆论的合力。”[6]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各自具有不同的传播优势和联系人群,可以利用它们之间这种自然差序,进行新闻产品的梯度生产,以形成一个有效的新闻生产供应链,依次满足读者、听众、观众、网民乃至手机用户的信息需求,从而将信息有效地渗透、覆盖到各类人群中去,提高媒体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
综上所述,媒介融合给新闻采编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呼唤着适应全媒体业务的高素质新闻采编工作者。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数字化信息传播时代,培养集采、写、摄、录、编等综合业务技能于一体,既具有良好的新闻价值判断力和信息整合能力,又有着出色的新闻策划水平与信息资源发掘能力的新闻采编人才,已是时代之需。
[本文为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传媒生态环境下主流媒体提升舆论引导能力研究”(项目编号:2011QNCB24)和重庆交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媒介融合趋势下高校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002003)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倪宁.面对媒介融合的新闻教育创新[J].中国记者,2011(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