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歌曲MTV网络传播的文化意蕴
2012-12-29金昌庆刘永昶
新闻爱好者 2012年14期
【摘要】西部歌曲MTV在网络文化语境中的传播成为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这值得我们从文化传播视角来剖析其深层的文化意蕴。笔者认为,进入21世纪,中国西部区域广受媒体和受众的关注,西部歌曲MTV传达出真挚而淳朴的前工业文明时代的情感,充满浓厚的宗教情怀、民族情调和淳朴的民风民情,契合了后工业时代人们对心灵原乡的渴求。
【关键词】西部歌曲MTV;网络传播;心灵原乡
2010年春晚歌舞节目中引人注目的是藏族歌手索南扎西的《姑娘我爱你》、凤凰传奇的《天蓝蓝》等西部歌曲的亮相,优美且富有民族情调的旋律给人以沁人心脾的审美快感和耳目一新的审美愉悦,从而引发了群众性的西部歌曲的传唱和欣赏的热潮。特别引起我们关注的是西部歌曲在网络视频中的广泛传播,2011年7月17日10时笔者运用百度搜索,输入关键词得到相关视频数据为:西部歌曲1646个;草原歌曲22826个;有关单个作品搜索,《天上的西藏》1043个,《月亮之上》20869个,而用《青藏高原》搜索得到相关视频竟多达25269个,可见西部歌曲MTV在网络文化语境中的传播成为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这值得我们从传播视角来剖析其深层的文化意蕴。
西部歌曲MTV网络传播的契机
何谓西部歌曲?西部地区特指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广西、内蒙古1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本文的“西部歌曲”特指带有浓郁的中国西部地域特色和少数民族风情的歌曲。一部分是各个民族传唱已久的民歌,不知道作者是谁,以口头传播为主,一直传唱到今天,后来在电影、电视和网络上传播,如《康定情歌》;还有一部分是创作歌曲,创作者采撷西部地域的音乐元素而创作出的具有西部浓郁特色的歌曲,如《神奇的九寨》。在西部歌曲的传播中,王洛宾具有代表性的意义,他被称为“西部歌王”,一生搜集、改编和创作的歌曲达1000多首,大多数为西部歌曲,其中《在那遥远的地方》流传最为广泛,对西部歌曲的传播可谓居功至伟。
西部歌曲MTV在21世纪的广泛传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2000年以后受众对美丽神秘的西部关注度越来越高。国家从1999年开始的西部大开发工程,使国人关注西部,也给西部带来了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变革。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玉树地震和舟曲泥石流灾难都牵动着亿万民众的心,2008年5月18日央视赈灾募捐晚会《爱的奉献》、2010年央视《情系玉树 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特别节目》和甘肃广电总台“风雨同舟”情系舟曲大型赈灾义演的广泛影响,也牵动着全国民众的心。另外,持续升温的西部旅游热,如西藏游、丽江游、新疆游、香格里拉游、泸沽湖游等,对西部歌曲热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西部歌曲MTV网络传播的文化意蕴
渴求并追寻人类的心灵原乡。相对于全球化背景下在追求现代性的语境中的主流歌曲,西部歌曲的创作和传播是具有特殊性的文化现象,着重讴歌西部农牧时代的生活,渗透着乡村时代的情感,引发人们对现代化进程的反思。西部歌曲MTV在网络视频上的广泛传播,是有深层的心理和文化原因的。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社会形态较之农业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带来人群大规模的迁移,许多人背井离乡来到陌生的城市,进入流水线化的工厂,不能适应这种变化。网络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改变了,面对面的交流减少,而通过电话、手机、网络来交流,人们产生了孤单感,更加剧了乡愁的浓度。腾格尔用深情而苍凉的声音演绎席慕容的《乡愁》:“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1]西部歌曲给受众完整地呈现了乡村社会的田园生活,给受众提供怀旧的契机,并为焦灼的现代心灵寻找一块栖息之地——心灵原乡。
西部歌曲反映人们渴望回归田园的心理,是田园神话魅力的又一次彰显。“田园神话”是人类永恒的精神家园,著名的加拿大神话——原型批评学者弗莱这样写道:“田园神话(我采用人们通常的叫法,也使用这一名称)是全部社会神话的核心,也即对一种社会理想的憧憬。田园神话最常见的形式是写童年,或早期的社会条件……人们怀念往昔乡土的情结非常强烈,总是思念一个恬静的生活有保障的世界,与四周的大自然自由地打交道,以及留恋那种时不再来的悠闲自得、泰然自若。”[2]他揭示了田园神话的三个基本内涵:一、包含社会理想的憧憬的原型心理,寻求理想社会的永恒冲动;二、最常见的形式是童年书写;三、强烈的怀念往昔乡土的情结。[3]如《香巴拉并不遥远》反复咏唱一个美丽的理想世界、一个神话般的“田园”:
那里四季常青
那里鸟语花香
那里没有痛苦
那里没有忧伤
它的名字叫香巴拉
传说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在《梦中的香格里拉》,创作者和文光讴歌着一个神奇而古老的梦中家园:“在那古老的地方/有一片五彩的云霞/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耕地用花鹿/红虎当骏马”,“在那美丽的地方/相传是神仙的家。奇异的乐园里/饮水用乳汁/云雾当罗帕”。
腾格尔的《天堂》用深情动人的旋律、优美鲜明的意象咏唱着作者也是人类永恒的天堂梦想:“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哎耶/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哎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哎耶/还有你姑娘/这是我的家/哎耶/我爱你/我的家/我的家/我的天堂。”90后歌手温博创作的歌曲《天堂草原》同样讴歌了雄鹰飞翔、白云飘荡、回荡着马头琴声的草原,是“生命的摇篮”、“永远的故乡”和“永远的天堂”。
在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人们体验到现代性的后果,体验到城市病带来的重重困扰,在追寻现代性过程中人们感到不适和迷茫。在城市化进程日益推进的阴影下,他们在西部歌曲这种艺术样式里,找到了一种心理替代和情感补偿的渠道;乡村社会的情感交流、迷人风光和思维习惯都深深感染着受众的心灵。香巴拉、香格里拉、草原,都是可以安放灵魂的宁静的心灵原乡,在这些西部歌曲的MTV中,影像中呈现无垠的大草原、飘香的牧场、巍峨的雪山、圣洁的蒙古包、多情的姑娘、神奇的风物,深深打动着网络时代追求心灵原乡的芸芸众生。
传达出真挚而淳朴的前工业文明时代的情感。艺术是靠情感来打动人心的,西部歌曲同样是运用强大的情感力量浸润人们越来越干渴的心田,许多歌曲都歌咏着对乡土淳朴生活的眷恋,如歌唱淳朴乡村恋情的《两只小山羊》:
两只山羊它爬山着呢
两个姑娘她招手着呢
我想过去嘛它狗叫着呢
我不过去嘛它心痒着呢
听见隔壁子它水响着呢
一个丫头子她洗澡着呢
我想过去嘛它门锁着呢
我不过去嘛它心痒着呢
这首歌曲真切而细腻地描摹了陷入恋爱的男子的忐忑不安的心态。
再如《姑娘我爱你》:
长长的头发 黑黑的眼睛
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你
山上的格桑花开得好美丽
我要摘一朵亲手送给你
纯纯的笑容,傻傻的话语
烙印在我的心头难忘记
头上的彩蝶啊飞得好甜蜜
想要对你说我已爱上你
亲爱的姑娘,我爱你
让我走进你的世界和你在一起
亲爱的姑娘,我爱你
生生世世为你付出一切我也愿意
这首歌曲细腻地表现了恋爱的甜蜜,同时这种一生相恋、生死相许的乡村式的情感告白和城市青年“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的婚恋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讴歌父母养育之情,渲染离别家乡情感体验的歌曲,以李娜演唱的蒙古族民歌《别离故乡》最有代表性:
鸿雁展翅向南方,
芳草低头躲秋凉;
含泪告别阿爸阿妈,
孩儿出嫁到远方。
云雾缭绕在草原上,
秋风吹来花凄凉;
含泪告别众乡亲,
孩儿出嫁到他乡。
往日放牧在西山岗,
东南草场花最香;
家中的奶茶常醉人,
阿爸阿妈情意长。
骏马送我去远方,
阿爸阿妈保安康;
来世托生男儿身,
终生陪伴在父老身旁。
这首歌刻画了出嫁到远方的姑娘和养育自己父母的离别场面,诉说来生托生男儿身常留父母身边的愿望,传达了对西山岗和东南草场的留恋之情,透出刻骨铭心的凄凉美。
渗透着宗教情怀、民族情调和淳朴的民风民情。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信仰宗教,宗教元素也不同程度地渗透到歌曲中,如民歌改编、旦增旺姆作词的《阿妈的转经筒》通过西藏典型的宗教意象,来传达母亲的情怀:“转经筒转了一年又一年/看到了我年迈的阿妈不断念诵六字真言/这是慈母的呼唤/慈母的祝福/它会经过阿妈的转经筒/变成一个个幸运神保护远方的子女/吉祥如意。”在西部歌曲中俯拾皆是的现象是诗性的神话思维的运用,赋予无生命的自然风物以生命,产生强烈的艺术美感。
西部地区地域辽阔,民族情调浓郁,民风民俗淳朴,充满浪漫想象的诗意空间,咏唱聆听西部歌曲,观看其MTV视频,能给平常琐碎的现实生活增添一抹瑰丽的色彩。如凤凰传奇的《月亮之上》:“我在仰望/月亮之上/有多少梦想在自由的飞翔/昨天遗忘啊/风干了忧伤/我要和你重逢在那苍茫的路上/生命已被牵引/潮落潮涨/有你的远方/就是天堂……节奏响起/煽动了想象/让摇曳的身体开始开始思想/马头琴悠扬/马奶酒穿肠/我的爱情奔跑在呼伦贝尔草原上。”随着杨魏玲花那高亢、悠扬、富有磁性的天籁之音把人们的思绪带到遥远的边疆。
这些浸润着浓郁情感的、充满灵性和神秘色彩的西部空间正是构成心灵原乡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令网络时代的受众歌咏神往的重要因素。
[本文为国家广电总局重点项目《主旋律影视剧有效传播》(GD1114);江苏省教育厅指导性项目《数字娱乐生活在移动平台上延伸》(DGCQYS09)]
参考文献:
[1]引自http://www.56.com/ll/v_NTE1MzA5NzQ.html.
[2]诺思洛普·弗莱.诺思洛普·弗莱文论选集[M].吴持哲,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274,276.
[3]金昌庆.影像的寻根:1980年以来中国寻根电影思潮研究[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178.
(金昌庆为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教授,南京大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刘永昶为南京政治学院副教授)
编校: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