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研训理念,引领教师继续教育高效发展
2012-12-29王福华
中国教师 2012年12期
近年来,国家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于是,一种新的教师教育机制——“研训一体”应运而生。“研训一体”,即原来的教师教育机构的教师培训和教育教学研究在思路上、机构上、工作上的整合,融为一体,形成新的机制。[1]通过“研训一体”继续教育培训模式,使以教师为主体的“研”和“训”进行整合,形成融合的共同体,即“研”中有“训”,“训”中有“研”。在“研训一体”意义上的教师培训的培训者为“研训教师”。作为大连教育学院研训教师之一,笔者在参加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和教师培训学院研训班学习过程中,收获颇多。除了人文性课程的设置、新颖的培训内容,最让笔者受益匪浅的是专家们先进的培训理念,致力于使受训者内化其培训内容。因为培训理念决定培训行为与培训质量,因此,我们应认真学习并积极实践研训理念,高效开展研训活动,引领和促进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以先进的理论武装研训活动及研训教师
教师继续教育要重视对教师理论的引领与实践,加强教育学、心理学、脑科学等理论知识的培训,帮助广大教师树立理论指导实践的理念。因而,任何研训活动都要渗透理论知识的培训,以先进的培训理念武装研训活动,提升研训活动的深度,进而丰富教师的理论知识,为教师将理论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服务。有学者认为教师唯一的财富是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他们缺乏并抵制理论知识。笔者认为教师抗拒的只是枯燥的、不结合实际教学的理论讲解,实际上他们需要和渴望理论的指导。我们研训教师在组织研训活动过程中,要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指导教师教学行为,并且为教师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在理论联系实践的基础上深入浅出,达到理论实践化、简单化、案例化,并引领教师进行更为深度的探索,在实践中得以理解与应用,体现引入先进的理论和理念的根本宗旨。同时,“研训一体”培训机制需要一支综合素质高的研训队伍来支撑,保证教师教育的高质量,因此研训教师理论学习是素质提高的重中之重,只有具备深厚的理论素质,才能带领教师走进理论知识层面,实现理论的指导作用。
在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和教师培训学院聆听刘儒德教授的《学习科学与艺术》讲座过程中,他提到了很多对教学有帮助的心理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并且借助案例使听众不仅能理解内化理论知识,还能及时运用这些理念解释现象和指导实践,如我们学习到沉锚效应、认知负荷等理论知识,在后来的培训活动中就得到了运用和消化,并且迁移到我们的实际工作案例中。刘教授还谈到学习理念转变过程中要注意外显理念和内隐理念的结合,即我们在组织培训活动中注重研训形式与教师的个人化理论相融合,使二者相得益彰。在学习王建宗教授的《以专业理性促进教研和教师发展》讲座过程中,王教授谈到理性修养的提升的问题时,提到了本学科的理论、跨学科的理论、课程理论、课程科学支持理论——心理学、课程管理组织理论——教育学、教育支持理论——哲学等,使我们对学科理论及学科之间的关系有了深入的认识与了解。而且从刘教授和王教授的讲座中可以领略到两位学者深厚的理论功底。笔者认为,让学习者折服的学者的讲座才会有影响力和号召力,才会有更好的培训效果。
因而我们研训教师在组织研训活动过程中,要注重教育理论和学科理论的渗透和引领,要善于引用教师可以明了的教学案例,渗透生活细节,并把其引入教学常规中,让教师能够通过自己的工作经历内化理论知识,使教师的实践行为更有理论内涵和实施底气。我们研训教师要能够从简单概念提升到理论层面,带动教师们对理论学习的热情,使实际教学更符合理论要求,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引领我们教师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以开放的理念提升研训活动的质量
我们研训教师不仅要将理论与理念渗透于研训活动和自身素质的提高中,更要注重研训过程中的策略理念的转变与实施。因为教师培训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培训的内容,也取决于培训的形式。[2]因而,转变研训形式,树立开放多元、互动、参与式的培训理念,才更能提高研训活动的效果。教师培训实质是成人的在职学习,只有实施符合教师成人教育特点的研训活动,才能彰显教师特性,提升教师素质。作为成人的教师,具有较多的工作经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善于学习与本职工作相关的知识,也善于把学到的知识迅速转化为工作能力。因而我们要明确“成人所具有的经验是成人参与学习活动的依托,是作为成人的教师参加培训的基础”。[3]鉴于成人学习的特点是以问题为中心,以实践为导向,以经验为基础,以合作交流为主要方式,我们提倡开放多元化的参与式培训方式理念,如案例研讨、角色扮演、问题咨询、游戏感悟、现场访问、课堂观摩、集体设计、小组竞赛、话题征集、有奖问答、经验交流、拉手结对、导师协助等。以多元化的开放培训理念指导研训活动,不仅使教师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培训学习中,而且通过相互的合作解决各自具体的问题,[4]以期达成研训活动的预期目标。
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为我们聘请的专家们采取的即是开放多元的参与式培训,这种开放多元的培训理念,不仅是对我们学习者的尊重和关注,而且是基于我们学习者实际工作展开的研讨式培训,使我们在培训中感到时光飞逝而又受益匪浅。赵德成教授的《如何听评课》讲座没有枯燥地讲解听评课的原则与方法,而是从我们研训教师熟悉的一节公开课案例入手,使我们回到了工作情景,激发我们主动参与了问题的讨论,并且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了重新审视。这种开放式培训理念使学习者的思维迅速自动打开,并且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和争辩,当大家还在争论孰是孰非的时候,赵教授话锋一转,对我们的思维走向进行了总结性概括,从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赵教授讲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开放的培训理念,尊重成人学习特点,了解学习者工作性质,并且使学习者与以往经验建构联系,激发了学习者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思维碰撞,最后再通过理念引领而使学习者的认识得到升华。
我们研训教师在设计研训活动时,首先要有开放的胸襟与能力,不但要思考应该设计什么样的形式才能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还要思考通过怎样的形式才能将教师的已有经验与研训内容相结合,使教师将研训内容理解和内化为工作能力。当然作为研训教师要储备足够的知识量与阅历,才能在教师参与辩论中引导教师思维的走向,使教师在开放思维争辩中回归到科学认识上,并且能够有效指导实践行为。同时我们的研训活动要注重参与式培训倡导的平等参与、共同合作的原则,[5]使教师在开放思维的碰撞中得到尊重,即使教师在交流和争辩中出现错误,我们研训教师也要给予鼓励和引导,而不能伤害教师成人应有的自尊。教师自主参与交流与合作,研训教师引导教师思维航向,才能促使研训活动的高效生成,才能有效提高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质量。
三、用激情点燃教师参与研训的热情
夸美纽斯说:“假如没有一个学生违背本人的意志,被迫去学习任何学科,我们就不会有发生厌恶和智力受到抑制的情形了,每一个人都会顺着他的自然的倾向去发展。”这一理念迁移到我们研训工作也同样适用。教师参加培训就是期望在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到有用的东西。[6]因而我们研训教师也要改变严肃、不苟言笑的培训观念,应该在培训中释放自己的工作热情,进而激发和感染教师参与活动的激情,形成一种奋发向上、朝气蓬勃的研训气氛,使教师的经验与智力不再受氛围的阻碍,在激情释放过程中分享自己的观点与经验,促使教师们在研训中主动接受新知识、新理念,使研训教师在激情理念的引导下,突显个性,展现个人魅力,激发教师专业有特色的发展。
通过聆听北京师范大学研训班专家们的讲座,为创造有激情氛围的研训活动,我们可以做以下几点努力:首先受赵德成教授吸引听众的激情表现方式启发,我们不要做坐着读课件式的讲座,而是要走到教师中间,从大家经常关注的话题入手,与大家进行谈话交流,同时启发教师积极思考,为大家的学习创设思想活跃的学习环境,使教师在思想碰撞中得以升华,最后再为教师提升到一定理论境界;其次借鉴赵希斌教授运用浪漫式讲座的方式,比如诗歌朗诵,感染教师融入研训状态,让教师能够快乐参与进来,并带着愉快的心情愿意参与研训内容。还要吸收马健老师幽默的方式将知识以轻松自如的方式传递给听众,我们研训教师也要学习用幽默方式吸引教师本就不敏感的听觉,使教师全身心地进入知识的接受和传输的状态。在激情四射、思想互动的研训理念指导下,研训教师在研训活动中要展示我们的个人激情魅力,有力地吸引教师参与理论的吸收过程。运用激情魅力开展研训活动的方式有很多,研训教师要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激情展示方式。研训教师不但自己要有研训的激情,而且要激发教师参与的激情,因为激情能够感染人,更容易与培训者产生共鸣。当然我们研训教师在研训活动中,在保持激情的基础上,还必须给激情注入理性的内核,以理性驾驭自己的激情,形成既积极热情、又冷静踏实的工作作风,[7]这样的研训活动才会既有成效,又有内涵。
我们要借鉴北师大专家先进的培训理念,提高研训教师的理论素养,在激情高昂、开放多元的培训氛围中,引导教师与理论相融合,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热情与动力,使“研训一体”培训模式更有成效,进而推动教师继续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本文系大连教育学院2011年度院级重点及青年(基金)课题“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践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靳雁涛,孙宏安著.研训教师的专业发展[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2]王冬凌.构建高效教师培训模式:内涵与策略[J].教育研究,2011(5).
[3]刘强.破解中小学教师培训低效性难题之路径[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8).
[4]李瑾瑜.有效教师培训须多方关注务实操作[N].中国教育报,2010-04-09.
[5]徐巧英.帮助与建构:教师培训的真正意义[J].中国教师,2010(8).
[6]孙晓雷,牛金成.现代成人培训理念与培训质量[J].中国成